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茶斑限性品种的选配通过成果验收与登记
2023-01-05艾均文
为了育成能够在幼虫期进行雌、雄甄别的家蚕茶斑限性品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先后于2015年、2017年与西南大学首席科学家团队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岗位科学家钱荷英团队签订了茶斑、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特异性种质资源引进协议,按照优质、高产、好养、易繁的选育目标,选择生产上大面积饲养的家蚕品种“洞·庭×碧·波”“菁松×皓月”,分步进行普通斑限性与茶斑转育,其间杂交导入抗BmNPV特异基因,提高新组合的复合抗性。将这些创新的中、日系育种材料在春、秋季等不同饲养条件下进一步交替培育纯合,并组配成不同的组合进行配合力测试,最终在实验室鉴定、农村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轻简化饲育的最优实用性家蚕茶斑限性杂交组合。2021年12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验收,2022年4月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进行了科技成果登记。
所组配的“洞·庭×碧·波”茶斑系(21GKC·秋KC×22CG·854BCG)与其原系分别在春季、秋季、晚秋季进行了对比饲养。春季饲养“洞·庭×碧·波”茶斑系的虫蛹率为98.30%,万蚕产茧量与万产茧层量分别为18.50 kg、4.48 kg,一粒茧丝长1 242.40 m,解舒率为90.20%,洁净为95.87分,其原系对照以上各项成绩分别为97.90%,18.30 kg,4.35 kg,1 201.20 m,87.90%,94.87分。秋季饲养“洞·庭×碧·波”茶斑系的虫蛹率为90.90%,比原系对照(88.70%)高2.20%;万蚕产茧量与万产茧层量分别为17.40 kg、3.92 kg,比原系对照(16.00 kg、3.75 kg)分别高8.80%、4.50%;一粒茧丝长为1 054.80 m,比原系对照的983.50 m长71.30 m;洁净为94.44分,比原系对照的93.11分高1.33分。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不仅赋予了茶斑限性、抗BmNPV的特点,而且强健性、丰产性、茧丝质成绩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全茧量、茧层率略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洞·庭×碧·波”原系性状退化的现象。
所组配的“菁松×皓月”茶斑系(菁AC·菁BK×皓ACG·皓BCG)与原系在春季、晚秋季进行了对比饲养。春季饲养“菁松×皓月”茶斑系的虫蛹率为96.80%,万蚕产茧量与万产茧层量分别为19.80 kg、4.83 kg,一粒茧丝长1 302.50 m,解舒率89.90%,洁净96.69分,均较原系对照(上述各项成绩分别为96.10%,19.50 kg、4.78 kg,1 305.10 m, 87.40%,95.94分)略高或相仿(全茧量、茧层率略低)。晚秋饲养“菁松×皓月”茶斑系的虫蛹率为90.50%,比原系对照的88.60%高1.90百分点;万蚕产茧量与万产茧层量分别为17.00 kg、4.03 kg,与原系对照的16.80 kg、4.03 kg相仿;一粒茧丝长1 058.00 m,比原系对照的1 145.40 m短87.40m;洁净为95.39分,比原系对照略高。
茶斑限性转育已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分别是“一种利用家蚕普通斑纹品种构建实用性茶斑限性系统的简捷方法(ZL 2015 1 0087815.0)”“一种使家蚕日系茶斑限性品种的斑纹更加清晰的转育方法(ZL 2018 1 0661049.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