APP下载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2023-01-05

山东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奶牛场布病布鲁氏菌

王 昆

(山东省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齐河 2511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但危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现代化奶牛场,无论公牛、母牛对这种病原体都易感,以母牛流产为主要特征,引起产牛量下降、流产、不育。人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表现为波浪热、关节痛,人们称之为懒汉病[1-2]。

1 病原和流行特点

1.1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布鲁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的、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多呈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无鞭毛,有毒力的细胞内寄生菌。布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水、土壤和动物的皮毛存活1~4个月。60 ℃ 加热30 min、70 ℃ 加热5 min或日光曝晒4 h可杀死布鲁氏杆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用2 %石碳酸、来苏尔、2 % 福尔马林、烧碱溶液或用0.1 % 升汞,可在1 h内将其杀死。

1.2 流行特点

病牛和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牛的流产胎儿、胎衣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牲畜的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伤口,皮肤和呼吸道,结膜和生殖器黏膜感染,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牛采食了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布病[3]。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牛布病的潜伏期是14~42 d。母牛临床症状主要是流产(多在妊娠后3~7个月),多为死胎。流产前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有时长卧不起,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褐色的分泌物。乳腺受侵害时,产奶量减少,乳汁呈絮状或黄色水样;乳房皮温增高、疼痛、坚硬。患布病牛一般表现为胎衣不下、不孕、不育,公畜睾丸肿大,触之热痛[4]。

2.2 病理变化

布病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儿主要为败血症,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3 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差。布病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动物抗病能力3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防控策略。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消毒+检测,彻底消灭传染源。奶牛布病防控坚持“自繁自养、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严格引种管理、检疫净化、免疫预防、加强消毒、人员防护,严格操作规程,综合控制布病[5-7]。

3.1 加强引种管理

提倡自繁自养为主,确需引进健康奶牛,从非疫区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奶牛场引进,引进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办法》《跨省调用乳用、种用产地检疫规程》等相关规定,查看检疫证明。引进奶牛隔离饲养45 d,通过布病结核菌素和布氏杆菌病血清凝集试验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混养[8]。

3.2 严格检疫净化

奶牛场应强化“定期检测+捕杀净化”的防控措施,通过奶牛场布病检测、严格筛选布病阳性牛,及时淘汰隐性带菌牛,常用布病检测主要以下三项:

3.2.1 细菌涂片染色检查 首先对布病疑似病例的病变组织(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血液、流产的胎儿、羊水等)进行抹片经火焰固定,然后进行染色镜检。

3.2.2 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 血管凝集试验主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先用RBT,若出现凝集现象,就可以判断是布病阳性。如果是阳性,就要通过SAT试验进一步确认,作为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是国际贸易指定用于牛副睾种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确诊试验[9-10]。

3.2.3 PRC方法 用于检测牛乳中的布鲁氏杆菌以及不同种型菌株的鉴定。强化定期布病检测(一年2次),对疑似牛实行“定期检测+扑杀净化”奶牛布病综合防控策略。检测出阳性奶牛,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受威胁的牛隔离饲养,1~3个月检测一次,连续3次检测均为阴性,解除隔离饲养,奶牛转为常规检测[11]。

3.3 加强免疫接种

对于布病疫区,实施布病疫苗免疫接种,增强牛群对布病的抵抗力。免疫可用牛布氏杆菌19号疫苗,皮下注射法免疫,5~8个月龄时注射一次,必要时在18~20个月龄时(即第一次配种前再注射一次)。以后根据牛群布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注射。猪型二号菌苗适于口服接种,口服不受怀孕限制,可以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以在孕期使用。每年服用猪型二号菌苗一次[12]。

布病高发区,疫苗免疫是防控布鲁氏杆菌病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在牛犊出生后6个月左右接种一次,18个月左右再接种一次。

3.4 加强消毒防控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饲养场门口、圈舍入口及消毒通道设消毒池使用3 % 火碱溶液,应定期更换。人员车辆经消毒池彻底消毒后,方能进入场区。搞好牛舍、奶站、运动场等的环境卫生,每3 d用1 % 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每月再进行一次全场环境消毒,密闭空间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3]。

流产胎儿、胎衣应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被病畜污染的环境、用具用20 % 的漂白粉、4 % 火碱或10 % 的石灰乳彻底消毒,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消毒。

养殖场的消毒剂也应定期轮换,以防耐药性产生、效果下降。同时带畜消毒也很重要。

通过以上手段进行全方位消毒,可以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疫病传播[14]。

3.5 做好员工个人防护

布病可以造成男性睾丸炎,女性生殖性病,进而造成不孕不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新员工入职应做好布病安全培训,需经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取得健康证,每年定期体检。人在缺乏消毒及个人防护下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乳,通过破损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也可感染布病。因此,平时要做好员工个人防护,进养殖区域要洗澡、消毒,穿好防护服、胶靴,戴好口罩、眼镜、手套。皮肤有伤口者应避免接触家畜,防止经皮肤黏膜感染本病[15]。

凡在动物养殖场的工作者、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必须严守个人防护制度,做好消毒工作。同时,也要防止运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

4 小结

布病不但危害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还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笔者通过对大量规模化奶牛场防控布病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得出防控和根除布病应采取布病疫苗免疫接种(奶牛布病疫区)和“定期检测+扑杀净化”淘汰病畜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防控的原则是:依靠科学、以防为主、综合防控;定期检测、分区免疫、扑杀净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应重视灭蜱工作,防止因蜱虫叮咬而传播布病。通过综合防控,防患于未然,确保奶牛规模化养殖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奶牛场布病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