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2023-01-05鲁永华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饲草氏杆菌

鲁永华

(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甘肃 临夏 7318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变化,对肉品的需求越来越高[1]。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长期食用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2],因此肉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疾病是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易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养殖过程中合理饲喂、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1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1 牛口蹄疫

1.1.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口蹄疫是一种病毒病,由口蹄疫病毒入侵引起,发病后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该病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病牛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采食被病毒污染过的饲草传播,还可通过接触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经消化道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季较多发,大多肉牛感染后有1~6 d的潜伏期,最长潜伏期达14 d。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 ℃)、精神萎靡沉郁、心跳加快、不喜食,随着病情的发展颊部黏膜、鼻镜、口角、口腔内侧、齿龈等部位出现水疱,随后趾间和蹄冠皮肤上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浅平烂斑,病牛反刍停止,严重时死亡。解剖后可见真胃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切开心肌则有灰白至淡黄色斑点及条纹。

1.1.2 防治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首先,保持圈舍卫生干净,适当通风,温度适宜,并做好圈舍消毒工作。其次,注重饲草营养搭配,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确保饲料搭配合理、营养全面,提高肉牛免疫力。再次,加强检疫,尤其从外地调入肉牛时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入,新调入后需单独圈养15 d,无任何症状后方可混养;严禁从口蹄疫发生地区调入肉牛[3]。最后,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口蹄疫疫苗可免疫半年左右,预防效果良好[4]。此外,一旦发现牛感染口蹄疫须迅速报告疫情,并隔离病牛,严格消毒,牛体溃烂部位可涂抹高锰酸钾溶液,避免患处沾水。

1.2 牛布鲁氏菌病

1.2.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布鲁氏菌病简称牛布病,由布氏杆菌引起,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生殖系统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5]。牛只采食被病牛污染过的饲草、饮用被污染的水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粪便、分泌物等均可感染,病牛与健康牛配种时最易感染。人类主要是在屠宰、加工、接产时因护理消毒不到位,经皮肤破损处或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食用未煮熟的牛肉感染。牛只感染后潜伏2~3周发病,发病后主要影响生殖系统,可致睾丸、子宫、关节、淋巴结等出现炎症,导致母牛不孕或怀孕母牛流产。

1.2.2 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要做好消毒工作。在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通道,任何人员或车辆进入时应彻底消毒。同时要做好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定期在圈舍及肉牛活动场所撒生石灰,勤清洗饮水槽,防止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疫病传播。二要加强人员管理。布鲁氏菌病可在人畜间交叉传染,养殖管理人员在饲喂、免疫、采血、接产等过程中要做好防护,防止因皮肤破损接触或气溶胶传染。同时,组织养殖人员定期体检。三要做好引种管理。尽量避免引进种牛,必须引种时要严格按照程序引进,严禁从疫区引种,引入种牛时务必做好隔离观察。四要科学防疫。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在牛犊6月龄时为其接种猪2号布鲁氏菌苗。五要加强疫病净化。每年做好春秋两季的布病检测净化,检出阳性牛必须及时扑杀、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圈舍和活动场所彻底消毒[6]。

1.3 牛巴氏杆菌病

1.3.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寄宿在健康牛的呼吸道,健康肉牛不易发病,但饲养不当、管理不佳、肉牛营养缺乏或受寒冷、闷热、疲劳等不良因素影响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病菌易侵入体内引发出血性炎症。发病后病畜全身各组织均可检测到病菌,其排泄物、分泌物均带有病菌,可对活动区域、相关设施,甚至饲料、饮水等造成污染。该病不但能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还能经伤口或蚊虫叮咬传播,气候变化较大时最易发病[7]。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42 ℃)、反刍停止、不喜食、精神萎靡沉郁、流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身体震颤、鼻腔有黏液流出、粪便为粥样,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牛腹痛、喜卧,粪便变成液状,甚至有血块,并伴有恶臭,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

