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对儿童行为方式及认知的影响
——基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2023-01-05朱晶晶
朱晶晶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1 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及社会学习流派研究了大量儿童社会学习问题,提出三元交互理论。在对个体的行为起因问题上,班杜拉反对极端的环境绝对论,认为在环境和行为之间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三因素——主体。在这三者之间,每两者都具有相互互动关系。
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改造着客观环境、改变人的认知;另一方面又受环境和认知相互作用的影响。环境是行为生成的条件和基础,它引导、制约着个体的行为和认知。一个人的成长是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为行为的生成提供奖惩机制,从而强化个体某一行为发生的频率。人格决定论说明了潜在意识、本能和特质等内在因素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然而环境和认知并不单向决定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和认知。个体内部因素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组成,高层次需求需要在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才能进行。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内在需求,当个体感觉到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积极采取各种行动调整外在不适,而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就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从而激励自身进一步前进。
个体行为、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对于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来说,三者相互作用的因素所施加的相对影响不可能绝对平等。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占据优势地位,但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独决定行动,三者永远处于交叉互动的状态。
2 电子媒介对儿童的交互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父母会依据自身经济能力为家庭引进、更新电子媒介设备,儿童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电子媒介,丰富的资源让儿童的认知情感发生波动,行动也会因认知情感的波动产生变化。
2.1 电子媒介的概念
电子媒介通常是指运用电子设备及产品、电子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互联网、光盘、录音、电视、广播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突破,种类多样的电子媒介逐渐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以更快的速度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手掌触及类型丰富的电子媒介,并在数量上丝毫不逊色于成人。
2.2 电子媒介环境对儿童行为方式及认知的影响
现代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介,年轻一代的父母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较高,他们往往倾向于通过购买电子媒介提高生活品质,与儿童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电子媒介是电视机、平板和电脑等。一方面,电视机作为基础家用电器,对儿童行为方式及认知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度观看充满童趣的动画视频有利于儿童放松身心、心情愉悦;观看科普性质的纪录片有利于儿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家人一起观看电影有利于增加亲子和谐。电子媒介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触手可及,强化了儿童使用电子媒介的频率,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电子媒介对儿童的行为及认知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儿童都拥有融入团体的倾向,不希望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为了不让自己落单、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儿童会利用电子媒介搜集前沿信息,从而迎合大众。儿童喜欢在交流过程中应用网络新词,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语言,对于儿童来说意味着更受欢迎、拥有更多关注。在电子媒介大背景时代,这些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进入儿童的认知体系中,让儿童产生我不想被同学轻视,想要获得大家欢迎喜爱的心理,使儿童更多地使用电子媒介。同时,过度使用电子媒介会增加儿童对现实的焦虑,部分网络资源中包含不良信息,儿童对外部世界消极现象的认知度和承受力比较有限,这些内容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利的心理影响。
2.3 个体因素对儿童使用电子媒介的影响
内部因素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内在因素会激发儿童使用电子媒介。儿童具有模仿的习惯,善于观察成人的肢体动作,通过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儿童会产生一种快速走向成人的感觉,打破和成人之间的隔阂。成人喜欢使用各种电子媒介,交谈内容也非常广泛,为了弥补自身和成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仅从书本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知识,这种心理激发儿童寻找更多电子设备帮助自己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内在需求,当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少倾诉对象,产生孤独感,就会积极采取各种行动、调整行为使这一需求得到满足。电子媒介有时能够安静陪伴儿童,帮助儿童减少孤独感,回应儿童需求。尽管个体因素会促使儿童积极使用电子媒介,但同时个体内部因素也会促使儿童消极使用电子媒介。电子媒介中包含绚丽多彩的短视频、游戏等,这些对于儿童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儿童的思维分析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有限,一旦对某种游戏或者视频产生偏好,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儿童若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电子媒介上,与教师同学交流、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会不同程度地忽视父母和同辈群体,造成亲子、同辈群体之间的隔阂。此外,电子媒介呈现的是虚拟环境,儿童容易将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混淆。当儿童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考试分数不理想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为了寻求安慰,部分儿童会使用电子媒介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的空间里儿童会感觉自己又重新获得了认可,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身份和言行趋向于统一,而网络的匿名性特征打破了这项规则,出现网络使用者言行与身份分离的现象,儿童认为在网络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发表言论。当儿童养成网络空间思维并形成习惯后,往往会降低自身言行的标准与责任意识,与现实情境产生冲突。
