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2023-01-05刘东辉
刘东辉
(喀左县林业种苗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300)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关系到林业工程整体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我国五位一体建设中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为了确保林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把握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要点,严格把关培育的各个环节,不断规范操作、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种苗培育的实效性。
1 育苗技术
1.1 播种育苗
在林木工程长期以来的建设过程中,播种育苗是最传统且古老的育苗方式,一直被广泛应用,播种育苗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受林木种苗的品质、播种时节和播种地区与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在采用播种育苗技术时,都会对种子进行一定处理,适温水浸、湿砂层积催芽、激素药剂等都是常用的播种前浸种方式,其中,层积催芽浸种法适用于大部分的林木品种的浸种处理,不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经济性价比最高,其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唤醒处于生理休眠期的种子,调整不同种粒的生长态势,提升种子的活力,确保发芽机率等[1]。除此之外,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考虑到一些树种的个体差异性和特殊生长习性,还要采用特定的育苗催芽方式,例如暴晒催芽、石灰沤种,以确保树种的发芽率。
1.2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是近年来的新兴林木工程育苗技术,容器育苗相比于普通育苗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可以大幅度缩短树种的育苗期,而且能够稳步提升树苗出圃的比率;其次,容器育苗的方式,还能有效避免起苗和育苗期间损失破坏根系的问题,节约树种总量、还能削弱升腾作用对树苗水分的流失情况;此外,在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活动时,可以确保整体的存活率[2]。容器育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科学地配比基质并选择适合容器是确保技术有效性的关键,应根据树苗的类型和种植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育苗容器,当前为了节约成本投入并确保育苗效果,通常会选择纸质容器、塑料袋或塑杯等作为育苗容器。
1.3 无性繁殖育苗
我国的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并成果颇丰,陆陆续续地实现了对常见树木育苗技术的无性繁殖选育,其中包括杨树、柳树、榆树、桃树、桉树、槐树等[3]。现阶段,林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一定比重,并逐步确立了重要的发展地位,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相关人员发现运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不仅可以不改变树木的遗传生理特性和生长习性,还可以保留优良形状、提高整体的成活率,而且繁殖速度快、优点凸出,可以实现自主调节树木生长规律。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选择树种的不同部位进行无性繁殖培植处理,以促进树种的生根发育,嫁接、压条、留根、扦插等方式是该育苗技术的常用繁育方式[4]。
2 种子处理
2.1 种子的采集和存储
采集选取适合的树种是种苗培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育苗种植的第一步,对树苗日后的长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种子的采选工作,才能为种苗的发芽率提供保障,确保林木在日后生长过程中的整体质量。在选取树种时,不仅要依照正确科学的方法,剔除空粒的树种和种粒中的杂质,还要以饱满、健康的籽粒为筛选标准,通过风选、水选、粒选等层层选种筛选方法,确保种粒有良好的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在种子采集时,为了确保种子达到成熟度,还要根据所选树木的实际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集时机,在采集完成后,进行干燥处理,以减少种粒中的含水量,为后续储存提供便利。为了以免树种受潮还应该确保储存环境的干燥,并做好防止细菌滋生和防虫措施,避免环境对种粒的破坏,确保种植期间的发芽率[5]。
2.2 种源选择策略
为了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在培育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必须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条件,尤其是气候、降水和土壤情况,合理选择林木品种,以确保种源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生长条件,为健康茁壮的生长提供条件。一方面,因地制宜是选择种源的指导原则,要具体地考察所在地区的土地墒情、空气湿度、温度和降水量,当所在区域的空气湿度和降水量较低时,应选择对土壤水分墒情要求不高的种源;反之,降水频繁的地区,要选择抗涝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树种[6]。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种源整体的质量,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还要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充分了解相关部门和不同地区的林业规定,加强对种源的防疫检测和处理。相应地,还要对种源提供企业的资质进行全面细致地考察,才能有效保证种源和树种的可靠性,并尽量采用就近原则,避免在运输途中客观环境对树种造成伤害。
