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产后缺乳中的研究进展

2023-01-05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药膳情志乳汁

张 丽

(日照市中医医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生产后1~2天内乳房就会分泌乳汁,然后对新生儿进行喂养,然而有些女性在生产后或哺乳期乳汁少或者完全没有乳汁的现象,我们将其叫做产后缺乳[1]。目前,临床上产后缺乳发生率非常高,这其中与女性的精神、情绪、休息、营养以及喂养新生儿的习惯有关,因此,对产后缺乳进行及时治疗干预,促进母乳分泌,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女性产后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西医在产后缺乳的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效果欠佳,中医护理疗法具有安全、便捷、经济等优势,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得到了广大产后缺乳女性的青睐。本文先对产后缺乳的发病机制及分型进行概括,然后就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药膳调理、情志干预、中医特色技术等干预方法展开综述,具体分析如下。

1 产后缺乳的发病机制及分型

在中医古书里,很早就有关于缺乳的记载,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就有这样记载:“产后乳无汁候”。认为津液枯竭,经血不足就会导致缺乳[2]。另外,在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辨证方论》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3]。通过上面所述,认为产后缺乳分为虚实两端,主要根据乳汁色质、乳房局部状况、全身证、舌脉征,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分辨。其发病机制在于气血虚弱导致乳汁生化不足,痰湿阻滞致使乳络不畅或者情志抑郁引起肝气不舒而影响乳汁生成。因此,众多的研究学者根据其病机分为三种证型:第一种为气血虚弱型;第二种为肝郁气滞型;第三种为痰湿壅阻型。但是,也有学者将产后缺乳分为气滞血瘀型[4-6]。

2 中医护理方法

2.1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而进行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特别注重辨证施护,对产后缺乳女性进行调理。其中,对于气血虚弱型,一般女性产后脾胃相对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加上生产过程中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虚,乳汁分泌不足,甚至没有乳汁。因此,对于该类型患者,应指导其选用补气养血,同时加用通脉增乳药方,于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营养指导。嘱咐患者多进食汤水,忌食用过于油腻食物,以防止肠胃受阻,气血难以生化而导致缺乳。对于肝郁气滞型,部分患者会出现产后抑郁,导致肝失调达,或者有些患者会出现产后情志不遂,引起肝气郁结,气血不通畅,乳络阻滞而引起乳汁运行不畅而缺乳[7]。因此,对于该类型患者,应给予疏肝解郁、通络利乳药方。同时注重患者的情志疏导,嘱咐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关心关怀,使其保持心情开朗。对于痰湿壅阻型,表示产后患者形体肥胖,或者产后进补肥甘之品,痰湿内盛,聚湿成痰,乳络受阻,导致缺乳。因此,对于该类型患者,应采用祛湿化痰、开乳通窍药方,同时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忌食用肥腻辛辣食物。

2.2药膳调理

药膳催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通常使用通草、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等中药进行产后催乳,且获得较好的效果[5]。有学者在其研究中[8],于产后及时服用催乳药膳方,能够有效的预防产后缺乳,增加乳汁分泌,不仅满足了新生儿母乳喂养,还能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康复。也有学者在辨证基础上加以不同的药膳,结果显示,患者产后乳汁分泌量远远高于未实施药膳患者[9]。还有学者通过药膳结合乳房按摩,乳房充盈程度和乳汁分泌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0]。

2.3情志干预

有资料记载:“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指的是无论喜怒哀乐,情绪波动过大都会引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妇生产后会受身体变化、角色转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多种不良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乳汁分泌。因此,应加强产后缺乳患者的情志干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采用移情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使其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乳汁分泌。还可以采用开导疏泻法,利用鼓励、安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开导,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指导患者正确排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另外,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和丈夫多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使其保持情志顺畅,有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在陈晓君[11]的研究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60例产后缺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只采用乳房按摩方法,观察组则联合情志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汁分泌量、乳房充盈程度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就说明在乳房按摩时,联合情志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产后缺乳情况,促使乳汁分泌。

2.4中医特色技术

第一,耳穴按摩。中医认为,耳不仅是人的一个重要听觉器官,它还和人体的经络、脏腑等息息相关。通过刺激内分泌、胸、乳腺等穴位,可以起到催乳的作用。对于气血虚弱患者,应加按摩胃、脾、肾、心等穴位;肝郁气滞型患者,应加按摩脾、肾、三焦穴;痰湿壅阻患者,应加按摩肝、胆、神门、三焦穴。以上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以耳朵发热为宜。

第二,乳房推拿。产后对乳房进行推拿可以通过影响神经体液调节刺激下丘脑垂体而促进母乳分泌。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推摩其胸部和乳房周围,由内向外推摩每侧乳房,每侧推摩20~30次,然后捏、揉、轻提乳头20~30次,以乳房局部有热感为宜。每天进行2个循环。对于气血虚弱型患者,使用补法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穴位;肝郁气滞型患者,使用泻法按摩乳根、膻中、少泽、内关、太冲穴位。在李丹丹等[12]人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产后缺乳(气血不足型)患者84例,并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催产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研究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就说明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更加突出。

第三,足部按摩。足部按摩是对脚底进行按摩的一种方式,通过刺激各部位的反射区,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足部按摩一般选取膀胱、脑、卵巢、子宫、乳房、心、肝、肾、脾、胃、肠等反射区,在按摩之前,先用温度为37℃~40℃的热水浸泡双脚15~20min,泡好擦干脚底后,使用单食指扣拳法按压足底相应的反射区,按摩子宫等重要部位,接着用拇指推掌法,由足跟向足心端推压3次。如果脚底敏感患者,可以使用拇指指腹按点揉相应的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1~2分钟。通过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通过足底按摩,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疲劳,还可以加速乳汁分泌,促进子宫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束语

产后缺乳是女性产后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医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辨证分型均有着充分的认识,且治疗体系较为完善。中医护理在整体观、辩证观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三分治,七分样”,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各大疾病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辨证施护、药膳调理、情志干预、中医特色技术等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应当进行大力的推广。

猜你喜欢

药膳情志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乳汁点目需谨慎
荔枝养生药膳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