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审美创造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

2023-01-05昆明市第八中学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创设

昆明市第八中学 杨 丽

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2022年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基于以上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审美创造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七到九年级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已经可以通过之前积累的古诗词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借助“意象”理解“意境”;借助“意象”感知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意象理解诗歌创作手法。其中指向审美创造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即指教师结合古诗主题意象创设情境,适当利用网络资源针对古诗背景实现知识拓展,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发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及语言特点,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学生需求,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发挥创造潜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围绕古诗主题呈现视觉美

古诗词教学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其中抽象的意境创设让学生思绪万千,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思想感情,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尝试运用身边网络资源创设意境呈现传统文学的视觉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实现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持续推进。

例如,在进行《蒹葭》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创作中若即若离的审美情境,首先,教师在讲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资源搭配相称的音频和图片(如李健《在水一方》的演唱视频以及《蒹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在凄清哀婉的环境中感受主人公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的思念之情。其次,教师尝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乃至吟唱《在水一方》,体会其中“蒹葭”“白露”“伊人”所创设的独特意境,在诵读吟唱中为引导学生发现《蒹葭》呈现的视觉美。这些直观可感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视觉美的同时了解作者在创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诗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一步步使学生充分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作本身的艺术魅力。最后,在作业布置中再次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例如,让学生根据《蒹葭》所学情境通过歌唱、舞蹈、绘画等形式呈现更具视觉美的感悟作品,让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进一步提升。

二、根据意象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美

学生面对古诗词教学通常因为难以理解内容而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制订教学计划,其中主动围绕古诗意象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实现教学推进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此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渡荆门送别》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赠别家乡而作。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作情境,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当你远离家乡不得归,亲人又不在身边,你会借哪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白天与晚上、行路和行船,哪个场景更容易思乡?”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亲近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游子的情感。其次,教师为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少年远游时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以播放与其相称的音乐,哀婉、悠长与壮阔夹杂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反复诵读,才能够在景色变化中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理想抱负——虽然年少的李白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真挚情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不离开故乡。诗人离家一路走来,看见山水景色不断变化,路过荆门一带时宽阔的视野让诗人顿时豁然开朗,因此既有对家乡山水恋恋不舍的情结,又有对大好河山、远大理想追求的广阔胸襟。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山水诗所呈现的浓厚的古诗意境,让学生在感知古诗主题思想感情时如何寄寓在山水之中。通过发展自身审美鉴赏能力,对比赏析曾经学过的古诗《次北固山下》和未学过的古诗《商山早行》,引导学生借助景物之特征,组合成意境,进而理解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

三、品味好词佳句欣赏语言美

语言艺术作为语文课堂独特的教育优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在感知古诗情境的同时欣赏其中的好词、佳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保证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

例如,在进行《观沧海》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感悟诗人曹操将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相结合,营造出开阔的古诗情境,让学生在碣石、沧海、山岛、秋风的包裹下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要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所用的好词、佳句形成的语言美,间接实现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例如,品味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诗时,“日月轮转”与“星河灿烂”囊括了白天与夜晚的宇宙壮观景象,并在画面中突出了“日、月、星河”的运转,是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壮阔。另外,“若出其中”和“若出其里”,两个重复的对仗句,又将之前所有的壮阔收纳在大海的“吞吐”之中,其想象的瑰丽和表达的奇丽,使读者仿佛置身高山之巅,观看大海的广阔与博大,体会诗人以景托志、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词、句的组合呈现出一种动态化的艺术境界,字眼的选择触碰人内心的豪情壮志。课后,再让学生搜集古诗词中“借物抒怀”的名句,通过对词句的锤炼、赏析,丰富个人的文学素养积累。后期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写景佳句抒发个人的感情,进一步提升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主动跟随教育发展趋势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紧扣《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在古诗词教学中,指向审美创造,通过围绕古诗主题呈现视觉美、情境创设发展学生审美创造力,以及让学生在语言审美感知中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情感和写作风格,在审美鉴赏中实现自身能力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创设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拟古诗”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