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
——基于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视角

2023-01-05曹文泽

关键词:政治性新区区域

曹文泽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 201204)

引 言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且在全面部署我国高质量发展时突出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由此足以看出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同时,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级新区在新征程中的战略地位和推进路径,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新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既要立足区域自身实际,更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明确所肩负的使命任务,结合区位独特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各区域实现均衡高质量发展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换句话说,布局于各区域的国家级新区不只是带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更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相较于一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级新区是在对接国家战略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推动体制改革、科技攻关和创新驱动进而实现自身发展的,它既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功能又承担着重大的政治任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所谓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就是指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总是在遵循特定政治价值的同时指向一定的政治目标。可以说,政治性是根植于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过程的根本属性,也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家级新区的重要维度。然而,由于传统空间观念的束缚,加之学科分工的制约,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并未得到充分的学理指认。有学者虽然从地理维度分析了国家级新区的尺度政治构建(1)王璇,郐艳丽.国家级新区尺度政治建构的内在逻辑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21,36(2):32-39.,但仍将其简单地视为客观存在的对象或实践活动的背景,这既影响了人们对国家级新区的全面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因此,以新时代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主线全面审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现实过程,揭示出国家级新区背后隐含的政治逻辑,明确其空间生产的政治意涵,不仅是推动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内涵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发展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其空间的规划生产不仅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国家意志的空间表征。因为空间与政治并非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新时代雄安新区、临港新片区等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的制定,更加凸显了国家级新区的政治属性。因此,为全面把握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必须正确认识其政治性内涵。

根据时空社会学基本理论可知,要正确认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首先需要明确空间的社会性。从概念内涵来看,空间的社会性主要是指无论是我们所面对的物理空间还是所置身其中的生活空间都不是自发形成的、固定不变的,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生成的。(2)庄友刚.何谓空间生产?——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5):36-42.相比较之前人们将空间简单地理解为固定不变、客观中性的容器,空间的社会性更加凸显了空间的生成性、变化性和策略性。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空间不再只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而直接成为生产的现实指向和作用领域,成为各种力量积极占领和激烈角逐的战场。这也就意味着,看似中立、纯粹、透明的空间实质上并非同质的、价值无涉的,而是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始终存在着为谁服务的问题。因而要确保空间的为人属性,避免空间资本化所带来的异化,必须加强空间的战略规划。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利·列斐伏尔明确提出,“空间是政治性的”(3)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第2版[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7.。显而易见,空间的政治性与其社会性是紧密关联的,正是空间的社会性决定了空间的政治性,空间的政治性是其社会性的集中体现,更是确保空间社会化生产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只有在全面把握空间社会性基础上,才能够正确理解其政治性内涵。具体到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亦是如此。从现实来看,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就是区域空间规划建设、发展演变、尺度重构的过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之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布局于各区域的国家级新区并非单纯是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的生产空间,而且还是由多重政策叠加而成的制度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空间聚集,而且还涉及空间尺度调整与变革,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构建与重塑。这主要是因为只有融入空间并通过空间,实现空间化存在,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才能够在与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才能够在空间的精心设计与规划中切实转化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进而发挥出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无论是尼尔·布伦纳(Neil Brenner)新国家空间(New State Space)理论对国家空间重构过程中宏观统治权力的系统描述(4)马学广,李鲁奇.新国家空间理论的内涵与评价[J].人文地理,2017,32(3):1-9.,还是福柯对全景敞视空间结构中微观规训权力的全面揭示,均表明空间并不是独立于政治活动之外的“物自体”,而是政治建构的产物,它的形态设计、结构布局和规划构建总是表征和再现着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例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大区的变革调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撤县设市的全面推进,再到新时代城市群、国家级新区的整体规划,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空间结构的调适性变化不仅仅是各行政区域地理边界的简单划分,更是国家意志的空间表达,既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全面领导,又有效推动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空间始终是内在于政治的,它既是国家意志得以发挥作用的场所,又是其现实存在的重要条件。正是因为政治权力主导了区域规划的发展演变,因此决定了空间的历史就是权力的历史(5)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9.。

循此逻辑,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就是国家权力融入地方空间、塑造地方空间和利用地方空间的过程,其不仅是区域地理问题,更是关系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空间治理的重大政治问题。据此,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从性质特征看,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导向性,亦即国家级新区空间既是社会生产的,又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其旨在通过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先行先试,创新制度安排,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逐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改革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突出特征。其次,从生产过程看,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是伴随着政治权力对区域空间的干预而出现的,其实质是权力的领土逻辑与经济的发展逻辑的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多重政策叠加形成的制度结构。在这其中,不仅涉及物质资源的空间集聚与空间尺度的重塑,而且还关联着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优化调整,尤其是金融、财税、土地等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安排。例如,2022年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就既是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后立法变通权在金融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所进行的制度创新(6)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N].解放日报,2022-06-27(12).。再次,从价值取向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家级新区虽然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但并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为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是推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动力源泉,也是衡量和评价其生产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躲不过、绕不开的基本问题。概括而言,国家级新区空间绝不仅仅是因为其成为权力运行的平台和载体而具有政治性,更是因为其成为可以实现国家意志的工具才具有政治性,空间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内在地决定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表征。