2.3 催芽消毒
众所周知,如果不采用任何催芽或消毒处理就直接播种很大概率会影响整体栽种的出芽率,因此为了确保在树种栽种阶段的出芽率,应在播种前对树种进行有针对性地催芽和消毒处理。目前常用的催芽方法:层级催芽法、温水浸种催芽和去蜡去油法,其中,层级催芽是将精选种子与湿润物如河沙、泥炭、锯末等混合或分层放置,用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实践证明,这是目前一种催芽较好的方法,适用于深休眠种子,也广泛应用于浅休眠种子。温水浸种催芽是用温水浸种可以使种壳和种皮变软,可以帮助种子萌芽促使其发育;去蜡去油法是指一些树种的表面被油脂和蜡质物包裹,无法通过浸水帮助种子萌芽,所以要通过调配碱性催芽试剂浸种帮助种芽冲破种壳[7]。种子消毒是确保树木在生长期间有效抵御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在种子的采集、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难免会接触病菌,甚至有时种子内部也会携带一些虫卵,因此,为了防止病虫害对树木的侵害,可以针对不同树种的实际情况采取强效对靶消毒处理。
3 苗圃管理
3.1 规划选址
当下,我国林业工程林木培育苗圃的主要类型为临时性和固定性苗圃[8]。在规划和选择苗圃时,要结合当地林木培育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一般临时性苗圃是为了满足短期经营需要而建立的,规模不大而且树种较为单一,而固定性苗圃是长期经营的,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树木种类比较多,培育技术和设施相对成熟且完善。无论是选择哪种类型的育种苗圃,在选址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确保树苗的良好长势。第一,苗圃要选择距离林木工程比较近的地理位置;第二,要确保水源纯净充足、交通便利才能促进树苗生长并便于日后搬运;第三,苗圃区土壤要肥沃,还要避免在地势低洼的区域育苗,防止雨季积水的影响。
3.2 生长管理
苗圃树苗的培育期生长管理要把握好施肥管理和根系培养。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以保证树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养分,在施肥之前要先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根据土壤的肥力、树苗的品种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把握好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以及施肥方式,通过测定土壤内部的营养元素,进行精准的肥料搭配,做好基肥并及时在树苗的生长关键期追肥,以确保整体育苗质量和树苗的根系分化[9]。考虑到根系发育对树苗生长的重要作用,还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刺激根系吸水和深扎,并及时修理主根侧根,剪去病、残、细、弱,以确保后期移栽和幼苗发育。
3.3 出圃运输
在树苗生长达到预期标准后,应及时使树苗出圃,春秋两季的萌芽和落叶期是出圃的好时机,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苗木实际情况确定好深度,并在起苗操作一周前保持苗圃土壤湿度,以确保根系的完整度和树苗的顺利出圃。在出苗后,为了避免树苗缺水和意外损伤,必须在运输和包装的过程特别注意保水工作,并根据树苗的具体情况,选择带土球单株包装或成捆包装的方式[10]。
4 创新技术
4.1 定向育苗技术
首先,定向育苗是由造林目的决定,其对苗木的种类、生长环境等其他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对此,在进行定向育苗工作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且全面了解造林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相关需求。例如,在为沿海地区防护林定向育苗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苗木具备防止河岸侵蚀、保护生态等特性,确保定向培育的苗木能够在沿海地区茁壮成长,同时也能防止水土流失。其次,定向育苗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苗木的浪费,提高其利用率,确保培育好的苗木既能快速适应某些地区的生长环境并健康生长,又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定向育苗的优势,针对苗木的不同功能,为相关地区提供适当的苗木[11]。
4.2 侧重根系培育
对于苗木而言,只有确定其根系发达、营养充足,就能够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此,工作人员应该借鉴先进的根系培育技术和手段,确保根系能够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控制量,防止营养过盛,导致苗木出现大面积死亡等不良情况。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苗木的生长情况、休眠期以及需要的营养比例等,确保苗木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育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12]。
5 结语
综上所述,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实效性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为了确保种苗培育的质量和效率,相关建设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国家林业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察种植环境和树种情况等客观要素,从育苗技术、种子处理和苗圃管理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不断完善流程、优化技术,促进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向高效、高质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