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地区设施西葫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23-01-05边文波王敬民李敬华于建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烟粉蓟马西葫芦

程 栋 边文波 王敬民 李敬华 王 博 于建美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淄博255033)

近年来,我国西葫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瓜类蔬菜种植面积中排第2 位,仅次于黄瓜。 山东省种植西葫芦面积150 万亩以上, 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占全部栽培面积的70%左右, 淄博地区栽培面积达10 万亩左右,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3]。

淄博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实现西葫芦的种植,一般以越冬春茬和秋延迟栽培为主,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70%和25%左右;夏季种植较少,仅占5%左右[4]。西葫芦的连年栽培, 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病虫害的发生是其中之一,如在淄博西葫芦主产区一些管理粗放的老旧设施内, 白粉病病株率可达100%。 经过笔者在淄博地区设施西葫芦主产区的多年调查发现, 淄博地区设施西葫芦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虫、烟粉虱、蓟马等,现将西葫芦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综述如下。

1 白粉病

1.1 发病症状

白粉病是一种设施西葫芦上普遍发生的气传病害。 发病初期多在叶片正面或幼茎上出现白色近圆形的粉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片发生,后期白色粉斑逐渐变成灰白色,严重时遍布整个叶片,直至叶片干枯。

1.2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引起西葫芦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 以单丝壳菌和二孢白粉菌为主。 病原菌在设施内无明显越冬现象,可在越冬茬病株上继续为害,当春季温度适宜,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完成初侵染。 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50%~85%,如遇连续阴天、光照不足、雨后放晴前,白粉病容易流行。 此外,设施内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湿度过大、植株徒长或生长衰落等条件下,该病发生较重。

1.3 防治技术

1.3.1 加强栽培管理 培育健康无病壮苗, 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合理分配水肥比例,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偏施过量氮肥,既要防止植株徒长,又要防止植株早衰。

1.3.2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 2 000~3 0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 1 500~3 000 倍液、45%硫磺悬浮剂500 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100~200 倍液等喷雾,一般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喷2~3 次,注意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2 病毒病

2.1 发病症状

花叶型:叶片成花脸状,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呈鸡爪状、蕨叶状;绿斑驳花叶型: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随后叶片形成不均匀花叶、斑驳状,进而向下卷曲、黄化、坏死,不能节瓜或节瓜小并在表面形成瘤状突起;黄化型:叶片逐渐褪绿黄化,初期叶肉组织仍为绿色,随病情发展,全叶黄化、增厚,叶片质地变硬变脆,通常新叶无症状。

2.2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为害西葫芦的病毒类型主要有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等7 种[5],病毒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单独或者几种病毒复合侵染西葫芦,导致植株发病。 病毒可通过汁液、种子、虫媒进行传播,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适宜病毒病的流行,另外,氮肥过多、植株过旺、密度过大可促进病毒病的蔓延。

2.3 防治技术

2.3.1 加强苗期管理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让苗期避开有翅蚜迁飞期,防止病毒病的传播;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3.2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15 min, 或将种子置于70℃恒温下热处理3 d,也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 h。

2.3.3 防治虫媒 蚜虫、白粉虱是主要的传毒媒介,可在设施外覆盖50~60 目防虫网, 阻止虫媒进入设施内;在设施内悬挂黄板,可起到诱杀蚜虫、白粉虱的作用。

2.3.4 药剂预防 可用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剂200~300 倍液、2%氨基多糖素水剂 300~400 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300 倍液喷雾,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减轻西葫芦病毒病的发生,根据病情每隔7~10 d喷施1 次,注意交替用药。

3 灰霉病

3.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成株期的花、幼瓜、叶片、茎蔓,引起花腐、瓜腐、叶枯、茎腐等症状。 发病初期病原菌往往从开败的西葫芦雌花侵染,雌花逐渐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随后病菌向幼瓜蔓延。 染病幼瓜顶尖褪绿并呈现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变软、腐烂,产生灰色霉层。病花或病瓜接触到健康的茎、花、叶片、果实后可引起发病。

