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及策略探索
2023-01-05李君婷
李 强 李君婷
(1 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制造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2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
广东省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其具有众多交叉横纵的河流和丘陵地带,也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多的岛屿,陆地森林、土地、河流、海洋礁石、海水以及空气等都是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因此,和内陆省份不同,广东省具有较为复杂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和较为繁重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在过去的“十三五”计划期间,广东省已经根据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有效地开展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所以,在“十四五”计划期间,广东省还需要继续攻克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关,推动海陆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打造美丽广东而不懈努力。
1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1.1 经济结构绿色循环转型速度加快
广东省的经济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时至2020年,广东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结构为43:39.2:56.5。从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结构占比来看可以发现广东省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产业结构。另外,广东省2020 年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业和现代金融法律服务等服务业的比值都有了明显的上升,传统的、高污染的以及高能耗的传统产业比重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广东省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持续加快。
1.2 能源利用结构优化
从广东省2020 年的能源使用状况来看,广东省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占据着全省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但是三者的占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煤炭能源占总能源比重为33%,占据最大的比重,但是其和全国平均能源结构相比,机会是全国平均煤炭能源使用占比的一半。另外,石油占比26%,天然气占比11%,与广东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前的能源结构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另外,非化石能源方面的使用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在2020 年达到了全省能源使用总量的29%。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
随着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了指导广东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新时期所提出的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1]。坚持党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坚持依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新时期下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广东省落地扎根,能够为广东省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
1.4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广东省的环境治理已经持续达到了在全国领跑的地位,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稳定了较高质量的空气质量环境。从2014 年一直到2020 年,广东省的空气质量污染物检测都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在2020 年广东省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高达92.5%。此外,广东省空气中PM2.5 的浓度成功降低到22 微克/立方米,已经成功实现了空气质量的较高目标。除了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良后,水资源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020年广东省的各条江河质量全面达标,重污染水域的水质问题也基本清零。
1.5 绿色空间面积扩大
2020 年广东省的人工林面积达2.7 万公顷,并且仍然在培育当中的人工幼龄林达到了41.77 万公顷,广东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8.66%,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广东省设立的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另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各类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国家保护区和公园设立,总面积达到41.32 万公顷。
2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2.1 突破环境治理瓶颈
经过长达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广东省的环境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广东省环境治理的力度还仍然有待加强。当前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并不够稳固,基础环节的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治理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问题。特别是广东省内河流流域的水质管理问题。由于广东省河流数量较多且水流量较大,在重点流域的水质管理时难度比较大[2]。此外,在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农民环境治理意识较弱,到农村地区参加环境治理工作的优秀青年人才数量比较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活动所带来的污染仍然比较大,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短板较为明显,这也是广东省接下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的重点内容。
2.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国的整体能源结构是以煤炭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虽然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能源使用量大幅下降,但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在广东省,各种化石能源同样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能源。而在前一个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广东省的清洁能源占比有效提高,当前已经步入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同其他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达国家相比,广东省的碳排放总量仍与其有较大差距,这个差距也是广东省低碳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部分。因此,在下一个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广东省的建设重点在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朝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最终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2.3 突破绿色发展关键技术
要实现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需要大力推动产业的绿色化和高端化发展。广东省作为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产业结构质量相对而言已经较高,特别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工业领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实现全面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技术的普及率不高。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状况更好,但是珠三角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土地开发强度警戒线的30%,该区域和其他区域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即使研发出了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多也集中控制在这个区域。
3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3.1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有序开展各项建设
广东省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应当坚定地坚持文明建设的总原则,根据中央对于十四五规划期间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政策,明确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坚持的原则,将各项原则作为指导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行为约束和规范性指导,以有序地开展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提高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
首先是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原则,将生态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社会各项发展项目发生冲突时要坚持以生态为先[3]。借此,才能够有效地构建起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政策体系,帮助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主体和责任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态优先的重要性。其次是需要坚持统筹部署,系统推进的全局原则,立足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科学地统筹省内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且将山、林、田、土、河、湖以及海等作为一个共同体,探讨建立整体化策略和系统性管理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主体需要稳扎稳打推进各自的建设项目,形成分工明确的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层次体系,有效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性。最后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惠民的民本原则,要明确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群体仍然是人,当前一切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人。在开展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时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在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也需要保证各项成就能够惠及广大的人民。借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
