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胰脾同源”探析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糖尿病血糖异常波动

2023-01-05谢红艳富晓旭李天浩王钧冬谢春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糖原环路同源

谢红艳,高 泓,富晓旭,李天浩,王钧冬,李 燕,谢春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血糖异常波动与单纯血糖升高相比,前者对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1]。机体在维持血糖稳态方面,主要依靠胰岛β细胞与α细胞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直接对血糖波动做出应答,二者的交互作用紊乱是血糖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2]。本文从“胰脾同源”理论角度,探析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血糖异常波动的干预作用,促进胰岛α-β细胞环路交互对话,希望能为临床糖尿病血糖维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血糖异常波动是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糖异常波动又称血糖变异性(Glycemic variability)[3],指血糖水平在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早在1950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血糖异常波动的危害性,直至2000年,医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血糖异常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密切联系[4-5]。血糖异常波动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因子等多种途径对机体造成各种损伤[6-9]。MONNIER等[9]亦发现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密切,并指出血糖波动因激发氧化应激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血糖异常波动增加了单核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导致单核细胞对细胞内皮的黏附作用增强,进而促进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急性心肌梗塞[10];血糖异常波动可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下肢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11];另外,血糖异常波动还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增加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血糖异常波动是由于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失常引起血糖调节受损[12],干预血糖异常波动的关键措施则是促进胰岛α-β细胞环路的交互对话[13]。

胰岛α、β细胞通过对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维护机体正常血糖稳态。胰岛α与β细胞是胰岛的优势细胞,α细胞约占20%,β细胞约占胰岛总量的70%。由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由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并且促进糖原合成,使血糖降低。胰岛α-β细胞可以交互影响、双向调节。胰岛α-β细胞环路功能失常,α细胞和β细胞不能交互对话,导致血糖异常波动。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原不能及时合成,造成血糖升高;α细胞的分泌功能紊乱,机体需要时,无法及时释放胰高血糖素分解糖原,造成低血糖,最终出现高血糖-低血糖交替出现的血糖异常波动[14]。因此,促进胰岛α、β细胞环路交互作用,可通过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维护机体血糖稳态。

2 气精固散失常是血糖异常波动的核心病机

饮食水谷之精华皆由脾吸收和转输,即脾精实为水谷之精,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故《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血糖是水谷饮食转化而来的精微物质,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同时,血糖可以进一步以糖原形式在机体储存,在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血中葡萄糖与糖原在合成与分解中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中医学认为,可将这种现象归为“气归精”“精归化”的气化表现形式,是气对于阴精固摄与布散作用的统一,即气精固散。

血糖是由饮食物经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气以固精,血糖精微聚而为糖原阴精,以摄纳封藏,一旦机体所需,则所用有源;气以散精,行施布散,糖原异生化为血糖,供以脏腑百骸,满足机体所需;气之一固一散保障着人体血糖正常代谢过程[15]。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糖尿病……其证起于中焦……因中焦萃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萃为脾之副脏,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有自脾脉分支而来。”“萃”即指胰腺,与脾关系密切,是为糖尿病发生之关键。基于中医学“脾胰同源”理论[16-17],从解剖与生理病理学方面均呈现出两者关系密切,胰岛α-β细胞环路的交互作用体现在脾运健旺基础上,气精固摄与布散的平衡统一。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虚受损,运化不足,气之固散平衡被打破,则会出现血糖的异常波动,变病百出。精以封藏而不妄泄为贵,气虚则固摄不足,水谷精微流散于外,充斥弥漫,亢则为害,显现为异常的浊阴高糖,即散而不能固;气虚则散精不力,糖原阴精不能化生为血糖精微,布散供给机体所需,显现为精微物质虚亏低糖,即固而不能散,表现为临床高血糖-低血糖交错的血糖异常波动。生理情况下,气精固散维持血糖平衡状态;病理状况下,脾虚气化障碍引起气精固散失常,影响了血糖与糖原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血糖异常波动的核心环节[17]。综上,脾虚致消是理论基础,气精固散失常是糖尿病血糖异常波动的核心病机,辨证施治,当以益气健脾为治疗基本原则。

3 从“胰脾同源”论治血糖异常波动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消渴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萃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萃为脾之副脏。”其中“萃”即为现代医学所指胰腺,是糖尿病致病的关键所在。从生理功能角度看,“脾”是相关系统功能的概括,脾的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胰”的生理功能[16]。胰腺分泌胰岛素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物质,这一消化功能反映了脾脏运化水谷功能,与脾气散精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胰归属于脾,两者位于中焦,同主消化,共同维持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故有“脾胰同源”之说。脾气虚弱,无以运化水谷,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能布散全身,聚而为“糖浊”,为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始动因素。岳仁宋等[17]认为导致血糖波动的核心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散精,水谷津液输布和利用的不平衡及代谢紊乱状态引起血糖异常波动。刘桠等[18]认为脾(胰)肾亏虚,致气化失司,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根据“脾胰同源”理论与脾虚致渴的基础,对血糖波动提出了“从脾论治”的方法;闫镛等[19]基于“胰脾同源”理论,提出湿瘀同治、糖脂同调、病证结合的糖尿病诊疗方法,提出了清热祛湿、健脾泄浊治则。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糖尿病归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临证以中焦脾胃为出发点,胰脾同源,治疗当益气健脾以强本、养阴以充精、活血以化浊,以恢复机体自身固精与散精的双向平衡,促进胰岛α-β细胞环路交互对话,减少血糖异常波动,实现血糖的平衡稳态调节[20]。以益气养阴活血立法运用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有效经验法则。基于“胰脾同源”,理法方药,精准配伍,紧扣核心病机,并寓活血化瘀于疾病治疗始终。本着“虚者补之”“损者温之”之义,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血糖异常波动的治疗,常用人参大补元气、黄芪甘温益气,益气以固本,脾旺运化功能健全,使脾散精有力,固精有权,固散有常,阴精能正常储存与充分利用;另配伍山药、天花粉、生地、山茱萸等,充养脏腑阴精之亏损,阴精足则气阴足,则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源;佐以丹参、制大黄、川芎等中药活血化浊,浊阴消散,气精固摄与布散无碍。脾乃后天之本,立足脾土,益气健脾以强本,养阴以充精,化浊以清流,共同恢复机体气精固散的协调作用。

4 结语

前期实验研究[21]发现益气养阴活血法在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波动中,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微循环,并涉及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酸受体的调节,而GABA与谷氨酸盐正是胰岛α-β环路中的重要信息传导递质,在胰岛功能细胞的命运决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认识下的气精固散与现代医学中胰岛α-β细胞环路,均体现了各自相互之间的对立与协调关系,是机体正常运行所必需,维持机体血糖的正常代谢。在临床糖尿病血糖异常波动诊治中,我们认为,应注重中医“胰脾同源”理论,以益气养阴活血法为基本治则,固护脾土,促气精固散有常,干预血糖异常波动,有效控制血糖,进而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糖原环路同源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密度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功能及出入口设置研究
外差式光锁相环延时对环路性能影响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选取环路切换策略的高动态载波跟踪算法研究*
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A330火警环路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