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2023-01-05张琦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生成果人口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但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性,系统梳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新进展和现实问题,对于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征程上继续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现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成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庄严承诺。那么,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伟大前途命运的一次盛会,党的二十大为何仍旧强调要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巩固拓展呢?在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对相关现实背景进行重点探讨。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接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有了明显变化,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也逐步建立。从产业发展来看,脱贫地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正在加速。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脱贫地区正在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目前,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均培育了2~3特色明显、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脱贫地区主导产业产值也已达到1.5万亿元以上。第二,脱贫地区新产业、新业态也开始涌现。如脱贫地区通过发展“互联网+”,加速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脱贫地区网络零售总额已经达到3 000亿元。第三,脱贫地区愈发重视特色品牌建设,将产品开发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一批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产品品牌。目前,脱贫地区已注册品牌5万余个。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弱,脱贫地区产业融合度较低、综合效益并不高,难以实现持续增收。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部分参与农户无法享受产业链增值收益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从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来看,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整体稳定,务工收入占比达到70%。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整体稳定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效果呈现,也是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直接体现。当前,脱贫人口就业务工途径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就近就地就业,目前是脱贫人口就业“首选”。脱贫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和电商、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有效拓展了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空间,包括脱贫劳动力在内的农民工有55%左右在县域内就业。第二类是外出务工就业,就业规模增长较快。各地区通过组织外出务工、提供出行补贴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积极性。大量针对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就业能力。2021年全国跨省务工脱贫人口达到1 137.5万人,同比增长5.8%。此外,大量脱贫人口还通过参与“以工代赈”实现就业。2021年以来,各地区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4万个,带动133万名农村脱贫群众就业①中国发展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这一年”[EB/OL].(2022-03-17)[2022-11-07].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fgw/2022/03/1769619.shtml。但是,因世纪疫情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加之脱贫人口所从事的多为“蓝领”工作,容易受到外来风险冲击,近期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外出务工脱贫人口就业机会减少和返乡回流现象。此外,就业环境的恶化还造成部分脱贫人口“等靠要”思想的加剧,外出务工热情骤减。

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则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监测对象、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程序和帮扶措施等重点环节也更加明确和便于执行。整体来看,当前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设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一是建立起防止返贫预警监测机制,通过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监测信息反馈渠道,实现了“未返先防”,有助于提前预判返贫影响因素和易返贫致贫人群。二是建立起了防止返贫分类帮扶机制,可以针对不同的返贫威胁因素和返贫原因整合治理返贫的资源和力量、采取分类帮扶措施,有助于提高了返贫治理的精准性。三是构建起了防返贫市场化机制。可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丰富了返贫应对手段。截至2022年9月底,65%的监测对象已实现风险消除,其余人员也均已得到针对性帮扶。

二、新征程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必要性

在深入分析新征程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性之前,我们有必要理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大为何要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内生发展动力是指能够使主体自身不依赖外部因素所能够维持发展的活力,包括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意愿。结合对现实背景的分析来看,虽然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发展能力整体得到提升,但仍旧面临着产业融合度较低和脱贫人口“等靠要”思想加剧的难题,而这正是缺乏内生发展动力的直接表现。同时,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角度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同样也是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巩固拓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去主动发现机会,主动创造发展机会,主动推动全方位发展。因此,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结束后的“5年过渡期”内,还是在更为长远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都必须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在理顺两者关系后,我们可以发现,新征程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至少有以下三重意义。首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脱贫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脱贫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②高国力,贾若祥,徐睿宁.加快特殊类型地区高质量振兴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22(7):78-84+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具备稳定的产业作为支撑、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对现实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脱贫地区仍旧面临着产业融合度较低、脱贫人口“等靠要”思想加剧、脱贫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均需要通过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来解决。

其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相比于两极分化的西方现代化范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深刻内涵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新征程、进入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此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承载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区域、群体、城乡发展差距的重担,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张琦,庄甲坤,李顺强,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内在关系与战略要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3):44-53.,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使命。对于包括脱贫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任务。

第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更是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进一步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根本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满意作为脱贫攻坚胜利与否的衡量标准。通过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大事”。受疫情、疾病、灾害等多方面原因,部分脱贫人口和边缘群体仍旧面临着返贫困扰。脱贫地区发展则面临着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服务可及性偏低,产业基础设施更新管护短板突出等问题。由此可能产生的规模性返贫不仅不能让党和政府自身感到满意,更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完全认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党紧紧抓住了“防止返贫”这一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人口抗风险能力,推动实现增收和发展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保证脱贫成果更加牢固,做到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人民和时间的检验。

三、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的思考与建议

无论是推动脱贫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都要求通过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巩固拓展,具体实现路径包括:

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要积极推动脱贫地区三产融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效益。通过深度拓展和发挥脱贫地区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实现“一产”转型升级、“二产”做大做强、“三产”做活做优。二是要补齐脱贫地区发展短板,推动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加大脱贫地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水平,重点加强水利设施、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产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地区商业物流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脱贫地区“双基”建设,补上脱贫地区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满足脱贫地区人民群众对现代化生活条件的强烈需要,提升脱贫地区对人才要素的吸引力。

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为脱贫人口创造良好的务工就业、发展产业外部环境。一是要积极促进脱贫人口外出就业,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公司作用,畅通外出务工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建立培训基地、给予培训补贴等方式鼓励脱贫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满足外出务工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二是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发挥县域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要以县域为单位,以县城为中心节点,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加快形成县城、中心镇、乡村三级梯度的县域产业发展体系,为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创造机会。三是基于脱贫群众资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可以积极鼓励引导脱贫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特色种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打造脱贫群众的“零花钱口袋”,扩大脱贫群众增收的途径。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对于“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农户要通过改进奖补助措施、调整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脱贫群众参与脱贫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持之以恒狠抓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扶志教育、设立红黑榜、评选致富带头人等方式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防止脱贫群众思想“返贫”。

猜你喜欢

内生成果人口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学校文化: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以西亭小学和美文化建设为例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