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覆膜种子点播育苗及大苗培育技术
2023-01-05鲁延芳石澎雨何志龙
苗 银 鲁延芳 陈 鹏 石澎雨 何志龙
(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国槐(SophorajaponicaLinn),别名槐树、豆槐、白槐,豆科、蝶形花亚科、槐属落叶乔木,高6~25 m,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广。作为甘肃乡土树种之一,在甘肃有大量种植,城市园林绿化中较为常见[3]。国槐寿命长、材质硬、适应性强,树冠大、遮荫效果好,槐米经济价值高,国槐花和果实均可入药,有败火清血、降血压的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3];木材供建筑用。国槐在我国北方城市街道、庭院较为常见,是一个非常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国槐主要以播种方式繁殖。
1 苗圃地选择
育苗地设在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壤选择沙壤土、绵土和黄褐土均可,要求活土层土壤厚度≥50 cm,pH6.5~8.5。苗圃地要远离疫区、病区和虫源区。
2 种子采集
国槐每年7—9月开花,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子成熟,果实荚果、肉质含胶,呈串珠状,通常有3~4粒种子。采种要选择健壮的优良树体,用高枝剪或者竹杆打落后收集,回来后将荚果在水桶内用水浸泡,荚果泡软后将种子从果肉中搓出沥干水分,也可将荚果泡在缸里泡软后用粗木棒捣春,而后将种子滤出沥干。待种子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装入透气的容器内,放在干燥通风室内贮藏备用[1]。贮藏后按GB 2772的规定进行品质检验,种子贮藏应符合GB10016的规定。
3 播种
3.1 整地
育苗地的整地工作首先需要清理石块、树根和杂草;其次,均匀撒基肥后对土地进行深翻、旋耕整平等工作,从而达到土壤细碎、地面疏松平整的效果。深翻要将土地底层打破,使土壤有效层深度得到加深,深翻深度一般为30 ~ 35 cm。如果土壤墒情较差,需要提前进行灌溉工作,从而使土壤墒情得到提高[2-4]。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与复混肥为好,农家肥施肥量5m3/666.7 m2,复混肥50 kg/666.7 m2,化肥执行GB/T 15063。
在播种铺膜前,对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将20%五氯硝基苯2 g/m2与 50%敌克松 2g/m2混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将其均匀施入土中;同时在播种前也要进行封闭除草工作,将封闭性除草剂乙草胺均匀喷施在整好的育苗地上并覆盖地膜,地膜选择70 cm宽,0.015 mm厚的农用地膜,用铺膜机或人工按南北向铺设,膜间距40~50 cm,等待国槐种子的播种。
3.2 播种
播种时间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由于国槐种子表面含有较多蜡质,不易吸水,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催芽处理,才能出苗整齐。播种前1周进行选种,去除过小、破损、未完全成熟以及存在病虫害的种子,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和色泽一致的优质种子[5-6]。用1‰~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20~30 min,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进行冲洗,再浸泡 24 h 后捞出后与湿润细沙均匀混合,所选细沙体积要是浸泡后种子体积的 2 ~ 3 倍。将混合后的种子浸入细沙内,将种子和沙子的混合物水平放置后在上方覆盖一层湿润的细砂,从而使混合物的湿润度得到保障,并促进种子萌发。催芽过程中要保持种子所处土壤的湿润度,并且时常翻动土壤,每1d翻动1次,7d左右有1/3种子露白时筛出种子,即可播种。采用点播法。在铺好地膜的苗床上按小行距20~25 cm,大行距40~50 cm,株距20~25 cm的规格取播种穴,穴深 2 cm,直径5 cm左右。播种量为8~10 kg/666.7m2。每穴点种2~4粒。点种后用细沙覆盖种子,厚度0.5~1 cm。实践证明在地膜上种植国槐,增温保湿,出苗快而整齐。
4 苗期管理
