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临床研究进展

2023-01-05教传旭覃业校唐祎周

陕西中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电针痉挛结果显示

教传旭,覃业校,2,唐祎周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各类神经功能缺损[1]。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急救水平已有大幅提升。然而,本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急救后需要较长治疗以及康复过程,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2-3]。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4-5]。目前,脊髓损伤以手术、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6],脑机接口[7]、干细胞移植[8]等新技术逐渐在脊髓损伤后开展。然而,急救后康复仍是本病的重中之重。中医特色治疗SCI后遗症疗效较好。针灸治疗因疼痛轻、费用低、效果较好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应用。笔者查阅近五年针灸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对症状分类及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1 中医学对SCI的认识

根据SCI临床症状,将其归为“痿证”“瘫证”“体惰”等范畴。《灵枢》中描述:“若有所坠堕,四肢懈惰不收,名为体惰”,对因坠落跌落等原因引起的肢体软弱无力进行了简易总结,与现代脊髓损伤的病因和症状较为相符。《景岳全书》记载的“筋痿”“肉痿”“骨痿”等描述与脊髓损伤后遗症中肌痉挛、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等症状相符。该病多为外伤所致,病损于督脉,发病后督脉气血濡养减弱,导致统帅阳气功能减弱,日久则诸阳经气血均不足,出现经脉亏虚、脉络瘀阻不畅等。中医治疗多以活血通络,补气生血等为主要治疗法则[9]。

2 针刺治疗SCI后运动功能障碍

SCI发病后,因锥体束受损,导致受损节段以下运动传导通路对运动肌群的支配能力减弱或中断,从而出现肢体躯干运动肌群无力或截瘫。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受损神经具有修复作用[10]。肢体运动障碍是患者回归社会的主要阻碍,部分患者因肢体运动障碍彻底失去劳动能力,并需要陪护长期照顾。减轻或临床治愈肢体障碍是SCI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闵友江等[11]采用“三通针法”对符合SCI截瘫的入组患者进行治疗,与营养神经类药物比较,观察入组患者治疗后脊髓损伤情况,并进行脑功能成像采集,观察针刺对SCI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结果显示,“三通针法”与营养神经类药物均能改善入组患者运动功能,二者均能减轻脊髓损伤程度,二者治疗效果相近;二者在脑功能成像中Re Ho、ALFF均有改变,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对大脑功能成像产生影响;并且在扩散张量成像中,“三通针法”成像效果优于营养神经药物。潘军英等[12]采用温针灸联合推拿方法治疗腰段不完全SCI患者,并与单纯针灸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提高股直肌的平均肌电值。崔延超等[13]招募不完全SCI患者并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SCI,并与单纯药物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在患者步行能力、ADL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药物组,且针刺联合中药汤剂组总有效率高达94.6%,单纯药物组仅为67.6%。曾培洪[14]对60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相同时间点进行JOA评分、运动评分等量表评定,并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电针治疗对于改善各项SC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均优于常规治疗。

3 针刺治疗SCI后感觉功能障碍

SCI患者因脊髓丘脑束、薄楔束受损,从脊髓至皮质下感觉中枢丘脑的传导束连接减弱或中断。因脊髓丘脑束神经纤维上行1~2个神经节段后交叉至对侧继续上行,因此感觉障碍平面较受损节段低1~2个神经节段。完全性SCI受损节段以下所有深浅感觉丧失,不完全SCI可保留部分感觉传导。一项研究表明,下肢深感觉障碍对于SCI患者康复治疗中独立行走产生严重影响[15]。

马鹤鸣[16]招募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与夹脊穴联合督脉电针组,每组20例,结果显示两组针刺疗法均能改善SCI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夹脊穴联合督脉电针组效果更佳。张文[17]招募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与常规康复联合针刺组,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感觉、运动、ADL量表评定中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程浩文等[18]对符合胸腰椎骨折后SCI入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额外予以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进行感觉、运动评分评定,并进行肌电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常规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在感觉、运动量表评定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指标中改善程度更高。戎珊珊等[19]对符合入组标准的76例不完全SCI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疗法,分别进行感觉评分、运动评分等评定以及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在感觉、运动量表评定以及下肢表面肌电等指标改善更佳。

