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节日悠悠情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01-05哈尔滨市呼兰区东方红小学杨冰雪
哈尔滨市呼兰区东方红小学 杨冰雪
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诗入诗题
1.平时,同学们在课外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对诗”的游戏,你们想和我对诗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看一看这首诗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你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解诗题。这一天中会有什么让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一)读诗
1.这首诗一共几句?(课件出示古诗。)
2.请大家把书翻到34页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新认识的字或难理解的字多读几遍。
3.生自由读诗。师巡视。
4.指名学生读诗,教师适时纠正错误读音。相机强调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组词,帮助理解字义。
5.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藏在这句诗里,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诗句。)教师指导书写“符”字。
6.读诗要读出节奏,七言古诗可以怎样划分节奏呢?根据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学生练读。)
7.(课件出示标好节奏的古诗。)小组展示,教师适时点评。
8.学生齐读古诗。
过渡:读诗,还要读出诗的味道,要通过声音把诗的画面和情感读出来。
(二)知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理解诗的意思时,教师提醒学生可结合生活经验,或查阅字典。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说全诗大意。教师发现理解的难点,提供相关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总把新桃换旧符”。
4.指名学生具体地说说诗的大意。
5.(播放图片)教师抒情解说,学生回顾诗意,体会古诗中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悟诗情
1.短短的28字,却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丰富的画面。此时,我真想了解一下写下这首诗的人。(出示诗人简介。)
2.看到这里,我很想读读这首诗。教师配乐范读。
3.你是不是也想读一读呢?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4.王安石在创作《元日》时选取了春节时的哪些场景?宋朝时期,人们是怎样过节的?请到诗中找一找,在小组内说一说。
5.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交流预设:
(1)春节的时候放鞭炮。
(2)全家人一起喝屠苏酒。
(3)贴春联。
6.这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啊?(预设:热闹、喜庆、快乐、充满欢乐。)带着大家的感觉读读这首诗。
7.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
8.这样的画面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9.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男女生配合读、师生共读。)
10.“春风”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所以,袁枚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才会写下——(课件出示: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风剪出一片春色,难怪诗人贺知章会吟唱——(课件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吹来春意浓,姹紫嫣红袅袅婷婷,见到这样的画面,朱熹也会吟诵——(课件出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拂面,寄托了多少文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来齐诵。(课件出示诗句,师生齐读。)
11.出示不同时期的春节图片,简介新年场景,了解春节历史,创设节日情境。
12.分组复沓朗读。
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春节的热闹,引读——(课件出示古诗。)
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引读——(课件出示古诗。)
从这首诗中,我们体悟到了春节的万象更新,引读——(课件出示古诗。)
13.诗是人们的心声,这首诗在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感情呢?
(课件出示。)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态度。抒发了他春风得意的心情。
诗中有王安石内心的喜悦,诗中有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生配乐齐读。)
四、尝试背诵诗文
1.背诵《元日》。
师:同学们,听,新年的钟声又一次敲响,鞭炮轰鸣。此时,你一定会想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一组齐背。
师:看,节日的礼花满天绽放,绚烂无比。此刻,你定会脱口而出——二组齐背。
师:瞧,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热闹非凡。面对此情此景,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播放背景音乐,全班背诵整首诗。)
2.拓展延伸。
师:古诗中还有许多描写春节的,我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师生共读。)这些美好的诗句穿越了千年来到我们面前,成为永恒的美。“文化不老,诗歌不老。”请同学们课下和家人一起找找描写其他中华传统节日的诗词读一读。
反思:
立足文体,以体定教。教学中,我围绕古诗独有的文体元素——韵律和意象进行落实。如:王安石在创作《元日》时选取了春节时的哪些场景?宋朝时期,人们是怎样过节的?请到诗中找一找,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到,诗人王安石正是借助“爆竹、屠苏、桃符”这些事物展现了春节的民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读”为首法,以生为本。“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首选方法。“朗声而读是一种全身运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意会其理,心通其情,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移情、联系生活,读出了《元日》的节奏和韵味,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体会情感,感受意境。从初始的自由读到教师的范读,从组内练读到男女生配合读,从展示读到互读共读,从结合“春风”这一意象延读到课终的拓读,朗朗书声中,学生把诗读通、读懂、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