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3-01-05临沧市第一中学罗雪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学科课程

临沧市第一中学 罗雪芳

2022年,一场全方位、有深度的高考改革正式宣告在云南落地。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直接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挑战。只有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新高考理念,推进新课标、新教材实施,加强应对新高考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新教材教学遇到的困难

新教材使用两年来,我们遇到了以下困难问题:一是新教材知识难度增大,一些老教材的《选修》内容转到新教材的《必修》上,难度提升。二是新增内容多,跨学科知识融合明显,知识复杂性增大。三是新教材加强了学科间知识交叉,但在教学顺序安排上未做到学科间相互统一,增大了教学难度。四是初高中知识衔接有所脱节,高中知识跳跃性大,起点高。五是实验教学推进困难。新教材重视学生实验,且同一个实验提供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而很多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达不到要求。六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新教材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老教法,教法陈旧,课堂效率低。因知识难度大,教师不敢放手,“一言堂”的现象突出,学生收获甚微,理科尤为突出。七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群文对比阅读对教师的更高要求,很多教师不敢应对,仍用单篇教学法进行教学。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聚焦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学科学习情境,凝练课时问题链,落实“问题清单”,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条分缕析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适切的达成路径、课堂结构预设、具体的问题链、清晰的学生活动、当堂检测等。要树牢“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迎接新高考,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

(一)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者,要切实承担好指导学生的工作职责。要上生涯规划课程,把生涯规划课与主题班会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同时,要组织好生涯规划特色活动,包括职业体验、职业访谈、职业沙龙及职场模拟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亲身体验。让学生对自我有更明确的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生涯规划,进而进行生涯决策。可利用周末及假期让学生深入各行各业,按照访谈提纲采访不同职业的从业者,进一步了解各类职业,学生返校后将自己的访谈记录以及自己对所访谈职业的感受进行分享,让不同的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进而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生涯决策。可邀请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形象直观地给学生提供职业介绍,尤其是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职场模拟,促进学生对各种身份、职业的认识,进而促进其生涯意识的觉醒,理性地进行生涯规划与决策。要通过生涯规划实验,唤醒学生生涯规划和终身发展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发展,自主进行规划与决策,逐步推进新高考选课。

(二)尝试学科走班教学

1.建立走班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如纪律管理、成绩管理、动态调整机制、问题内容机制等;教师管理,如教师配备与调整机制、备课工作管理、学科成绩考核、班主任考核、年级管理等;排课管理,如课程管理、课程调整与优化机制、专业排课员的培训与培养等;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2.明确走班管理主体责任。年级负责学科走班的实施、监督、指导和考评。

3.明确班主任职责。走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既负责本节课的教学和组织管理、目标检测、本学科学习目标任务,又是走班班级的管理者。明确配备标准和职责,合理配备走班班主任。在试验中,每个行政班和走班配备1名班主任、1名副班主任。

4.科学配备走班任课教师。对A班、B班和C班教师的配备,根据选课学生特质,提出了不同走班班级配备的标准和原则,分别提出了A班“扩容量、稍综合、高标准、提能力”,B班“高目标、高标准、强基础、重提高”,C班“低目标、高标准、重基础、反复练”的教学原则,配备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和特长。

5.明确学生干部的管理职责。每个班设立1名班长、3名分班科代表、若干学习小组长,实行小组捆绑考核管理。

6.凝聚教师合力。选课后对教师配备问题、排课问题、备课要求、授课与管理要求、转场与课堂衔接、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聚合全员力量,有效落实走班教学实践。

三、对下步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面临很多具体的现实问题和操作问题。比如,如何引导学生选课,如何进行选课走班的管理和评价,新高考教学衔接,如何实施好统一高考中语数外学科和省内命题一选和二选学科的教学,如何实施选考科目等级记分,如何落实新高考的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结果如何应用等。

(一)加强教考衔接研究,稳妥推进选课走班

要迎接新高考挑战,就必须深入解读新高考命题指向,探索新高考“3+1+2”模式和走班办法,纠正教学中重讲解、重结论的倾向。

1.认真研究高考的教考衔接,增强教师把握课程基本内容、用好教材的信心。要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摒弃因循惯例做题刷题,避免单调重复的机械操作。要保持定力,新高考无论怎么考,高考的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不会变。要做好对课程分层分类建构,在夯实学生课业基础的前提下,改进教学策略及管理方式,让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解读方案,规范有序推进选课分班。重点围绕优化选科分班和调整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新高考工作稳步实施。

