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探讨

2023-01-05肖腾龙韩立婷秦志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环境

肖腾龙 韩立婷 秦志华

(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600)

引言

我国在战略目标的规划上,已经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作为关键词。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宗旨,将“美丽中国”“魅力中国”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和奋斗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最终目的在于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及居住环境需要而作出的贡献。从大的方面讲,生态环境的治理是生态文明最优的组成部分,是加强“美丽中国”的理念和内容的重要体现,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是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1 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

1.1 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对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科学家们的估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每年的大气温度逐步提升,预计地球温度在2100 年会升高2-5 摄氏度。“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都有很大的冲击。一些专家相信,温室效应会造成海平面升高,导致许多沿海地区和城镇被水淹,对整个社会的威胁不言而喻。此外,由于温度的上升,各地的降雨、干湿度都会有所改变。天气的改变也会导致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威胁。所以,CO2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重视,也是当今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热点[1]。

1.2 臭氧层遭到破坏

人在发展产业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臭氧层的损害是人类对大气造成的严重污染,是目前人类所面对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臭氧层被破坏,会增加阳光对地表的辐射,对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对海洋生命造成威胁。另外,它还会引起地球的气候、生态状况的变化,从而对人类的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如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增加。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空气中的臭氧层含量每降低1%,那么辐射到地表的紫外线就会上升2%。在八十年代,南极地区的大气中的臭氧层含量在9 至10 月份大幅下降,这造成了许多海洋生物的死亡,而在1985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极地区的臭氧层含量明显下降,臭氧层“空洞”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臭氧层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亟待治理。

1.3 酸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酸性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酸性雨水是由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产生的,气体持续地将硫磺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释放到大气层中。酸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一旦进入河流湖泊,就会导致河水的酸性,从而导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海洋生物大量的死亡。酸雨一旦进入土地,就会导致土地的酸性提高,对庄稼和树木的生长造成威胁,间接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除此之外,酸雨还会侵蚀建筑物、桥梁、轨道等,甚至是历史悠久的古迹、碑刻和石像,都会因为酸性的雨水而斑驳剥落,满目疮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酸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而被誉为“空中死神”。

1.4 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

固体废物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垃圾的堆积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对土壤的利用和地面的破坏。目前城市垃圾、矿山尾矿、煤矸石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废料等对耕地的侵蚀,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这是对自然界生态的一种损害。二是会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污染。堆积在地表的固体废弃物和排泄物会使土地的组成与构造发生变化,而有害的固体废弃物也会对土壤中的生物和微生物造成伤害,使土地的养分含量下降,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损害。三是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除了空气、水体、土壤等媒介之外,还可以以各种有害的生物为媒介来传染,例如:瘟疫等。

2 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现状

2.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滞后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看重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好的观赏性,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对园林绿化的建设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2]。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经济发展水平的设计和布置,而忽视了园林的绿化建设,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同时,还会导致土地的过度使用,如果不予以有效地解决,将给我国的长期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2.2 企业排污处理不到位

我国的政府部门是一个服务型机构,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环境保护政策和方案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制约了今后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进程。在我国的诸多污染中,以水污染最为突出,要想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理目标,必须加强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的治理工作。工业污水中通常包含着大量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社会对它们的排放治理要求提高,要经常进行综合的处理和检验,假如不能及时地进行排放监测,污水将会对人类的身体以及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治理主体缺乏多方参与

生态环境的治理,不应该只是一个团体或者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义务,更是必须由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共同来承担的工程,要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虽然目前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总体来说,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程度还很低,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社会中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新格局。

2.4 先进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利用高科技是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许多新技术未能及时有效地应用于生产中,技术开发速度又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由于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很难有重大的突破,特别是在污染治理方面不能有显著提高,这将极大的制约着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3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问题,既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与以往相比,虽然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态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从客观上讲,我们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此以往,它会对人民的日常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3]。

3.1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

生态环境的维护与人民的生命与生存息息相关。从国家的观点出发,环保是国家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尤其是在目前的生态状况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由此而来的危机意识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冲击。因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要使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达到“四个水平”,就必须以政府为中心,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3.2 环境保护要顺应时代潮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较大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利国利己的核心工程,并从有针对性的对策逐渐转向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化目标,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生态为代价、以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用现代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

