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分析
2023-01-05宁圆圆
□文/宁圆圆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毕业人数也逐年增长,人才的就业意向与区域流动,必然会对国家区域建设以及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从而对毕业生就业以及区域发展给出建议,以便对促进毕业生合理就业和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我们需要用更长远的目光、更宽广的格局思考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推行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在老龄化社会和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高素质人才所做出的就业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建设产生长期而广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人才有效配置的宏观问题,也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发展的微观问题。
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无法估量的资本,而高校毕业生就是这种重要的资本,他们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还可以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贡献力量,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因此,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各个地区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企业和地区应如何吸引毕业生就业?本文基于毕业生的就业流动现状,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意向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的中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各个地区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从区域流动的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有助于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性特征,也为进一步指导毕业生就业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依据,制定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从而保持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区经济平衡,促进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制定战略性经济政策。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表现在以不同区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因素,了解不同区域吸引毕业生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掌握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流动意向以及决策行为。其次采用文献阅读法,搜集各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不同企业和区域对毕业生的吸引程度,以此制定不同就业政策帮助企业和地区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创新点。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全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进一步分析未来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该如何应对,国家该如何制定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
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制度,各大高校开学时间延期,大中小企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让高校毕业生翘首以盼的春季招聘市场也反应惨淡,就业岗位锐减,企业取消春招。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874万应届毕业生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呢?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现实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
1、区域流动的不平衡性。上海、北京、杭州、广州、重庆、天津等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程度较高,众多外地高校的毕业生选择流入这些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征便是经济发达、收入水平较高。但同时“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带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大,这表明新一线城市也是外地高校毕业生愿意流入的地区。学习高科技领域和专业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这些城市就业,以获得更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规划路线。
2、流动性激励多元化。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在毕业时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飞速增长,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由2013年的699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834万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自主创业率都逐年下降,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未找到满意工作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读研或出国深造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由于深造学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待就业率反而进一步下降。
3、就业城市偏好转变。毕业生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的仍然占比很大,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不断增加,呈上升态势。2018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为20%左右,而各个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则高达26%。并且选择在天津、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中外省毕业生的占比超过了一线城市中的广州,由此可见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流动区域过于集中化。根据关于大学毕业生流动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理论和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的总结,发现高校毕业生更容易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包含了一个区域的发展规模与实力,这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景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但经济发达地区较为集中,造成了毕业生就业流动区域集中化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2、毕业生过于追求大城市及高薪。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已经有明显的区域性,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区域发展水平对毕业生流动意向的影响较大,受到区域薪酬待遇的直接影响,薪资水平较高的城市对毕业生更具吸引力,这意味着良好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水平。
3、毕业生就业规模进一步缩小。毕业生就业不是受单个因素影响形成的,而是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高校毕业生为谋求个人持久发展,提高竞争力,在毕业后越来越多的选择考研和出国留学。不同个体的需求不同,价值观不同,未来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在本科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提高学历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三、区域人才吸引力与毕业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实力,本文选取“区域GDP”和“人均GDP”这两项指标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国内生产总值来分析,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位居全国前列,但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南京、广州、深圳、长沙、青岛等地位居前列。总体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带等东南沿海地区依旧实力强劲。
(二)区域薪酬待遇差异。2018年,全国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较高的城市有北京(7,114元)、上海(6,662元)、深圳(6,231元)与杭州(5,819元)等城市;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较低的城市有乌鲁木齐(4,462元)、兰州(4,303元)、哈尔滨(4,277元)和沈阳(4,259元)。从毕业生薪资水平来看,东西部与西部、北部差异较大,东部城市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且收入差异大概在800~2,500元之间。由此可见,薪酬待遇的不同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区域企业数量。一个区域的企业数量能够持久地为该地区吸引人才,而在当今时代区域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是影响区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北上广深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反映出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中部和西部城市的企业数量低于一线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数量较多,因此在区域吸引力上具有高度竞争性。但是,北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南北分化格局基本形成,分化程度逐渐提高。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的企业数量以及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总体上呈正态分布,但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城市的弱势发展已成为现实,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避免其衰退。
(四)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由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区域宜商竞争力来分析。从综合经济实力来看,绝大多数区域经济竞争力领先城市都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且多处于长三角都市区、珠三角都市区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些城市大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综合经济实力强劲。从宜商竞争力方面来看,一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排名靠前,呈绝对领先地位;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排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
从综合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很强,其次是中部区域,西部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南方城市区域竞争力水平较高,北方城市区域竞争力水平较低。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区域发展问题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二者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这两个问题也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基于我国地理因素、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等种种因素,以至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较大,伴随着资源流通与人才流动这种差异也在进一步扩大,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隐患。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深入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流动意向的主要因素,发现区域发展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原因。针对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之间的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二)政策建议
第一,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宏观调控。在新时代的今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依旧不可忽视。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调控、行政调控和法律调控,运用这些手段并通过国家的积极引导可以很好地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意向所呈现出来的地区差异现象。国家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前去就业,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减少,但从长远来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第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经济持久稳定增长。人才是发展的关键,缺乏人才则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瓶颈,想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只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不够的,落后地区更应该加紧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并提高自身可持续竞争力,为高校毕业生在落后地区就业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而发展经济则是主要任务,经济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最大障碍,要吸引毕业生就业首当其冲就是要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地区经济实力。
第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发展模式。企业是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关键,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个制度创新中最为关键的是各类企业的企业制度创新,科学的企业制度是人才发挥创造力的关键,企业制度的完善是吸引人才的根本。现如今,物质条件已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唯一因素,企业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个拥有完善科学的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向往。
第四,特殊时期高校、企业、老师和学生应共同应对。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无法正常返校,给毕业生春招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校在疫情期间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疫情发生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招聘改为线上招聘,在学校就业公众号上积极推送就业招聘信息,这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高校、企业、指导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应对疫情下的就业问题。
第五,毕业生个人树立积极就业观念。在疫情影响下,就业困难重重,毕业生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但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应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线上就业渠道,多元化切实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并积极投入到就业的浪潮中,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提升学历,通过读研或者出国来增强个人的可持续竞争力,谋求个人能力的提升与长久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