1.3.2 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活动场所及饲养工具的消毒工作,同时注重饲草营养搭配,确保饲料营养结构合理、营养全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菌入侵。其次,勤观察肉牛健康状况,若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时诊断,若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立即将病牛隔离并开展治疗,可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或静脉注射四环素,1次/d,连续注射4~5 d[8]。此外,还可接种灭活疫苗进行预防。

2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1 牛焦虫病

2.1.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焦虫病主要指牛泰勒焦虫病,其病原体为环形泰勒焦虫,以寄生的方式在牛体上生活,经蜱传播。蜱在牛身上吸血时将焦虫子孢子带入牛体内,子孢子在牛脏器细胞中生长繁殖,导致牛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同时伴有发烧、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死亡。该病的潜伏期为14~20 d,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达41 ℃左右)、眼结膜红肿、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精神萎靡、行走无力,随着病症加重眼结膜开始出血、不喜食或食欲废绝、流涎、便血。病死牛剖检后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心包有大量积液,心脏外膜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肺脏充血、水肿,支气管含有大量淡红色泡沫[9]。

2.1.2 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预防工作,及时灭蜱。每年冬季若虫越冬时或春末夏初虫体繁殖时,将敌百虫或螨净稀释后在牛体上喷浴,10~15 d/次,连续喷浴2次即可。同时要对圈舍灭蜱,结合每年春防和秋防,在圈舍墙缝内喷洒敌百虫等药物消灭幼虫,然后用水泥将墙缝堵塞严实,闷死幼虫。其次,注射药物防虫。可肌肉注射7%的贝尼尔溶液,每3周1次,连续注射2次[10]。

2.2 牛球虫病

2.2.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多在春季至秋季发病[11]。病初牛只体温略微升高(约38 ℃左右)、不喜食、精神萎靡不振、粪便稀薄并带有血丝,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症逐渐加重,病牛表现消瘦、营养不良、食欲废绝、喜卧、体温进一步升高(达40~41 ℃)、反刍停止、腹泻、粪便恶臭,部分病例会长时间下痢、便血,直至死亡。

2.2.2 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预防工作,经常打扫牛舍和活动场所,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对饲槽、水槽、用具等消毒,饲草及存放库要干净清洁,饮水要干净卫生。其次,结合饲喂添加药物预防。1 kg饲料中拌入0.03 g莫能菌素,连续饲喂10 d左右。再次,一旦发现病牛,立即隔离并治疗,同时对圈舍等设施进行消毒灭虫。治疗时可用呋喃西林,2次/d,连续服用7 d;或磺胺二甲嘧啶,1次/d,连续服用2 d。

3 其他病的预防和治疗

3.1 牛瘤胃积食

3.1.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牛瘤胃积食主要是由于牛食用了过多难以消化的饲草,尤其是粗饲料和硬饲料,使瘤胃胀满、胃壁过度伸张,从而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牛只常见病[12]。发病后牛反刍停止、鼻镜下燥、拱腰、回头顾腹、卧立不安,若不及时治疗,会因脱水、器官衰竭或窒息而死亡。

3.1.2 防治措施 牛瘤胃积食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按时适量饲喂,防止过食,同时要避免突然更换饲料。一旦发现牛患有瘤胃积食,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可用手掌按摩瘤胃治疗,或灌服液体石蜡油和植物油,或洗胃。牛出现食欲废绝、明显脱水时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等液体,维持体液平衡。若使用上述方法难以见效,可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

3.2 牛流感病

3.2.1 临床症状 牛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早春和深秋季节,感病后牛只出现高热、咳嗽、流青黄鼻涕、寒颤、发抖、呼吸加快等病症,影响生长发育。

3.2.2 防治措施 确保牛舍防寒、保暖、通风,及时清理圈舍粪便,勤消毒,饲草营养搭配全面,饮水清洁卫生。一旦发现流感病毒传染,应早隔离、早治疗,一般用黄芪多糖粉1~2.5 g/头,拌精饲料喂,2次/d,连用3 d。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饲草氏杆菌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