3.3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普遍对环境治理的关注与期盼

生态健康是关系到人类生活和身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机构能否有效地行使职责的广泛讨论,可以说,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认识程度越来越高[4]。当前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部分地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就更加增强了我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4 新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策略

4.1 全面加强监管管理

首先,要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监管管理。加强政府监督的重要意义在于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制度,为政府实施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政策支持。结合当今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状况,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考虑,制定并健全相应的法律,把法律、法规等作为最有效的手段来处理环境问题。其次,政府必须加强法律的执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八五”普法大环境中,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要做好“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在法治建设的前提下,贯彻“执法必严”的思想进行科学的执法,确保执法的实效性。加强地方环保局和环境监察部门的建设,健全机构、责任制度、员工的培养与管理,保障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相关机关部门的工作能力。加强对主要污染源的执法和监管,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以及监测。要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和监督管理办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4.2 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要切实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加强全民环保的认识,是我们进行生态环保工作的先决条件。各级各部门都充分发挥“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总基调,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开展环境国情教育、环境政策教育,广泛开展因环境问题给个人、社会带来伤害的主题宣讲会,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治观念,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风气。另外,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统筹协调。在此基础上,省市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立法,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养人们环境保护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保护能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强制居民和法人在法律允许的限度之内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并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处罚[5]。

4.3 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优化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引导作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把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探索科学可行的经济发展新的方式。大力发展金融业、旅游业和科技产业,充分整合科技服务,降低资源性和高污染性行业的污染率,推动行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科技提升。深入挖掘地方优势与特点,探讨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工业组织形式,重组行业间的联系,构建更为亲切、自然的工业格局。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基础上,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规划和设计。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再利用,促进生态建设,促进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4 综合提高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参与性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主动担负起环保和治理的社会责任,为全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在国家的指导和监督下,企业必须转变自己的发展策略和理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实施,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强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强企业自身检查,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发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并根据相关的规范给予惩罚,从而促进企业的环保和污染防治。强化执法队伍的监管力度,突出各大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严格执行低碳排放,保证所有污染指标治理达到要求,严惩那些超过规定的排污单位。一些重大排放污染的企业,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法》的指导下,在企业内设立环境保护与监测,同时,公司还将聘请专门的技术人才,负责本企业在本领域的环保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减少企业对周围的污染。

4.5 落实多方合作治理模式

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必须各方面携手努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引导和监督,开展全方位、多途径的环境保护宣传,以企业、学校、社区为重点,加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动员民众对环保的责任,动员民众的力量,以及激励民众的积极性。提倡大众从自身、日常琐碎的行为中,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特别是加强社会的监督力量,让社会各界了解到,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情况,增强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都能看到有关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监管状态。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好相关的污染治理合作,加强政府之间的协同配合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支撑实施“三方协同”的协同机制,为新时代的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4.6 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新技术为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使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首先,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控。环境监控对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在实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基础上,对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有效的分析,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现有的监测手段包括:空气污染连续监测系统、水体污染连续监测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红外遥感监测技术、生物指示生物监测技术等。与此同时,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提高监测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应用能量技术、物质技术、催化剂技术、分离技术、生物技术、资源回收和再生技术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6]。

4.7 构建全民参与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作为一种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应该具有公众的道德品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社会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人,人们能否具有自觉的保护意识,并自觉地采取措施,则会对环境管理的成效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实施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以社群为基础,通过邀请家长、儿童参加由社会组成的环境保护管理理论暨志愿者活动,从家庭的传播效应逐步向整个社区扩展,进而增强公众对环保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公众参与的社会风气。为此,鼓励和调动志同道合的个体加入到生态环保工作中来,会对环境保护的成效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4.8 企业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辅助力量,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过去人们认为,在谈论环境保护的对象时,并没有提到“企业”这个概念,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企业在追逐经济利润的时候产生的。因而,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企业应当负起相应的责任。从长期来看,通过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实现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可以使企业从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发展。企业既要服从、配合、支持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采用环境保护节能的装备和采用绿色的技术,降低企业的污染[7]。

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阶段,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对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自己的引导和监督功能,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协作的治理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从体制、人才、制度等方面,着力于改善和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加强技术、资源等多个层面的保护和治理。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环境
环境保护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