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景态势探讨

2023-01-05赵博雅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榫卯李子研学

赵博雅

(河南大学,郑州 450000)

1 以李子柒、阿木爷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输出者

起始于一粒种子从萌芽到成熟的农耕过程,落脚于将食材烹为佳肴的生活技法,一位来自四川绵阳乡村的女孩李子柒淋漓尽致地诠释出了整个过程。截至到2021年,李子柒微博粉丝已突破2 700万,YouTube订阅者数量也于当年4月突破1 000万——成为该视频号全球首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同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微博发文,宣布美食文化传播博主李子柒的订阅量刷新了她自己7月创下的最多订阅者吉尼斯世界纪录[1]。与此同时,她也引起了官媒的关注。人民日报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不着一个英文字,却圈了无数国外粉”。央视新闻认为:“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是它讲了中国文化,讲了中国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2]。”看过李子柒短视频的人都知道,这些短视频以乡土文化为主线、以农家劳动为呈现,围绕农村衣食住行渐次展开。李子柒本人曾言,自己最初的拍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让城里的朋友看到他们吃的东西是如何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来,是挺有意思的事。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拍摄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四季更替,云是怎么动的、风是怎么吹的、花是怎样开的、雨是怎样下的。她很荣幸,这些视频能得到海内外朋友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很清楚,大家真正喜欢的是这些琐碎平凡而又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力量,更重要的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魅力的感召。当然,李子柒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精良的摄影团队,但回归到问题的实质,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传统乡土文化,是“李子柒现象”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内在的灵感,使她的作品有了灵魂的升华。李子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开了深埋在国民心中的传统乡土文化情结,与此同时,也证实了我国优秀乡土文化所固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如同当初感慨李子柒在田间劳作过诗意生活一样,被称为“老年版李子柒”的阿木爷爷又让外国网友见识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国功夫。他被称作油管宝藏、当代鲁班。在Youtube上的观看总量已超过2亿,订阅人数到达120万,中国传统文化又成功实现了一波强势输出[3]。阿木爷爷的原名叫王德文,这位爷爷的手艺可不简单,用42根榫卯棱、27 道锁、4个榫卯柱和1个榫卯基便可做成世博会中国馆小模型、会行走的小猪佩奇。与其说这是一个个匠心独特的玩具,不如说这是展示中国传统木工文化的样板。视频里的阿木爷爷,通常只在开头打个招呼,便全身心沉浸到木工的世界里。在看完爷爷的视频后,有网友称赞爷爷是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而爷爷的反应则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做工就得实实在在的[4]。爷爷所谙熟的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和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5]。在如今工业化、科技化都较为发达的时代,榫卯的应用虽失去了古时的繁荣,但至今仍有人坚守着这份匠心精神,传承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感悟先人智慧的情怀。“榫卯积木”就是在 “鲁班锁”的榫卯结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是集“立体几何、物理力学、空间想象、逻辑思维”于一体的高难度创作产品。简单的榫卯积木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因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蕴含着无限的乐趣。“阿木爷爷”被火热追捧的背后,是世人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认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强大感召力,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势所趋。

李子柒和阿木爷爷的走红并非偶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回归和创新性传承使它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了生机,李子柒和阿木爷爷不仅讲好了中华文化故事,更传递出了中国人用心做事、用情造物的精神,而这份勤奋务实、踏实肯干的品质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他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为国内外受众进一步认识中国乡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2 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标杆性文化类节目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成为电视领域的一股清流。《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和《百心百匠》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该节目把大众心目中一向曲高和寡的传统古诗词以新颖通俗而又不失本源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中断”。自第一季《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撒贝宁的这句开场白未曾改变,看似简单的开场白恰恰呼应了这档节目的名称,更传达出了该节目的愿景和使命。康震教授评价道:“我们通过节目可以看到,《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在传承的旗帜下,集合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 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6]该节目全季共75位经典传唱人,56首经典传唱曲目,沉浸式音乐全网播放量近4亿,其中近30首歌曲登上各大音乐平台热搜热榜。在刚刚结束的《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中,围绕和诗以歌,致敬英雄为主题,英雄故事多维出圈,登上央视频、新浪微博、抖音和快手等17大平台热搜热榜,全季收获近160个热搜,包括“撒贝宁起立背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等,微博端话题阅读总量增长近60亿[7]。当一档节目成为了近乎全民探讨和关注的对象时,便足以看出其可贵之处。由于它是将古今文学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便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这些方面来看,节目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该类节目走红的背后,实则是我国经济基础的提升引起了上层建筑的拔高。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精神文化层面消费水平的要求与日俱增,以往多数的娱乐性节目都有着同质化、低俗化和知识廉价化的共性特征,早已难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次的需求。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则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作品,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这类文化节目则恰好在这样的档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从大众媒介角度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态势,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内容创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行继承, 便可以将文化自信的力量润物无声地厚植进观众心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

