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的泥塑艺术活动
2023-01-05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中心幼儿园刘春霞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中心幼儿园 刘春霞
幼儿泥塑是一项必须动手操作的创作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泥塑的作品大都造型简单、颜色多彩、表现夸张,这样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在捏捏揉揉中把一个又一个作品呈现,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多样化的幼儿泥塑活动可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一、幼儿园泥塑活动选择内容生活化
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幼儿的泥塑活动更是如此,为了让幼儿体验到生活中的艺术,我们设计的主题要与幼儿生活相关,选择内容要生活化。像小班的橡皮泥活动《糖果》,让孩子们回忆吃过的各种糖的形状和样式,因为幼儿吃过的糖果种类不同,所以孩子们的回应一定是积极的。这样的主题创设应用在泥塑活动中,小朋友就会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糖果来:棒棒糖、包裹着的多味糖,圆形的、心形的,还有一团团色彩鲜艳的泥团(东北集市上的“光腚糖”)。孩子们就会从自己的百变手指上体验到泥塑的乐趣。所以,泥塑主题要从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选择,让幼儿能直接感知应用,这样幼儿就会用泥塑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达到喜爱泥塑热爱生活的目的。
二、材料提供多样化
活动中如果只提供单一的材料,往往时间一长幼儿就感觉腻烦,对泥塑活动的兴趣也会减弱。每人一块橡皮泥的活动就不能算是泥塑活动,孩子们不会像大人那样去积极创作。我们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添加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创作,让幼儿更形象的表现自己的作品。比如说在活动前,准备一些小棒,要材料足量,每个幼儿手里至少一根,或者各种豆类、小树枝、牙签儿、彩色毛根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材料引出想像创造。如用小棒一端插上揉成的圆形橡皮泥,制作出香甜的棒棒糖;把毛根稍微弯一下,毛根儿的两头插向椭圆形的橡皮泥,变成妈妈的时尚包包;褐色橡皮泥的身上扎满牙签,变成可爱的小刺猬。这些辅助材料的加入,会让幼儿的作品更加形象,幼儿也会自主动脑思考,怎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材料如果提供的足量多样,就会使幼儿的作品更有新意,能增加幼儿对泥塑的创作热情,最后呈现出的作品也更具个性化。活动中也应提供给孩子各式各样不同的工具(包括几何图形模具和水果模具、动物模具),泥塑用的塑料剪刀、小刀、梳子、小棍、毛线、豆子等。幼儿园娃娃家里的各种蔬菜和水果,也可以投放泥塑活动中进行制作。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泥塑技能,也丰富了娃娃家的游戏活动。幼儿捏出一个个小蜗牛、小沙发,小桌子,以及用老师提供的工具拓印一些小动物、形态各异叫不上名的小花,加上各种辅助材料的配合,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泥塑活动要考虑到幼儿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小肌肉的发展阶段,观察的条理性,对审美的理解,投放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培养幼儿泥塑活动的兴趣。
三、创造内容趣味化
幼儿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泥塑活动一切要以孩子们的喜爱为基础。泥塑创作是想像、动手、创造、游戏的过程。应在泥塑活动中渗透情境性,使活动更加趣味化。在幼儿泥塑活动中可以提供趣味化的情境:如“过家家”的游戏,给幼儿感觉就是自己在玩,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捏汉堡包时,我创设了一个简易的小快餐店,教师充当售货员,小朋友们扮演员工,引导孩子们回忆去快餐店的经历,并根据孩子们对快餐的已有认知和经验,制作出他们熟悉的餐点,如薯条、汉堡等。这样,既使幼儿产生探索心理,又有成就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出现:“老师,可乐是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吗?”“老师,我想捏一根薯条。”这时,就要及时引导启发他们,要制作出逼真又好看的餐点,一定要先观察,只有先看仔细了才能知道捏泥的重点,什么作品需要揉成团、什么食品需要搓成条,粘合时手要用多大力度,用工具是不是会更加方便。当泥塑活动让幼儿体验到趣味,孩子们的灵感就会出现,生动形象的作品也会制作出来。
四、活动方式游戏化
目前游戏是幼儿园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大部分认知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的,泥塑活动也应恰当地融入到游戏中去。《指南》中提到艺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为主要目的。要将泥塑活动游戏化,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的艺术审美趣味。比如在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塑造各种小动物:聪明的喜羊羊、胖乎乎的小猪、呆萌的小鸡宝宝,幼儿的作品完成后,可以用幼儿自己的作品进行游戏,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渗透有意思的故事,体验角色游戏。泥塑游戏不仅为体验区提供丰富的材料道具,还使幼儿的角色活动也开展得更加多彩。这样幼儿亲手制作的作品是幼儿发自内心的想象创作,还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兴趣。在小班的泥塑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设计游戏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边泥塑小蝌蚪,一边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把孩子们带到童话的世界,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作品做游戏,增加了幼儿的成就感和兴趣点,也增强了孩子对科学领域的探索。泥塑艺术活动让孩子在不断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泥塑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让孩子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更会欣赏他人。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将活动融入到幼儿学习中。
五、活动引导目标化
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方向。要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幼儿对艺术学习的主题目标,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表现美。要从尊重幼儿自身的表现和创造考虑,制定幼儿各年龄段总目标。
小班幼儿泥塑目标:了解橡皮泥、轻粘土、黄泥的可塑性。动手尝试泥塑团圆、压扁、揉条的基本技能,能感受泥塑带给小朋友的乐趣。
中班幼儿泥塑目标:开心地投入泥塑活动,能表现需要塑造物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部分,喜欢和同伴一起塑造、展示。知道利用辅助工具会更形象地表现物体基本特征。
大班幼儿泥塑目标:爱动脑思考,能用不同泥塑材料塑造教师要求塑造物品的主要细节。愿意和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泥塑作品。能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发现小朋友的作品优点,感受不同小朋友作品的美。
六、评价作品正面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幼儿作品完成后,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给出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用“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幼儿想象创造和对泥塑艺术的热爱,使幼儿在泥塑活动中都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后,都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可以采用个别评价,要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而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较强的幼儿,评价他是为了下次有更好的作品呈现,比如说要从激励创造性入手:“这么聪明的孩子,下次肯定还能捏出更不一样的作品。”等,使幼儿有信心追求更好的。能力偏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提高其自信心:“你今天捏的真认真,这个作品的某部分真是太形象了。”集体评价得当,让幼儿体验分享共同成长的快乐。评价作品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在泥塑活动中,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生动趣味的游戏走进幼儿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只有蹲下来贴进幼儿,才能发现孩子现阶段的特点,从而为他们设计适宜的活动,开通幼儿智慧的桥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