2.4 行为方式对儿童认知及电子媒介环境的影响
行为影响儿童情感态度。使用电子媒介对儿童认知电子媒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儿童使用电子媒介可以完成很多任务,例如搜索想要观看的视频、查询问题答案、借助电子媒介与同伴交流,以上方式帮助儿童在心理上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认同感。当儿童深刻意识到电子媒介的重要性,就会强化儿童的行为,更加积极主动利用电子媒介完成各项任务。此外,很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会涉及电子媒介的使用,当学生意识到需要熟练借助电子媒介完成家庭作业时,就会给予电子媒介更多的关注。当班级部分学生通过电子媒介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就会对班级其他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从而积极寻找途径获取新知识,促使更多学生关注到电子媒介,从而促进了电子媒介市场的发展和电子媒介流行文化的繁荣。尽管电子媒介对儿童认知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电子媒介中的信息大多为碎片化呈现,大量碎片化信息堆积成了信息海洋,部分即时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对事件的呈现完整性不够,且易被新消息取代。儿童甄别和判断信息价值或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不足,此类信息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很难引发儿童深刻思考,碎片化信息的频繁接收也会影响儿童思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只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理解,忽略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当前,市场上生产的智能电子媒介具有语音转换文字、写诗软件等功能,儿童频繁使用智能电子媒介,会过度依赖电子媒介带来的便利,从而限制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认识不到探索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3 班杜拉三元交互作用理论对儿童成长与电子媒介发展的启示
3.1 营造健康的电子媒介环境
班杜拉三元交互作用理论强调了个人、环境、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强调了人类行为与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班杜拉认为环境的影响作用是占优势地位的,电子媒介作为一种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不论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需要规范电子媒介的使用,营造良好的电子媒介使用环境。首先,家庭是儿童初级社会化的首要因素,对儿童使用电子媒介具有监督和正确引导的责任,父母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其次,学校应该关注儿童电子媒介使用情况。为了提高儿童的媒介素养能力,一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开设相关正规课程,帮助儿童提升媒介素养能力,并对媒介持有正确的态度和立场,对媒介信息和内容具有正确的认知。同时,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告知儿童过度使用电子媒介的危害,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帮助儿童正确看待电子媒介对生活、学习的影响。最后,社会需要发挥重要的补位作用,对有效调控传播媒介等具体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监管儿童使用的电子产品质量,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处理电子媒介中发布的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视频、信息等内容,还给儿童一片清净的电子媒介环境。
3.2 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电子媒介使用习惯
缺少必要的引导,会使儿童对电子媒介难以建立科学的认知。因此,在儿童使用电子媒介时,父母、教师及社会要发挥好监督员的作用,选择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媒介信息,控制儿童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把控收听收看的内容,在保护儿童自尊心和隐私的前提下,对儿童身边的电子媒介进行有效甄别。及时了解儿童使用电子媒介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儿童关于电子媒介使用中的疑问。学校应该严格把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电子媒介,特别是学习辅助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要确保信息准确、有据可查、真实可靠。此外,要持续、密切关注社会上的网咖、网吧等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3.3 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父母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及各种社会性发展目标将会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及其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在儿童逐渐接触电子媒介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保持沟通交流,关注儿童心中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一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另一方面可以预防儿童对电子媒介产生认知偏差或错误,潜移默化培养儿童对电子媒介的识别、判断能力,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不良电子资源,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媒介逐渐成为重要的技术工具,对儿童的行为及态度产生着深刻影响。电子媒介凭借其情景式、互动式、触摸式等特征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更好地发挥电子媒介的积极作用,可以从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家长教师日常引导和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引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