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甜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
2023-01-05韩富庆
李 涛 韩富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88)
甜菜夜蛾又称贪夜蛾、玉米叶蛾、白菜褐叶蛾等,属于鳞翅目、叶蛾科。过去甜菜夜蛾在乌鲁木齐地区为间歇性发生,危害程度较轻。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地区城市观光采摘农业和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复种指数增加,为甜菜叶蛾提供了冬季食物、越冬场所、虫源和适生的环境,甜菜夜蛾发生呈现加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甜菜叶蛾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幼虫抗药性强,化学防治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相关农业部门在甜菜夜蛾预测预报方面缺乏经验,兵团乌鲁木齐团场和周边乌鲁木齐县乡镇种植户对该虫危害程度认识不深,导致防治不及时,局部地区甜菜夜蛾危害严重。因此掌握甜菜叶蛾发生规律,开展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措施解决生产难题十分必要。
1 甜菜夜蛾发生规律
1.1 危害作物
该虫可为害170多种寄主作物,其中蔬菜32种。笔者在乌鲁木齐于2018-2021年调查发现,甜菜夜蛾在乌鲁木齐地区寄主有16种。其中十字花科作物4种: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茄科作物3种:辣椒、茄子、马铃薯;葫芦科作物2种:冬瓜、西瓜;豆科作物3种:豇豆、四季豆、大豆;百合科作物1种:大葱;旋花科作物1种:红薯;果树2种:草莓、葡萄。
1.2 危害症状
低龄幼虫啃食寄主作物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斑,高龄时可将全叶吃成网状,严重时可吃光全部叶片,仅留叶脉和叶柄,导致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或局部蔬菜绝收;还啃食花瓣、冬瓜和西瓜表皮,蛀食作物茎秆,钻蛀甜(辣)椒、番茄、茄子、红薯的果实,排泄粪便并造成果实腐烂或脱落。
1.3 形态特征
1.3.1 成虫 体长 8~14 mm,翅展 19~30 mm,体和前翅灰褐色。前翅外缘线有一列三角形小斑,翅面有黑白双线2条,并有1个环形和肾形纹,均为黄褐色,后翅银白色,半透明,翅脉和翅缘灰褐色。
1.3.2 卵 直径0.2~0.3 mm,馒头形,白色,孵化前变为灰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卵粒重叠成多层卵块,表面覆有白色鳞毛。
1.3.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2~30 mm,体表光滑,体色多变,有绿色、暗绿、黄褐至黑褐色。体侧气门下线为黄白色纵带,直达腹末,不弯到臀足上去,气门后上方各有近圆形的白斑。
1.3.4 蛹 长约12 mm,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部分显著外突,臀棘2根成叉状,其腹面基部有2根短刚毛。
1.4 生活习性
甜菜夜蛾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该虫盛发期在7~10月之间。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为甜菜叶蛾提供了冬季食物、越冬场所、虫源和适生的环境。
甜菜夜蛾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光性,受惊吓时短距离飞行。成虫产卵前需吸食一定的花蜜与露水。该虫繁殖力强,卵成块产于寄主叶片背面、叶柄和凹头苋、马唐等杂草上。每头雌蛾可产卵100~600粒,最多达1 800粒,一般卵孵化时间为3~6 d,卵块多在夜间孵化。初孵幼虫吐丝结网群,即在叶背啃食叶肉。受害部位呈网状半透明的白点,干燥后开裂,5~6龄为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食量90%。
该虫发生密度高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虫口密度高或食物缺乏,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幼虫具有假死习性,在枯枝落叶中作土室化蛹。甜菜夜蛾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广,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6~29℃,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27℃时世代历期24~29 d,幼虫期10~12 d,预蛹和蛹期6~8 d。甜菜夜蛾喜温,且对高温适应强,在高温干旱年份常猖獗成灾。降雨大,对其存活、繁殖和发生不利。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菌种类较多,对抑制种群增长有一定作用。在多雨年份和田间潮湿条件下,白僵菌等的寄生率在40%以上。
2 防治措施
甜菜夜蛾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掌握甜菜夜蛾的迁飞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预测预报,严格控制越冬代和一代虫口基数,有效控制甜菜夜蛾危害。
2.1 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合理规划与布局,一个地区应减少甜菜夜蛾嗜好作物的单一大面积种植。
(2)冬季种植蔬菜可以结合农事作业铲除地头地边的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卵块和初龄幼虫。换茬时及时浅翻菜地,集中消灭翻出的虫蛹。秋耕或冬灌深翻土地,消灭部分越冬蛹,降低羽化率,减少虫源。
(3)在产卵盛期及时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群集“虫叶”。抹除卵块,在上午进行。早晨和傍晚,人工捕捉大龄幼虫。
(4)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虫能力。
2.2 物理防治
(1)温室和冷棚等设施可安装60目防虫网进行阻隔,同时可预防多种害虫侵入。
(2)甜菜叶蛾成虫对糖醋液有较强趋性,可配置适合比例的糖醋液诱杀成虫。
(3)甜菜叶蛾成虫有趋光性特点,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监测与诱杀成虫。每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能有效降低卵的密度和幼虫数量。
2.3 生物防治
2.3.1 采用性信息素诱杀 甜菜叶蛾成虫发生期在田间悬挂甜菜夜蛾昆虫信息素诱芯,采用水盆诱捕器或干式诱捕器监测和诱杀甜菜夜蛾雄虫,干扰雌雄蛾交配,减少雌蛾产卵量,降低虫口基数。大面积连片应用,可明显降低田间种群密度。昆虫性诱芯高效期在30~40 d,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更换诱芯。2021年7月在辣椒、红薯、番茄混栽农业生态园区悬挂干式甜菜夜蛾诱捕器,10 d诱集甜菜夜蛾1 200余头,平均每天诱杀120头,园区作物危害较轻。该项技术高效安全,在甜菜夜蛾防治过程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2.3.2 施用生物制剂防治 喷施甜菜夜蛾病毒制剂、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制剂可有效缓解害虫抗性上升,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
2.4 化学药剂防治
根据近年来抗性监测结果,我国各地的甜菜叶蛾对拟除虫菊酯及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较高。北方地区对甲氧虫酰肼和氟啶脲、南方地区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水平高。化学防治应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盛发期防治,选择新型杀虫剂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等。在防治时注意交替用药、与生物药剂复配,以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