播种1周后,幼苗出齐,在苗高5~8 cm时留优去劣进行间苗,6 月下旬至8月底期间, 结合浇水追施3~4次速效肥,以氮素为主,适量加施复合肥,促进苗木生长,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锄草。
5 大苗培育
用于交通干道及城市公园道路绿化的国槐苗木,播种苗第3年就可以换床移植培育大苗。
5.1 移栽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作移栽圃地,每亩(1亩≈666.7 m2)施硫酸亚铁25 kg 、农家肥 2 000 kg, 旋耕整平, 将换床苗按 100 cm x 100 cm 株行距定植,定植后在行间覆黑色地膜,便于保水保温,还可防除杂草。定植立即灌水,后期及时除草,加强肥水管理。
5.2 抹芽、 修枝
定植当年注重抹芽、修枝,将苗干以外的萌芽全部清除,促进主干径生长。国槐受其生态特性影响,侧芽萌发力极强,一般生长期要安排抹芽4 次,这样便于得到圆满通直光滑的主杆。
6 国槐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6.1 白粉病
6.1.1 症状
若国槐树体患上了白粉病,国槐叶片和稍嫩的树梢将是受到病害的主要部位,白粉病的初期病症是出现褪绿色病斑,随后病斑将呈现不规则形状或是多边形,病害程度严重的情况下会有霉层出现在树叶上和嫩枝上。
6.1.2 发生规律
就北方地区而言,国槐树白粉病发病时间分布在5—6月份和9—10月份,最为集中发病的时间是秋后。国槐树上附着的白粉病病菌会随着周围环境因素的变化引发病害,主要指的是达到适合生长的气候条件。
6.1.3 白粉病防治方法
①定期清扫苗圃地,尤其是秋后满地的枯枝落叶需要尽快清扫并给予灭菌埋土处理,以免病菌再次传播。
②针对已经有白粉病病症的国槐树枝条,除了及时修剪以外,还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早期及时喷施石硫合剂,预防病害发生,在3—4月份每隔 20 d向树体喷洒石硫合剂。
③药剂防治措施针对的是树体上的病菌,取适量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以 1∶1 000的比例进行稀释后均匀的往树枝上喷洒;另外也可以选择多菌灵或者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分别对应的稀释比例是1∶1 000和1∶1 500[7-8]。
6.2 腐烂病
6.2.1 症状
国槐树腐烂病又被称之为烂皮病、臭皮病,国槐树枝干是主要的病症部位,树体枝干在病菌的影响下先是皮层开裂,逐步溃烂腐烂,发病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国槐树的整体长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6.2.2 发生规律
若国槐树发生腐烂病,断枝和枝条剪口处是病菌传播蔓延的主要通道,侵入树体后的病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就会在树干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病斑。通常情况下每年4月中下旬是该病的高发期,如果国槐树树体存在机械损伤,很多剪口、苗木长势欠佳的情况,将大大增加腐烂病出现概率, 腐烂病病灶直到7—8月份才会逐渐形成愈伤组织,病情开始好转。
6.2.3 腐烂病防治方法
(1)从源头入手防止病菌侵入。在每年春秋季2季修剪、移栽苗木时,在树木的枝干以及剪口处涂抹愈伤药剂,防止病菌侵入。
(2)药剂防治措施最好的应用时间是腐烂病发病初期,用小刀刮掉病斑部位,将浓度为12%的腐烂净乳油原液涂抹在伤口处。选取浓度为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1∶400的比例进行稀释, 然后均匀的往树干喷洒。药剂喷洒的周期为10 d,连续喷洒3个周期才能更好的发挥药剂防治的效果。
③腐烂病严重时,要对其增加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使树木恢复生长态势。
6.3 溃疡病
6.3.1 症状
溃疡病发病初期的病症是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情严重则表现为梭型湿腐状态,相对健康的枝干处也会有塌陷倾向,当病斑发展至环绕态势,被包围的树干就会干枯而亡。国槐幼苗、长势欠佳的树木或者移植不久的树木是最容易发生溃疡病的树木。
6.3.2 发生规律
在我国北方溃疡病发生时间一般在4—5月份,在树木生长旺盛期,溃疡病危害会逐渐减轻,但病菌会潜伏。发病严重时有可能会致使整株树的枯死。
6.3.3 溃疡病防治方法
(1)将发生病症的枝干及病斑及时减掉或者刮掉,用浓度为3%的抑霉嗟膏剂涂抹在伤口处,防止病菌的再次侵入。
(2)在发病初期阶段,在国槐树体上喷施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稀释药液,或者选用络氨铜水剂喷洒,喷洒周期为15 d,连续喷洒3个周期即可。