3.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全部组合,提供学生选课参考和指导建议,处理好热门学科和冷门学科的教学关系,处理好选课走班与原有行政班级对接。

4.实施选课分班,基础分层分类并举。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一届高一年级开始,按照选课排列组合类型和学生实际情况,避免高考选考出现五花八门的组合。我们拟按以下思路安排课程:第一,将课程分成三个序列进行设置,其中,语、数、外科目必修课为一个系列;本省统考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为一个系列,尝试采用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方式安排课程课时,避免开设科目过多、赶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避免盲目性;校本选修课和音、体、美为一个序列,在保证学时总量的前提下,课程课时安排更为灵活。第二,以选课组班形式学习课程。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开设课程,包括必修课程、以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学考指导、高考指导。语数外科目进行必修分层和选修分层结合,可不走班,其他科目在传统班级建制基础上,探索有效走班教学策略。

5.统筹调配学科资源,合理搭配教师。为确保教学平稳过渡,学校要储备好教师,配好班主任和学生导师。班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和班级建设,学生配备导师负责选课班班后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指导与服务。

6.积极稳妥推进,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分班运行机制,实施好选课分班。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新高考综合改革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已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教师尽快走出教学困境,理清新教材思路和教学方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走进新高考,应该从以下方面抓好课堂管理。

1.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课堂最薄弱的核心问题。为杜绝教师包讲包办,必须让学生自己“下水”,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我们坚持没有思维含量的课,就是失败的课的评价理念,强调备课要设计好让学生去讲,让更多的学生讲课、讲题、讲方法思路,多让学生相互讲解,要把思路给别人讲清楚,系统地去独立思考,去组织语言。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显现出来,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在新高考中就能提高竞争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需要靠长期的教学来积淀,光靠大量刷题是没有用的,要立足于每一节课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人文、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学习,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素质,增强尊重个人与关切人类的人文情怀,不做“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的技能,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勇于探究、敢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新教材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所以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归纳反思能力。各学科通过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分类、画结构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积累知识。对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的学生,采取帮扶措施,倒逼学生重视课堂、专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在反思、整改中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高考后,学生普遍反映很多题能写出表达式,就是运算不出来。我们这几年上教材是越来越简化了,不重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做题训练,不重视运算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每一个学科都要重视的。不能为做题而做题,不能把在平时的训练当作普通的练习,要落实“练习考试化、考试练习化”。

5.重视学科之间教学的交叉合作。新教材的知识涵盖面广,体现学科融通、知识交叉。比如,语文、政治、历史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融通,其中历史学科知识尤为重要;数学、物理需要相互补充,物理、化学、生物原理互通等。每个教师都要自觉梳理要用到的其他学科知识,主动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一起思考研究怎么调整进度、怎么补这些知识、怎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团队意识、短板意识,强化学科教学合作,摒弃个人英雄主义。

6.以问题导学,提升课堂的思维含量。要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死记硬背的依赖,运用情境化、问题化的新学习方式来替代,备课要为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进行学习设计,对学生学习搭设支架。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然后进行下一轮的学习。在情境化的背景下,让学生对用符号表达的知识形成解释性意义上的理解,走向通过问题解决来探究知识的内核,解决真实问题。要打通知识间的联系,关注学科之间的互通融合。备课要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整个地打通知识的联系,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去规划整个学科的教学。通过从一个问题走向多个问题、走向问题系统,通过系列化地提出问题、系列化地解决问题、系统化地建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超越多门学科,打通学科间的联系,包括跨学科知识的联系、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跨学科听课、教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要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三)重构管理和评价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管理

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不增加选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压缩其他学科的课时,不抢赶教学进度,不超课标教学,日常作业测试科学适量。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富有学校个性、促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适应新高考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管理、教与学过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改进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选课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构建新高考高中发展水平和发展绩效的评价机制,加强与选课分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构建学生管理与评价体系。

总之,我们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紧跟新高考改革步伐,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胆改革创新,才能在新高考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新教材学科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