二、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表征

政治性既是国家级新区与历史文化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及日常生活空间等其他空间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认识、深入分析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重要维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无论是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定位,还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打造,抑或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构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日益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鉴于国家级新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正确认识其政治性内涵基础上,还应从其生产的现实过程和方式入手,全面把握政治因素作用于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现。

(一)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规划的政治考量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规划的政治考量主要是指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所力求达到的政治效应,即国家级新区的规划与设计除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自然禀赋外,政治因素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位置选择倾向于远离政治中心的不发达地区是为了减少改革成本、降低政治风险,那么新时代国家级新区首选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大城市则是为了有效发挥示范效应,扩大政治影响。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央决策议程,从最初上海市政府为解决“城市病”提出“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7)浦东开发开放大事记[J].中国经济周刊,2009(22):14-15.,到1990年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这与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以及党中央对上海浦东的空间规划紧密相关。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面对党内外、国内外有些人对我国能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疑虑,亟须“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87.。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迫切需要我们制定宏观战略,用好上海这张王牌,通过“抓上海”,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因为发展增速问题从来都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4.。只有通过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够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好地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可以说,正是国内外政治形势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为浦东开发开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契机。从1990年浦东新区成立到2005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再到新时代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系列国家战略任务在浦东的先行先试,浦东新区的空间生产已然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空间象征。

(二)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过程的政治介入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过程的政治介入主要是指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中权力与资本的内在关联,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革调整。从生成过程看,国家级新区空间的生产不仅包括地理区位的选择,而且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制度安排和改革创新,是经济性放权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政治性放权的交互作用。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各类资本形态,发挥出资本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确保其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始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有、集体、民营、外国、混合资本多元并存且规模显著增强(10)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22-05-01(1).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换句话说,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不仅体现在其空间构想层面,而且还与其生产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本身就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是资本逻辑、权力逻辑与生活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11)陈水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及其平衡[J].学术月刊,2018,50(5):101-110.。事实上,正是政府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体现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选择和价值取向。无论是国家级新区的规划设计、现行政策,还是设立程序、总体目标,均是由中央审核批准的。这不仅以自上而下的路径重构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治理关系的优化调整,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通过地方赋权将其有机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重塑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例如,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突出强调雄安新区空间生产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宜居”“创新驱动发展”“彰显制度优势”等(1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13):14-16.,这既从根本上抑制了新区空间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无序扩张,又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指明了方向。显然,政治因素不仅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必要构成,更是对其生产过程发挥持续作用的重要力量,直接决定着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现实过程。

(三)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目标的政治指向

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目标的政治指向主要是指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所肩负的战略使命和政治任务,即其空间生产不仅是为了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以促进我国区域均衡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示范区,承担着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和示范引领等重大改革任务。这从国家级新区的地理位置选择、主体功能定位可窥见一斑。首先,就国家级新区的空间布局而言,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战略空间的选择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沿海港口城市向内陆边疆城市转移、从特定城市内部空间向特定城市群转移的新趋势(13)谢广靖.基于国家战略视角的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再认识[J].城市规划,2018,42(8):16-20.。从1990年浦东新区的规划到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的设立,再到2012年兰州新区的建设,以及2014年贵安新区的开发,国家级新区越来越成为促进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均衡发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次,就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定位而言,各新区或因战略位置或因自身优势均承担着重大战略任务。诸如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河北雄安新区,肩负“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14)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13(2).使命的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总结探索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四川天府新区,等等。国家级新区不再只是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承载区,而且已成为国家直接参与形塑城市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国家级新区与注重引进外资和追求经济发展的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发区之间的不同之处。可见,作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空间单元,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却不是自发形成的,说到底是由国家主导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生产建构的产物,它既是深刻的地理事件,又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着自身独特价值。

质言之,由于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构建的规划性、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生产结果的导向性,因而其政治性表达并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始终贯穿于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它既是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在空间上的投射,又是我国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更与国家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综合治理和全面深化改革密切相关。正因此,作为国家空间载体的新区绝不仅仅是对特定区域物质资源的技术性配置或重组,而且还是国家与区域关系的重构,是促进我国均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政治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实践

究其实质,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既是自上而下对区域空间的再布局,也是确保国家战略在各区域空间创造性贯彻落实的必然选择。结合新时代国家级新区的空间布局,以及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凸显,要想更好地以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卡点瓶颈,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全面聚焦国家级新区的战略任务、管理体制与现实问题,找准空间功能定位、完善空间制度规范、明确空间价值导向,把握历史主动,力求以政治引领国家级新区实现健康发展。

(一) 找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功能定位

一般来说,空间生产与空间功能是相互规定的,任何空间生产活动都是主体根据空间功能实现的具体要求来展开的。只有明确了空间的功能地位,空间生产才能够从自在阶段进入自为阶段,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发挥出空间最大价值。因此,从空间生产内在规律看,要增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首先应该从党的中心任务出发,着眼于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积极结合自身比较优势来对接国家战略、对标世界一流,明确功能定位,打破行政区隔,以使用价值为导向推动生产要素空间集聚,进而不断生产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国家级新区。

