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探寻长征精神育人新路径
2023-01-05严雄飞张皓岚
严雄飞,张皓岚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纵观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红军长征是百年党史中一篇壮丽的史诗,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育人功能,对教育感化青年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奋斗的精神。”[1]他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在长征万里的征程中,广大红军将士自始至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以坚定的信念迎接艰难险阻和挑战,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围堵。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写道:“长征是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与之相比,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2]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的极其艰难和极大牺牲是中国革命极其艰难的一个缩影,红军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慨造就了这支坚不可摧的队伍。红军以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牺牲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征程。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走出自己的道路。长征的胜利归功于遵义会议确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及其正确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在漫长的征途中,区别于国民党和军阀部队只为了军饷而战斗,红军从不讲求个人利益,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长征胜利的大局为重,官兵一致,以铁的纪律,团结战斗,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无数次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他们与人民群众相依,战胜了无数死神与困难。红军因此而成为一支自始至终压不垮、打不倒的坚强队伍。
2 长征精神“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3]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我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又一次新的长征,需要千千万万的青年肩负时代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新长征的突击手、开路先锋。今天,长征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以此立德树人育人是最好、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功能最强的教科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个人正能量,为他们持续注入强烈的家国情怀、民族责任。
2.1 长征精神铸魂育人的价值引领
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西方各种思潮的入侵使得高校的教育环境、舆论宣传环境愈加复杂,这必然影响到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凸显,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多元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冲击并产生错误认知。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未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部分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意识模糊且不坚定。一些青年人追求生命当下的快感和实用主义,存在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的问题。在对各种文化越来越包容的同时,价值判断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缺少应有的底线。
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想要有永续的发展,需要有凝聚人心的共识和崇高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首先要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年轻人。没有这样的价值认同,青年一代亦不能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引导和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性认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政治问题保持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是当下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
长征精神是一片沃土,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在长征精神的沃土上,培育青年大学生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这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以人民为中心,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自己的人生和前途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局中。高校以长征精神进行育人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2.2 长征精神培育并强化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在当今中国,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的重合点。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更大的责任使命、更高的起点,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担当不起、完成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的。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确实淡化了摆在第一位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育人方向偏离大道之行,导致思想萎靡低俗,拜金主义盛行,集体主义式微。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坚决纠正这种育人的误区,回到理想的原点和信念的至高点。长征精神具有强大的教化国人、立德树人的功能,可以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生活态度和目标的树立有着积极影响。长征精神将引导大学生自觉将自己的理想与当代社会共同的理想即中国特色理想结合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积极进取。
2.3 长征精神激发团结奋斗动力
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愿做甘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缺乏艰苦生活和逆境挫折的磨练。少数大学生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思进取,甚至萎靡低沉。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大学生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中对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理论学习不够,缺乏深刻的社会认知,不能继承革命传统,对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认同,难以担负历史责任。
长征精神与苟且、安逸、惰怠、畏难无关,却与生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相连。人要奋斗需要精神的激励,激励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回应,精神动力激发人们奋斗的动力,增强主体的能动性。长征途中,尽管物质条件极度贫乏,艰难险阻挑战人类的极限,但红军心中有信念,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克难攻坚,勇往无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今天的中国青年尽管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岁月,但使命和责任并不轻,挑战很大,用长征精神教育、感化年轻一代,培育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有助于在新时期激发青年群体的奋斗动力,这正是长征精神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因为长征精神是治愈当代青年畏难消极情绪的良药、根治当代青年娇骄二气的利器、重塑当代青年集体意识的典范。
2.4 长征精神有利于为青年树立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
一个前进时代,必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必有一个崇高的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的灯塔;一个发展的民族,必有一群先进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崇拜。杰出人物和英雄事迹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能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任何一种社会都需要发掘优秀的榜样来指引人们前行。
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地缺乏健康和阳光心态。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的基础教育过分强调分数和升学率,这导致部分大学生教育未能均衡发展,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被过分的宠爱容易形成自私的个性,自律不足,缺乏独立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导致他们承受能力差,道德认知不足,无法从容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长征精神所折射出的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行为事迹正是今天中国最珍贵的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这和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相契合,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宝贵的教育资源。长征精神的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是活灵活现的、可以触摸感觉得到的鲜活的画面和场景,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枯燥的文字,能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献身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国共产党的亲近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高标准要求自身,引导当代大学生争当新时代的道德典范和行为榜样。
3 实现长征精神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党史学习,感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宝贵价值
近年来,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日益复杂,西方各国和我们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争夺也从未停止。由于对党的历史和理论学习认识不足,广大青年群体的思想极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腐蚀。因此广大青年学生极其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培养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4]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5]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倡导中国共产党人扎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事例和经验是培育大学生自主思考的鲜活素材。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习党史和长征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及无与伦比的奋斗与牺牲。通过党史的学习,才能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宝贵价值,才能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以此来唤醒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长征精神育人功能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这一方式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的灌输,也不是仅从互联网获取碎片化的甚至错误的党史知识,而是强化其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系统阅读党史相关著作、自主思考、探讨真理、自主升华的习惯。老师则应通过提出党史学习中开放性的问题、多样性的学习模式、探讨性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长征的历史及其孕育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原点,是红色精神图谱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党史学习,把长征精神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和血液中,培养出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学习党史是长征精神育人的最佳路径。