4 针刺治疗SCI后二便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SCI后常见后遗症。脊髓为低级排尿排便中枢,当发生SCI时,大脑中高级排便排尿中枢与脊髓连接减弱或中断,引起二便障碍。SCI后二便障碍主要表现为尿便失禁、尿潴留、便秘、腹部胀满等,尿便失禁等症状常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较大打击。因此,恢复二便功能对于树立患者康复信心至关重要。

何芬等[20]采用针灸、中药汤剂联合康复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设康复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膀胱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单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尿量以及膀胱动力学指标中效果均较单纯康复更佳。张福琴等[2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艾灸联合耳穴治疗NB患者,结果显示针刺、艾灸联合耳穴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18%,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并且在改善排尿、膀胱动力学方面效果更佳,且能降低尿路感染情况。鄢恋梅等[22]纳入86例SCI后NB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间歇导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评定、膀胱动力学、肛门括约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改善小腹坠胀感、排尿困难、膀胱动力学检测、肛门括约肌检测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67.44%。苏荣[23]选取符合SCI后NB入组条件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间歇导尿,观察组额外予以针刺秩边透水道,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残余尿量、膀胱功能积分、尿路感染风险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张若萌[24]招募SCI后NBD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以穴位艾灸,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可达93.33%,对照组为76.67%,穴位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改善SCI后NBD患者胃肠通过时间、NBD量表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5 针刺治疗SCI后肌痉挛

SCI患者因高级中枢对受损节段以下的脊髓抑制减弱,脊髓前角细胞过度兴奋,从而导致肌痉挛[25]。由于脊髓损伤患者需长期卧床,往往伴随肌萎缩与骨质流失,肌痉挛不仅增加患者疼痛,更容易造成患者肢体的再次损伤,影响康复进程。

唐祎周等[26]招募SCI后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另予夹脊电针治疗,评估治疗前后痉挛指数以及肌张力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痉挛指数、肌张力情况效果更佳。王庆敏等[27]纳入SCI患者6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关节活动度、牵正训练、站立训练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针联合章氏活血通督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及肌痉挛情况,结果表明针刺联合中药活血汤可以显著改善SCI患者肌痉挛状况。肖乐等[28]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SCI伴有肌痉挛患者,两组均予以运动疗法,观察组额外予以穴位埋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联合运动疗法在治疗SCI患者肌痉挛情况上效果更佳。余芳菲等[29]将电针与常规康复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完全SCI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相比,电针治疗在改善肌痉挛、下肢步行能力方面效果更好。

6 其他并发症与后遗症

SCI患者在治疗、康复及休养过程中长期卧床,易形成褥疮。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褥疮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30]。周佳华[31]纳入SCI后褥疮患者6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压疮面积及愈合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佳。直立性低血压、肺炎、离子紊乱、尿路感染、肌萎缩、骨质疏松、下肢动静脉血栓等均为SCI后常见症状[32-34]。针灸可通过整体改善患者活动能力、二便等,减少患者肺炎、尿路感染、肌萎缩等相关并发症与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 小 结

目前,本病仍然缺乏有效治愈手段,且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35]。SCI后脊髓受损节段微环境失衡,在细胞、分子、组织水平均产生不同影响,并加重继发性SCI。近年来,SCI的机制研究大量涌现,在炎症因子、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方面均有相关假说。吴磊[36]通过针刺大鼠大椎、命门穴,观察SCI大鼠运动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显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细胞凋亡情况,改善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另一项研究采用夹脊电针方式观察SCI大鼠的运动及炎症反映情况,结果显示受损节段的夹脊电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18等因子的表达,改善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2X7R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针灸能够缓解SCI后神经缺损症状,对于神经源性膀胱、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均有疗效。然而,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病程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收集临床资料较困难,因此存在样本量较少、疗效判定缺乏客观化指标、缺少随访等问题。因此,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资料采集,寻求更加准确的疗效判定指标,并增加随访,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有力证据。

猜你喜欢

电针痉挛结果显示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最严象牙禁售令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