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聚悟主旨 四季成趣皆为美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01-05哈尔滨市欧洲新城经纬小学
哈尔滨市欧洲新城经纬小学 王 新
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凛、冽”等5 个生字;会写“黎、逸”等9 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4.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能用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说说吗?比如:我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色,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魔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作品《四季之美》,看看在她的笔下一年四季又具有怎样的独特韵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2.扫清阅读障碍。
出示词语:心旷神怡、凛冽、朦胧、红晕、闲逸、着实;借助语境理解意思,读出自己对于词语的理解,通过形声字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
3.理清文章层次。
浏览课文,发现共性,明晰本篇文章的总体结构和写作顺序。
春天最美的是( ) 夏天最美的是( )
秋天最美的是( ) 冬天最美的是( )
4.感知文体特点。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题落在“美”上,每个自然段又都是围绕着“美”这一主题总起,然后进行具体描写,这也体现出写景散文的一大特征——形散神聚。(板书:美。)
三、深读课文,扶放结合
同学们,在作者清少纳言的笔下,四季最美的是四个时刻,这是一种时间的视角,它是很独特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
(一)“扶”学春季之美
1.读画静思。
默读第1 自然段,圈画出作者描写的春天黎明的景物,再想想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2.理解感悟。
(1)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分的天空和彩云,用“鱼肚白、红晕、红紫红紫”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2)作者抓住“泛、染、飘”三个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等叠词感受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动态美。颜色的变化体现着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关键点辅以板书。)
3.指导朗读。
总体节奏要舒缓,读得要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安静。特别是“一点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一些,表现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读出画面感。
4.练习背诵。
出示三张与“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相对应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依据图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二)“放”学夏、秋、冬三季之美
1.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一段时“读——画——思——悟——读——背”六步,自主学习其他三段。(其中“悟——读——背”三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背诵不做硬性要求,教师可随机指导方法,依据学生汇报,关键点辅以板书。)
(1)夏季(萤火虫、明月、细雨)
引导学生感悟三种夏夜(明亮的夜、暗夜、雨夜)的景致之美:
明亮的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暗夜与闪亮的萤光。)
蒙蒙细雨的夜晚——一只两只的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雨夜与朦胧的微光。)
可以用轻柔的语气读出夏夜静谧的氛围,但在朗读“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语时,要在柔和中读出动态变化,让人感受一份惊喜。这段文字静中有动,引导学生感悟动静结合的美。可以结合关键词“固然、也有、即使……也……”指导背诵。
(2)秋季(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悟秋季黄昏的画面之美:
夕阳斜照——夕阳西沉。(时间推移,动态之美。)
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画面由远及近,动态之美。)
夜幕降临——风声与虫鸣叫人心旷神怡。(画面静极,却显声音跳动之美。)
为了更好地感悟作者描绘画面的意境之美,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此段时拓展资料:女作家清少纳言本来就多愁善感,又偏偏婚姻不幸,一生波折,没有归宿,没有亲人……所以看到归鸦和大雁“比翼而飞”,内心波澜起伏。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此赋情以归鸦和大雁,流露出对家和温暖的向往。
读前半部分时要适当加快节奏,以便体现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的动态画面;最后一句应该读得舒缓一点,让人感受到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可以引导学生抓景物“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夕阳西沉”等画面进行背诵。
(3)冬季(白雪、熊熊的炭火、火盆)
引导学生关注“铺满白雪”与“熊熊的炭火”的动静和色彩对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寒冷的冬天早晨,那暖和的火盆带来的情趣(雪中送炭的和谐之美)。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可以拓展资料:清少纳言说过,冬天美是希望的美。老年的清少纳言生活凄凉,但她却总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心中充满光明和希望。
作者清少纳言不畏寒冬、不怕白霜,在她的心里有一盆熊熊燃烧的炭火,给人无限的生机,无限的希望。可通过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就是……或是……只是……”进行背诵。
四、总结提升,再悟主旨
文学家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从而产生情景交融之美,这叫借景抒情。读了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清少纳言确是一位融情高手,她笔下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韵味,就好比人生的不同阶段:从童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最后步入老年,虽然季节更替,但是她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却恒守不变。同学们,只要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就不畏前行路上的荆棘和坎坷;只要我们的心里拥有美,四季成趣皆为美。
五、布置作业,梯度延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课下,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四季美景。
反思: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和文本的感悟能力,但对理解一篇日本作家的散文意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依据这样的学情,在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后,我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牢牢抓住“美”这一文章主旨,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读——画——思——悟——读——背”的学习过程,其间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景语即情语。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美,读出画面美,与此同时,在学生汇报秋、冬两季之美时,我适时加入作者清少纳言中年和晚年生活境遇的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命运坎坷,晚年凄凉,内心却充满了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心中拥有“美”成为这篇散文主旨的情感升华。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往往很难尽如人意,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永远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