3 以山东曲阜等为代表的研学游基地

3.1 以山东曲阜为代表的齐鲁儒家文化

伴随着研学旅游热度地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景区参观游览,他们想更深入了解每个景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儒家文化是曲阜旅游发展的灵魂,为此,曲阜市深挖研学旅游项目[8],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研发推出了习儒拜圣研学游和中华文化寻根研学游、文武双全研学游、中华成人礼研学游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县级重点打造了曲阜“游圣地、习六艺” 修学之旅、邹城“孟子修学游”和泗水乡村儒学讲堂等37个线路产品;建立了26个研学旅游基地等丰富的相关旅游产品体系。如今,游人来到济宁不仅能在曲阜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拜祭圣人孔子,还可以到梁山领略好汉风采,到兖州、汶上拜佛祈福, 到微山湖体验渔家乡风民俗,从中深化对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的理解和感悟[9]。从早期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山东曲阜在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输出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基础。但随着时代的推陈出新,如何将拥有的丰厚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而易见,山东曲阜正在用行动探索和回应着这道时代考题的答案。

3.2 以河北衡水为代表的冀州先贤文化

衡水湖闾里古镇位于衡水市滨湖新区魏家屯镇,依托衡水湖的湿地风光,传承九州之首“古冀州”崇德尚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闾里”为文化符号,打造汉文化旅游小镇。以衡水本地儒学先贤“孙敬”为楷模,延续其“勤学重教”之精神,创办孙敬学堂[10]。孙敬悬梁苦读的故事激励了历代莘莘学子。1800多年后的今天,在他家乡衡水湖畔魏家屯,一座汉式风格崭新建筑——孙敬学堂•古私塾里,又响起了朗朗读书声。作为国内首家以中国传统礼孝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研学游基地、衡水中学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这张文化名片自然引人注目 。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柳宗元的这句诗与学堂所设的背景音《琵琶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听后内心都能沁出一丝清凉。学堂的场景定位与林海的这首音乐作品相得益彰,古色古香的气韵自然流淌。学堂内的衣冠社、蒙学馆、兑通房、和乐西楼等各板块设置均围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展开。从衣冠礼开端,参观者可着汉服,习古礼,学国艺,做百工,进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学堂把中华经典礼孝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了这些项目化体验的全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到了体验者的心中。衡水闾里古镇将以孙敬学堂为契机,进一步充分挖掘和利用衡水市当地的丰厚文化资源,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以“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产业”为核心模式打造出孙敬学堂国际礼乐文化小镇。该研学基地的支持者南开大学文学院沈立岩教授曾说‘我们在弘扬传统礼孝文化时,通过开展诸如读蒙经、习古礼、学国艺、做百工等,这样精心设计安排的每一个专场学习体验项目,在与当代文化的参照物实现对接中,更好让当代青少年体会中华优秀传统礼孝文化的魅力,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旨归’[11]。孙敬学堂的出彩表现离不开国学传统文化的根脉支撑,也离不开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我们希冀孙敬学堂的研学游模式可以为国内各区域的传统文化挖掘提供借鉴和思考,更期望这类研学游基地今后将更加自觉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4 建议

4.1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建议

4.1.1 “牵手”新媒体拓展传播边界

新媒体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共时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色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提供了无限契机。因此,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要重视并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努力做到传统文化因牵手新媒体而焕发新生,新媒体因赋能传统文化而收获永生。

4.1.2 “叙事”场景化引发受众共鸣

所有的叙事文本都需要一个能够引发意义共鸣的深层结构[12]。叙事(传播)方式的选择对于受众共鸣的引发至关重要。在“牵手”新媒体传播的同时,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叙事方式的选择,曲高和寡的传统姿态,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显然已行不通。如何把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通俗易懂地讲清、讲好、讲懂,场景化叙事方法值得一试。通过创新文化场景与情节设计,对传统文化进行场景化叙事,从而重新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引发受众共鸣。

4.2 前景态势总结

从备受关注的网红人物李子柒、阿木爷爷到大放异彩的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从人杰地灵的大儒研学圣地山东曲阜到耳目一新的孙敬先贤故里河北衡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印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大势所趋。通过以上3方面的分析,进而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继承和弘扬需要内外部共同发力。内力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固有的强大生命力,历经数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从近代走来,虽饱经沧桑,却尤增了一份博爱和从容。外力的推动则需各类渠道的共同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时代的寓意,唯有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向好态势才会平安无虞,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榫卯李子研学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李子有多少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奔跑吧!李子柒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