3.2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青年的人生强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6]理想和信念高于天,但不是与生俱来,更不会从天而降,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和平年代,既没有经历过战乱岁月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物质和文化双重匮乏的磨砺,因此无法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大学生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者,不从人生的起始培育和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会基础不牢,缺根少魂,就不是合格的接班人、建设者、实现者。理想和信念是长征胜利的关键。高校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的路径之一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让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长出新的长征精神,树理想长信念。高校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主阵地,发挥红色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责无旁贷。高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植入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树理想、长信念。
3.3 树立独立人格,培育红色的健康心态
长征精神的伟大在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面对困难和牺牲义无反顾,前仆后继,他们是为了救国家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他们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实事求是,他们能做到这样,除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崇高的独立的人格和健康心态了,这一点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尤其需要继承和培育,以塑造可敬、可爱、可信的大学生形象。长征精神的育人方向则正是要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私主义、享乐主义,培育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和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培育的健康心态就是碰到困难不畏缩、碰到挫折不消极、碰到顺境不娇骄,培育这样的人格和心态,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极其重要。
3.4 善用学生社团和网络平台,发挥和扩展长征精神实践育人功能
1)善用红色文化社团,讲好长征精神故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高校的社团组织是课堂以外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课余丰富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重要平台。高校可积极创新文化教育手段,由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牵头,组织开设长征文化的社团,鼓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学生党员带头加入,社团以此为榜样典范,在校园内进行广泛宣传。社团可定期安排长征精神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团员参观长征纪念馆和博物馆,为学生讲解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半条被子、七根火柴、半截皮带和金色的鱼钩等长征故事。在假期社团组织成员开展重走长征路相关主题调研活动,带领成员去往长征途经的城市,参观长征革命遗址,感受当地的氛围和生活,瞻仰革命先烈的事迹。社团内部可以创建相关激励机制,例如支持有入党意愿且经常参与实践活动的成员优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高校通过社团组织带领学生对学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讲好长征故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2)善用网络平台,发挥长征精神教育实践引领作用 进行网络教育是实现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6]运用网络平台向大学生开设长征精神的教育课程在当下成为弘扬长征精神的有效手段。
首先,高校可以组建学生实践服务团队。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急速发展时期,作为网络技术的深度用户,是当今社会网络主要的参与者。相比于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具备互联网思维。因此,高校以实践服务团队为媒介,鼓励大学生参与长征精神一类的红色文化志愿活动,走进革命老区。一方面,高校可倡导大学生参与并策划红色遗址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长征精神主题的志愿活动,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的同时,可以在革命老区的基层实地进行充分调研,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运用于革命老区的发展,为民服务,为老区扶贫服务,体现长征精神和传统的传承。高校也可以委派专家老师对此提供帮助,指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当地传统行业进行优化转型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例如,大学生帮助协调当地居民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直播内容可以利用革命老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宣传长征精神为主,同时也帮助当地居民带货,在宣传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同时促进老区的经济发展。除此以外,大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当地旅游纪念品和长征精神主题的文创产品,使纪念品既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红色精神,又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以吸引更多游客。以此活用网络平台,合理运用高校资源,使大学生不再局限于单纯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用和有效益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并收获成就感。
其次,学校应创建长征精神的主题网站,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动态,以长征的历程、英雄人物介绍、长征历史事件和长征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宣传内容。网站可以增设普及长征精神相关活动或者学术会议等模块,方便大学生了解参与线上线下长征精神学习研究的相关活动。网站还可以设置师生交流的模块,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以外,学校可以在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长征精神的文章,同时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期上传20分钟以内的视频讲解和音频讲解,高效利用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学习长征精神相关内容。
最后,高校可以将此主题网站向全社会开放。高校可以通过网站整合连接社会红色资源,定期和本地的其他高校及长征纪念馆合作,高校之间可组织党史专家学者,进行资料分享和整合,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最后将成果上传到网站供师生阅读和学习。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鼓励长征各地的精神纪念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党史专家学者以及网络平台建设队伍,合作开发长征路线图和VR实景图。同时,高校运用新媒体技术将长征纪念馆线下展示的文物搬运至网络平台,实现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参观长征纪念馆和革命历史博馆。网络育人平台全方位覆盖大学生网络生活,使师生在文物欣赏和理论研究中受到长征精神洗礼,感受长征文化的魅力。
3.5 优化育人机制,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过程
1)建立确保长征精神育人成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必须优化育人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对教育者,需要健全评分体系。在开设长征精神等红色主题的课程后,高校可制定评估标准,定期指定相关专业的老师及领导进行旁听,对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创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评估。课后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进行打分,同时也要求学生参与分数的评定,并对课堂教学提供建议,高校将评估结果纳入考核,与教师工作业绩相关联起来。对受教育者,高校可建立对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的双考核制度。理论知识的考核可围绕长征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进行,实践方面的考核则针对课外参与长征精神相关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效果为主。高校可从多方面和多维度对长征精神等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运用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以此保证评价机制的严谨和实效。
2)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养,善用长征精神全过程育人育才 教师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传播真理和思想的崇高工作,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政治觉悟也是当下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在教学水平上,高校应倡导教学创新意识,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能产生学习热情。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自己对理论的输出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对内容的吸收情况,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和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其次,高校需要建设兼具专业能力和政治觉悟的教师队伍,以此优化队伍结构。高校应遵循术业有专攻原则,引进高学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老师,使授课教师队伍理论素养、专业水平更高,知识结构更合理。最后,是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问题,只有对红色文化做到深度认同和热爱,才能激情能动地进行教授和宣传,教师自身更应进行长征精神等党的理论和历史学习,领悟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担负起红色文化教育的责任。完备的教师培育机制将使思政课的质量得以保证,使长征精神灵活融入思政课课堂,拓展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产生价值。
3.6 总结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时代的重要主题。新时期,高校应将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了解包括长征时期历史在内的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让大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不变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崇高品质和精神伟力。使大学生在学习长征精神的同时,感受红色基因的魅力和懂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得之不易,自觉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肩负新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