3.2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其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气流、水流和农事操作传播。 低温高湿、连续阴雨、光照不足、植株长势较弱等条件下有利于灰霉病流行。

3.3 防治技术

3.3.1 清洁田园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等病残体并深埋;前茬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等。

3.3.2 田间管理 阴雨天注意设施通风; 灌溉时避免浇水过大,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设施内的湿度;结果期增施磷肥、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3.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可在设施内使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进行烟熏, 每隔5~7 d熏烟1 次。 发病前期可用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啶菌恶唑·福美双悬浮剂等药剂喷雾, 根据病情7~10 d 喷施 1 次,连喷 2~3 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也可在用激素蘸花或喷花时, 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按1∶1 000 的比例加入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蘸花或喷花。

4 蚜虫

4.1 为害症状

秋延迟设施栽培西葫芦往往蚜虫为害严重,为害种类主要有菜缢管蚜和桃蚜。 蚜虫以成虫、若虫主要群聚在西葫芦叶片背面为害, 还可选择嫩叶、幼茎、雌花为害,蚜虫种群数量较大时甚至会覆盖整个植株。 为害初期叶片失绿变黄,随后导致叶片背面卷曲、皱缩、畸形,为害严重时叶片萎蔫、发育不良,进而造成植株生长发育迟缓、受阻,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影响。 另外, 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易引起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2 防治技术

4.2.1 农业防治 发现设施内有蚜虫为害的植株要及时清除,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科学合理施用化肥,生长中后期切忌过量追施氮肥。

4.2.2 物理防治 有翅蚜发生前, 在设施内高于植株20~30 cm 处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可减少蚜虫的发生。

4.2.3 化学防治 在蚜虫发生初期可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1 500~2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5%啶虫脒乳油 2 000~3 000 倍液或新烟碱类药剂如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 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朝上, 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自上而下均匀喷雾, 科学交替用药, 防止和减缓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5 烟粉虱

5.1 为害症状

烟粉虱为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广泛。 烟粉虱以成虫、若虫在西葫芦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为害,造成植株营养不良, 长势衰弱, 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脱落、果实畸形。 除了直接为害植株,烟粉虱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和产生蜜露形成煤污病,造成间接为害,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5.2 防治技术

5.2.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残枝落叶,消灭烟粉虱的各种残余虫态,切断传播虫源。

5.2.2 物理防治 在烟粉虱发生初期, 虫口密度小于5 头/叶时,可在设施内悬挂黄色粘虫板,黄板高度以顶部与植株上部持平为准。 除此之外,还可在设施外利用防虫网对烟粉虱进行隔离防控。

5.2.3 化学防治 防治设施西葫芦上烟粉虱可用的药剂包括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新烟碱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用药历史和综合防效,进行合理用药,一般根据为害情况7~10 d 喷施1 次,连续防治2~3 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6 蓟马

6.1 为害症状

蓟马以锉吸式口器为害植株的叶片、花和果实,为害后西葫芦叶片呈现白色斑点,随后斑点连成片,严重时叶片变小萎缩, 花受到为害后呈现白色斑点或颜色变褐,果实受害后留下疤痕。

6.2 防治技术

6.2.1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设施内的残株,空置1 周后再种植下茬作物,以减少虫源。

6.2.2 物理防治 蓟马具有趋蓝性, 可在设施内悬挂蓝色粘虫板, 用于监测蓟马发生动态和诱杀蓟马成虫。

6.2.3 化学防治 防治蓟马的药剂可选用噻虫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乙基多杀菌素、 虫螨腈等,要注意在蓟马种群数量较少时进行喷雾防治,科学合理用药,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烟粉蓟马西葫芦
烟盲蝽对茄子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阳台变成小农田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有毛刺的西葫芦,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