(3)从生理性保护树皮层面而言,为了不破坏树木自身抗病性,在运输途中或栽种环节要重点保护树木的生理活性。
7 主要虫害防治要点
7.1 国槐尺蠖
7.1.1 发生规律
国槐尺蠖又被称之为槐尺蠖,这种害虫具有暴食性特征,主要吃食为叶片,可通过观察网状食痕来判断。该病虫每年繁衍3—4代,每一代的危害主要时间段为5月、6月和8月。
7.1.2 防治要点
(1)生物措施
马蜂是国槐尺蠖的天敌,在繁殖期,国槐尺蠖是主要的捕食对象。国槐尺蠖的天敌是马蜂,每年马蜂繁殖期都将国槐尺蠖作为首要捕食对象,在国槐苗圃地中合理的移置一些马蜂,充分发挥其灭杀国槐尺蠖作用,这就是生物防治措施。
(2)物理措施
幼虫捕杀是最为典型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利用的是受惊后的幼虫会吐丝下垂,每年4—9月份都可以通过给树体喷水的方式给幼虫制造惊吓,使其坠落。此外,可选择浓度为5%的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喷洒,达到杀死幼虫的目的,而针对成虫最好的诱杀方法是借助黑光灯。
(3)化学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最佳时期是国槐尺蠖幼虫期,准备好菊酯类农药,与敌百虫搭配使用,在每年5—7月份对树干进行喷洒,或者在1∶2 000比例下配比浓度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要想更好的发挥化学防治效果,可选择气温高于30℃时进行喷洒。
7.2 槐蚜
7.2.1 发生规律
槐蚜虫卵在国槐嫩枝皮下越冬,翌年槐树发芽时,槐蚜的成虫以及成群的幼虫会啃食槐树的嫩芽,严重时影响枝条长势。槐蚜大量繁殖时期集中在每年4—5月份,对槐树影响最大的时间则在6月或7月。
7.2.2 防治要点
(1)冬春两季将石硫合剂喷洒在树体上,可以消灭虫卵。
(2)预防为主,在4—5 月份槐蚜大量繁殖前,可以向树木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喷洒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浓度为 20%并且稀释 3 000 倍的氰戊菊酯乳油均可,每隔2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也可以用其他药剂代替[9-10]。
7.3 国槐小卷蛾
7.3.1 发生规律
小卷蛾幼虫越冬地点的选择是树皮裂缝,这种幼虫经常出现于枝梢,吃食以花穗、叶根部和果实,虫害程度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树枝的叶片一一掉落。每年6月份会有不同生长阶段的小卷蛾出现,7月和8月是虫害最严重的时间段。
7.3.2 防治要点
(1)悬挂黑光灯来诱导捕杀成虫。
(2)可以向树木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喷洒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隔2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也可以用其他药剂代替。
7.4 大青叶禅
7.4.1 发生规律
大青叶禅第1代4月孵化,主要在作物、蔬菜上发生危害。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世代重叠。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夏季表现突出,晚秋表现不突出。成虫与若虫全天不分时间段取食,成虫选择的产卵地点通常是寄主植物的叶柄、茎秆和枝条等 组织之中。前期主要危害农作物、蔬菜等植物,至6、7月农作物陆续收割后,8—9月陆续转移到果树、林木上危害,将卵产于当年生枝条上,产卵时间集中在每年10月下旬。
7.4.2 防治要点
(1)物理措施: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休眠期树干基部刷白,防止产卵;入秋后清理圃地落叶杂草,控制虫量。
(2)化学防治:在7—9月份喷洒喷洒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隔2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也可以用其他药剂代替。
8 结语
综上所述,国槐在繁殖培育过程中覆膜播种育苗和后期换床培育商品大苗时,要注意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要以成品苗木干形通直、商品性良好和质量优为目标,使国槐的栽培繁殖能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绿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