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养殖中布病防制问题研究
2023-01-05李鹏飞
李鹏飞
(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158212)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牛羊容易感染,也会传染给人类,抓好对这一疾病的防制是关乎牛养殖收益的一大因素,各相关部门和养殖人员务必要保持警惕,严格防范布病的出现。
1 牛养殖中布病防制的不足分析
1.1 捕杀措施有待强化
对牛群进行血清检查的过程中,一旦检测出阳性样本,则表示该牛已经患有布病,需要即刻采取捕杀、隔离措施,然而在实际养殖中,遇到此种情况时,难免存在一些养殖户出于短时经济利益考虑,做出因小失大的行为。未能立即隔离或者捕杀阳性病牛,而是让病牛继续同其他健康牛只一同混养,如此病牛便将病菌传染给更多的牛只,病菌在牛群内大肆蔓延,严重时甚至达到不可控制的局面,引发的养殖损失难以预估。
1.2 检疫制度有待优化
纵观现下的牛养殖现状,仍旧有不少地区未能构建起一整套全面细致的检疫机制,导致牛在流通过程中受布氏病菌侵染的可能性居高不下,加之当地部门也缺乏对布病检疫的重视,有些养牛户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检疫[1]。其中也不乏养牛户将病牛偷偷售卖的行为,留下的安全风险难以忽视。另外,养牛户对于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未能按规定对牛只进行接种,导致牛群的布病预防效力低下,也阻碍了正常防制事宜的推进。
1.3 防制意识有待提升
散养仍旧是农村地区牛养殖的重要形式,很多散养户对于布病的防制意识很是淡薄,往往将布病当成普通疾病忽略过去,就算发现牛只患病,通常也仅仅实施一些普通的治疗对策,难以做到对症下药,如此哪怕接种过疫苗发挥的效力也很少。此外,也有养牛户为了省下经费,习惯于外购牛只,而不去考虑病菌问题,如此一旦有所忽视便容易购入携带病菌的牛只,这些牛只在混入牛群之后便是新的传染源头,牛患病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2 牛养殖中布病防制的强化措施
2.1 抓好病牛的隔离捕杀处理
一旦检测出携带病菌的病牛,务必要即刻对其采取隔离或者捕杀处理,具体来看,对于症状表现轻一些的病牛,可以先将其单独隔离,接着再寻求相关兽医的帮助,立足于具体的症状表现给出用药方案。此举也有助于病牛体内疫苗的发挥,病牛在正确用药后症状一般可以有所缓解,此时即便病牛已经彻底康复也要继续隔离观察,确定确实无异常问题、无并发症之后方可以将其混入至牛群正常饲养。而对于症状表现突出、病情很是严重的病牛,则要即刻严格捕杀,捕杀之后还要按流程就尸体做好处理,切忌为了翁头小利将尸体投入市场正常售卖,此举容易引发难以控制的疫情问题,往往得不偿失。
2.2 抓好日常的检疫检测工作
畜牧部门需要按年度对牛只施以严格的血清检测,奶牛每年要检测2次,其他牛只检测1次即可,另外在布病高发时期也要注意加大检测频次,在正式养殖以前,需要就圈舍内全部牛只施以全面彻底地检疫,逐一检疫达标方可以正常养殖。对于新降生的犊牛,一方面要做好对母牛的疾病检测,避免犊牛在喝母乳的过程中感染病菌,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犊牛的疾病检测,同时注重常规的免疫接种事宜,拟定高效可行的免疫方案,在春秋二季对全部牛只进行接种,还要谨记一点,同一牛只不能在一个月期限内接种2次。
2.3 抓好对养牛户的防制培训
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重视对基层养牛户的布病防制培训,采取下乡演讲、深入牛场指导、推送防制介绍等方式让养牛户习得更多关于布病防制的知识,强化他们的防制意识;另一方面,养牛户平时也可以自行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的图书加强对布病的学习,掌握更多的布病防制技巧和治疗知识,并立足于本牛场的养殖现状拟定适宜的养殖规划和防制方案,以期让牛只少受布病的侵袭[2]。平时也要注意观察牛只的举止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要将牛只的饮水、饮食、接种情况,粪便排泄情况等视为日常审查内容,同时定期聘请专业兽医就牛只的健康状态细致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诊治,如此方能将布病疫情及时扼杀。
2.4 抓好消毒和饲喂管理事宜
对于布病的防制而言,预防的重要性远高于治疗,预防措施做好了可以大范围减少牛只患病的可能性,为此,养牛户需秉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强化各项预防措施:首先是平时的消毒杀菌处理,常用到的消毒液主要有氨水、烧碱水等,除了定期按时就圈舍环境进行充分消杀外,为提升消毒成效还要注意消毒液的交替使用,不留任何死角,将圈舍每一个角落逐一进行消毒;其次是饲喂管理问题,牛只唯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布病的侵扰,牛场可以采用“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助”的养殖模式,牛只一来可以进食更多天然饲料,二来可以在进食的同时多多运动,继而强化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