一是要准确把握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多重功能。从中央对国家级新区的空间构想来看,其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更是对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时空修复,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级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其政治性实践过程中必须自觉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把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起来,全面聚焦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引领带动能力的提升,继而发挥出国家级新区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正确认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功能差异。鉴于国家级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交通设施的不同,其虽然承担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就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功能分工。因此,推进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实践必须突出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国家级新区之间的质性差异,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分类精准施策,结合各自优势促进各类要素空间汇集,因地制宜明确发展重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力求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过程中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整体构建。

三是要有序推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功能联动。国家级新区空间尽管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边界,但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内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功能分工方面,而且还表现为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在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互动交流。这就启示我们,推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政治性实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一体化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既要注重国家级新区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要突出国家级新区外部空间的拓展延伸,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从而使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更加完善。

(二) 健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制度体系

国家级新区的空间生产虽然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但各要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均等的,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全面规划与深度介入,使得制度体系构建始终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核心问题。无论是设立初期优惠政策的倾斜,还是后期功能性政策的创新,均表明制度安排不仅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必要环节,更是诱致其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力量。所以,为更好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其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必须高度重视空间的制度构建与制度的空间分异,通过先行先试,优化制度供给,创新制度安排,切实将国家级新区政策洼地打造成制度创新高地,不断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一是明确国家级新区空间制度结构层次。就其性质来说,国家级新区与其说是自然地理空间,毋宁说是多重政策法规耦合而成的制度空间,是我国各项基本制度贯彻落实的实践场,更是各类政策法规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始终是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在推进其政治性实践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既要处理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间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又要用好法律授权,建立健全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不断加快制度型开放。

二是推动国家级新区空间治理体系变革。从我国行政系统看,国家级新区既是经济发展空间,也是具有独立形态的治理层级,治理体系构建始终是其空间生产的重要构成。尤其是随着中央管理权限的下放,在推进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实践过程中必须以空间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全面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激发多元空间治理主体活力,化解条块矛盾,进而以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推动科层式管理体系现代转型,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有特色的制度安排,发挥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典型示范效应。

三是创新国家级新区空间组织运行机制。从实践逻辑看,国家级新区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内蕴着突破原有行政区划模式限制,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区域发展实际的新型区域善治发展道路(15)唐亚林.从同质化竞争到多样化互补与共荣:泛长三角时代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界,2014(5):71-83.。因此,其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实践不仅要关注国家级新区空间内部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注重与周边区域的互动联通、衔接配套,推动区域治理提升至新的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依托,紧紧围绕跨域经济联合、顶层制度对接和联席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促进区域协同治理范式转型,破除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

(三) 突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价值取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全面深化改革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所指向的是物的空间集聚,也是人的空间存在,能否生产建构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间产品,直接关系着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成败。就此而言,要突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就必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高度重视人民空间权利,维护空间公平正义,处理好权力、资本和权利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共建共享、协同共治,不断生产出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新区。

一是坚持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人民性。从人与空间辩证关系来看,人既是空间生产的主体,也是空间生产的指向对象,人的空间存在状态始终是衡量和评价空间生产质量的重要参考。为了人、发展人、服务人不仅是空间生产的目标指向,更是其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故而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正确认识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包容性,通过优化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的空间布局,积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城区,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全面保障弱势群体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中的合法权益。

二是秉持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正义性。虽然表面来看,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是中央主导的,但实际上它却涉及众多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同收入群体、各类生产企业相互博弈、综合作用的产物,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以实现公平正义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以往经济利益导向下国家级新区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既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生产规划的成本和收益,又要从政治角度考虑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即以不同阶层空间权利保障为核心,优化资源空间布局,打破空间隔阂,消除空间排斥,缓和空间矛盾,避免空间极化,力求以“公正的地理分配”(16)吴磊,黎斌,晁恒,等.城市、空间与权力:城市政治地理研究的论域、路径与态势[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4):37-4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三是彰显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文化性。在日益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国家级新区不仅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和中国道路的亮丽名片。目前,面对资本扩张所导致的全球空间同质化、碎片化,最为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在主动借鉴和总结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还要积极通过空间文化表达、空间形态设计、场所精神营建、地理景观塑造等,将地方知识、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融入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全过程,在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将国家级新区打造成为具有民族元素、凸显地域特色、表征中国价值、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品质差异化空间,以此向世界呈现出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

总而言之,国家级新区不仅是指特定的自然地理空间,而且还包括空间中的制度安排,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突出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性,是全面认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过程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浦东新区、天府新区、赣江新区以及雄安新区等系列国家级新区的密集批复和顶层设计,更加凸显了政治因素在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意义。唯有正确认识国家级新区空间生产的政治之维,深刻把握其生产过程中权力与资本的内在关系,才能够推动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出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政治性新区区域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分割区域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区域发展篇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艺术与政治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