3.2 继续打好环境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广东省经过一段时间的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碧水保卫战已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但是和更高质量标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接下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广东省仍然需要继续打好环境保卫战,立足于广东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做好环境和土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碧水保卫战实施力量,从河湖水到海洋水,有效改善广东省的环境质量。另外,为了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广东省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排污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东省最繁华的珠三角地区已经建立起晚上的污水排放体系,但是在省内少数民族聚集区和农村地区仍然还需要持续加强污水排放管道体系的建设,避免农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在河湖和土地中。除此之外,广东省同时还需要大力推动广东省的农村厕所改革,提高农村公共厕所的质量标准和覆盖率,有效的改善广东省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3.3 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发达繁荣的经济活动是影响广东省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广东省应当大力推动绿色循环可持续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大力推动可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结构转型,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功推进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循环经济首先需要推动产业集群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广东省要进一步扩大在智能化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大力扶持智能化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全新的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发展环保绿色产业时需要发挥其在生物技术、智能技术和新能源以及环保材料等领域的辐射带动优势,全面推动这类新兴绿色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升级。而在对广东省传统的各类产业,主要是指资源损耗率高并且污染较大的各类产业进行发展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其生产结构,降低其资源损耗率,有效地进行绿色化改造[4]。而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改造的产业,特别是比较落后的产业则需要进行淘汰。此外广东省需要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延长农业产业链,设计和推出生态农业产品,有效地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以吸引更多农民以及种植户参与到生态农业体系的建设活动中来。
3.4 深化国土空间战略布局,提升开发利用率
深化国土空间战略布局,全面提高广东省各土地区域开发和保护的效率与质量首先应当根据立足于全局,对广东省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已经生态空间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大力推动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区建设,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建立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另外,由于广东省广阔的海域面积和海岸线,海域空间同样也应当列入国土空间布局总规划当中,推动陆地和海域分开的精细化专业空间布局管理,按照广东省陆地空间的利用和海域空间的利用现状,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并且根据“十四五”计划对于广东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所做的要求,朝着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由于海洋生态体系的脆弱性,在对海域空间进行总体规划时需要严格坚持以保护为主的思想观念。另外,在城乡战略布局、珠三角城市群等空间规划时也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协调发展作为空间规划的目标,统筹各个空间功能区的功能,建立起绿色协调的空间功能区结构,有效的提升广东省各空间区域的利用率,降低空间区域资源浪费。
3.5 统筹山水林田湖管理,加强土地保护力度
统筹山水林田湖管理工作,加强土地保护力度需要从广东省的实际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出发制定有效的生态恢复和土地规划工作。从广东省的生态多样性来看,广东省从北向南横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雨热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完善,具有较强的生态多样性。由此可见,广东省的生态保护力度比较强,需要开展较为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工作[5]。比如说在广东省的森林生态体系保护中,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省山水林田湖保护管理的重点。基于此,广东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南岭国家公园的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南岭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扩大南岭国家公园覆盖率,用国家公园来有效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广东省的土地进行保护是主要是对耕地以及农田等进行有效的保护。为了保障农田的肥力,降低农田的污染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农田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动科学耕作理论的宣传,推动农田的集中化程度。另外,还需要持续地推动退耕还林措施,而在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个新时期,则需要创新退耕还林的政策,不再是生态文明建设初期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而是根据土地综合治理和森林恢复的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开展退耕还林,以提高土地保护和利用质量的有效提升。
3.6 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低碳文化
广东省人口数量较多,特别是珠三角一带集中了大量到广东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加上广东省自身的人口数量构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人口数量规模。在人口数量基础较大的情况下,不管是水资源使用规模和用电规模较大。基于此,广东省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模式的普及,在省内全面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文化氛围,使绿色低碳文化能够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的具体细节出发,选择合适的绿色低碳生活践行模式。比如说,广东省作为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更应当全面打造节约用水的思想观念,严格地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除了要实行梯级收费制度以外,还需要严格地控制水资源的总使用量[6]。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主体需要规范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优化农业灌溉技术,大力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推动工业用水管道改造,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来约束各个用水主体的用水行为。
3.7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有效提升海洋治理力度
广东省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和海岛、礁石等海洋资源。因此,广东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海洋自然保护上,通过制定精细化的海洋自然保护和管理制度和政策来有效地提升海洋的治理力度。首先是需要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严令禁止一切直接将污水、废弃物等排入海洋的行为,同时制定和完善严格的海洋污染治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在入海口建立起动态化的污染物检测基站,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有污染物则需要及时地做出应对,提取样本水进行污染物分析,并且实行追本溯源的机制,向入海口河流的上游企业进行污染源排查[7]。另外,广东省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渔业,对海洋捕捞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部分生态脆弱或者是具有重点保护工程的海域实施严格的海洋捕捞控制。最后,停止大部分的填海造陆计划,对于历史遗留的填海造陆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未来尽可能避免填海造陆的活动,切实提高海洋保护治理水平的提升。
结语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繁荣的省份之一,为全国贡献了较大占比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因为广东省在经济领域这一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在开展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暂时的矛盾问题。从长期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短期来看二者会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因此,广东省需要更好地处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协调海陆环境治理为重点,全面促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定期总结经验,进行反思,及时地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从而可以更快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