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微
2023-01-05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饶新红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 饶新红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教学和公式套用,忽略学生计算兴趣激发、计算习惯培养、计算思维引导的计算教学问题,限制了数学计算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要正视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计算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计算教学手段。
一、夯实基础,强化计算基本技能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需要以长期化、系统性的训练活动为支撑,夯实学生数学计算认知基础,为学生顺利完成数学计算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很多看似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其中或许包含着多种数学计算方法。教师要提高基础性数学计算知识的重视程度,立足教材编排的数学知识主线,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计算定理、数学计算方法的思维灵活性,加深学生对计算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按照同一单元不同小节的编排特点,理清其中的计算思维训练线索,启发学生将之前小节学习的计算知识、计算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知训练中,提升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的连贯性。在教学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时,教师从教材各小节的编排内容入手,先着重讲解“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对小数的乘法运算建立初步认识,促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乘法运算与整数的乘法运算的方法和原则是相同的,加深学生“数位对齐”的基本计算技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展开“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习时,只需加以适当引导,就能启发学生将之前学习的乘法运算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知学习中,构建计算知识认知体系。教师从知识运用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有重要帮助。小数计算需要运用到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等内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在概念理解基础上进行操作,教师适时做出引导,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在之后小节教学中,学生计算学习的方向性更强,能够通过迁移学习完成计算新知自然生成,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培养计算训练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相契合。数学计算学习本身就相对枯燥,没有优秀的训练活动作为支撑,学生很快就会丧失计算训练的学习热情,甚至对数学计算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计算训练活动,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训练活动与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融合到一起,提高计算训练活动的可接受性,促使学生形成崭新的数学学习动力。教师积极探索更多与数学训练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情境创设手段,丰富情境创设切入点,提高计算情境教学的切合性。
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数学原型,教师不妨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借助生活问题、生活现象等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数学计算训练与学生的距离,凸显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价值。《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比大小”课时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敏感度,教师采取创设生活情境的形式展开训练活动,配合多媒体课件,呈现超市里饮料区、零食区、果蔬区的商品价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找到其中小数相关的数学信息,比较它们的大小。为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信息,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在具体观察中建立计算兴趣。
教师依托生活气息浓厚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小数大小比较融入到生活学习任务中,大大提高了数学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在整个训练活动当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数学训练参与效度显著提升,有利于加深学生小数大小比较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强化学生的课时学习印象,提高学生计算知识建构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面对一些直观信息,能够快速做出回馈和反应,确保计算训练顺利展开。
三、动态调整,提升计算教学实效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个充满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需以动态的教学视角审视学生的计算学习表现,针对学生在计算知识学习、计算方法应用、计算思维养成等方面表现,做好计算教学的动态调整,提升数学计算教学的实际效果。动态调整最重要的方向需要放在计算训练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要随着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当提升问题计算的难度,以问题链、问题组、变式问题的形式,逐步延展计算问题的考查广度和思维深度,保持数学计算教学的挑战性,使数学计算问题难度维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增强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思维活力。
学生数学计算学习过程出现的错误、存在的疑问,也都可以作为计算教学的动态调整契机,教师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成果,灵活把握这些教学契机,切实提高数学计算的教学调度效果。运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较为准确,但在涉及三角形、梯形的组合图形问题中,集中暴露出公式应用错误的问题,总是有学生忘记公式当中的“乘二分之一”。基于此,教师动态调整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着重整合一些包含三角形、梯形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以专项训练的形式,训练学生特定公式的应用能力。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可能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或者是一些困难,教师及时跟进观察,做出教学调整,为学生带来更直接的学习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思维启发和准确矫正,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避免学生出现同样的计算问题。教师从学生数学课堂的习题解决情况中了解学生公式应用情况,针对班级学生运用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出现的误区,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弥补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认知短板,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四、个性辅导,培养计算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体现出很强的个体差异性,数学计算知识学习方式、数学计算学习习惯各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成长的个性需求,避免采取“一刀切”的低效教学方式,增设一些个别辅导的计算教学活动,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计算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数学计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兼顾班级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提升,加强数学计算教学的课堂巡视,了解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实际诉求,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做好归因分析,为学生弥补计算学习认知短板,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个体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了解和把握学生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有计划性地渗透个别辅导教学策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计算习惯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运用公式的数学计算习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必然要求。教师加快教学观念转变,改变传统计算教学活动中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等低效教学方式,通过夯实基础、创设情境、动态调整、个性辅导等教学手段,达到强化计算基本技能、培养计算训练兴趣、提升计算教学实效、塑造计算学习习惯的计算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计算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触发学生数学计算深度学习,推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