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分配机制探析

2023-01-05刘诗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温氏养殖场畜禽

□文/刘诗琪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江苏·扬州)

[提要]“三农”问题,关键在农业产业化,唯有突破关键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稳定市场供求。基于此,本文以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为例,探析合作双方主体间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找出该机制目前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社会各组织开展“三农”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便着手扶贫工作,可如何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国经济发展难题。2020年,习近平宣布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但是在脱贫攻坚战中也存在着返贫现象。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解决、农民存在返贫风险,我国也将更难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时至今日,如何深入扶贫脱贫、防止返贫仍然是我国进入现代化新征程的一个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借助企业力量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是强有力措施之一。广东温氏集团在行业以其“公司+农户”模式声名显赫。该模式又称“温氏模式”,凭借与农户自愿达成长期合作,双方实现本土创业,产业扎根农村,合建分公司和养殖小区,带动村民组建运输队促进产品物流,同时建设乡村特色旅游,打造“一产引领,三产融合”的生产发展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由农民组织的养殖场成为现市值超2,0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近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为适应长期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需要,“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升级,如“公司+农村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等,但这均根据生产方式与个体数量更新模式,故该模式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亘古未变,且此机制在模式中尤为重要,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本文从全新角度——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对“公司+农户”模式进行研究。

二、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分配机制调查分析

广东温氏集团总部坐落于粤西云浮市,是以肉鸡和肉猪养殖为主,其他畜禽养殖为辅,并配套相关业务服务的跨地区农业现代化企业,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份拥有326家控股公司。其“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即公司先向农户宣传公司合作养殖意向,有意愿农户可到公司服务部了解详情,公司对拟合作农户的品行、劳动能力、资金及养殖场等条件考核,向符合条件的农户确立合作意向,农户再按公司标准修建养殖场,待公司验收合格后,农户向公司提交保证金并签订委托养殖合同,至此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负责育苗、药物、饲料、技术和销售等,农户仅负责养殖环节。而合作中,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至关重要。笔者采取实地调查法对公司和当地合作农户开展调研及数据分析、利用文献等多种方法,结合网络平台的二手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一)利益共享机制

1、全员股份制。全员股份制是温氏集团为实现与员工建立利益共同体而实施的利益分配方式,即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同时这些股份在公司内部可以自由转换,公司每年年底拿出年利率的3.2%给员工分红,在全员股份合作制下,这些人既是公司员工,亦是老板。这一合作制在合作农户间同理,合作农户属于特殊员工,也可持有股份并获得分红。

2、保护价制度。按合同规定价格对农产品收购因由广东温氏集团在1989年为应对市场经济衰竭与合作农户共渡难关而提出。经过32年发展,为保证农民收益,公司仍以该保护价收购农户产品,即温氏集团与农户签约时便确定领取物资和成本价格,2020年全年育肥猪综合全成本约为6.5~7.5元/斤,养鸡成本每只在5.8~6元之间。为保证农户平均收益,公司给合作农户的生猪委托养殖费平均260~279元/头,公司会根据市场变动对委托养殖费进行调升,一般以每头提升10%左右补贴合作农户,另外给予长期合作农户额外奖励,将部分额外利润返还农户,使农户收益与市场价格脱钩,保证农民收益稳定性。

3、“饲养业务分包+绩效激励”机制。在养殖小区里,温氏集团采取“饲养业务分包+绩效激励”机制与农户分享利润成果。各独立养殖单元与新型饲养管理员合作养殖,公司在养殖场安装温度探头、湿度探头、称料系统和饮水记录系统,这些智能设备分别监控养殖场的温度、湿度、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风速及畜禽对应的天龄,实现了自动喂料、补充水和清理粪便等自动化生产,同时装设LED屏,跟踪显示这些环控参数。公司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正常饲养下畜禽的出栏体重、成活率、耗料量等指标的合理变动范围(肉猪体重标准值在235~250斤之间)。一般情况下,除委托养殖费按照合同确定基本固定收入外,当农民生产成绩高于标准指标时还可获得超额收益。这意味着即使市场再低迷,温氏集团在亏损情况下也能保障农民有一定收益。

(二)风险共担机制

1、市场风险

(1)行业竞争风险。由于国家加大规模化养殖转型扶持力度,越来越多企业进入畜禽养殖行业,行业内市场集中度攀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即使是龙头企业,温氏集团也难以规避行业格局竞争带来的风险。

(2)市场价格波动。目前,我国禽畜养殖业从事者多,而市场上存在部分中小养殖户在商品价格走高时进入市场,当商品价格下降后又退出市场买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供给稳定,导致市场价格动荡,造成农民收入下降,引发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等问题。

2、自然风险

(1)公共卫生风险。疫病是畜禽养殖行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养殖畜禽种类多,其中最常见的疫病为非洲猪瘟、禽流感和疯牛病,一旦疫病爆发,将引发畜禽产品死亡或者被捕杀,导致产量下降,市场供给下降,严重时还有关闭活禽市场的可能。这所带来的后果是公司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积压、销售价格和销量下降等,公司面临经营效益下降风险。甚至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温氏集团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自然灾害风险。随着温氏集团业务规模发展,其养殖场遍布华南、华东、华中、东北和西南地区,部分养殖场可能面临台风、地震和雪灾等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这都有可能造成养殖场建筑设施损坏和畜禽死亡,并进一步影响企业下属区域机构正常生产运营。

3、政策风险。当我国活禽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时,为了避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与资源浪费,国家将出台系列政策限制活禽供应量,这时活禽养殖企业销售量和收益受到直接影响。并受国家呼吁环保和当地土地政策影响,如保护耕地、林地以及禁养区与限养区的规划等,部分养殖场需要拆迁或搬移,令部分农户被迫与公司解除合作,这不仅在土地上限制了温氏集团发展业务,且对农户减少成本增加的温氏集团养殖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公司+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发展可持续性低。随着科技发展,国家和人民经济水平提高,这也造成农民数量和土地资源减少,不利于企业后期发展。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农民社会地位低,农民们更希望孩子能到大城市发展,许多农村学生通过学历改变命运留在大城市发展;另一种则因城市薪资更高、环境条件好,农民不愿务农,选择走出农村,这些原因导致农民规模紧缩。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各地经济发展,政府向农村征地,减少了农村用地,这对于养殖业非常不利。因此,即使温氏集团推出“公司+养殖小区”经营模式应对此问题,但该经营模式目前仍处在试行阶段,且2020年试行期间,温氏集团生猪销售量以954.55万头位列牧原股份1,811.5万头和正邦科技955.97万头之后,同比有所退步,究其原因是公司管理层追求稳定发展,未及时对土地减少作出有效应对措施和“公司+养殖小区”模式未完全应用于日常生产中。

(二)监管制度不完善。为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效率,“公司+养殖小区”的养殖方式区别于原来的模式,采取智能化养殖。即使是智能化,员工仍有机会将公司配备的优质饲料换成市面上成本低且劣质的饲料,倒卖公司优质饲料赚取差价。另外,药剂等物资同样存在此现象。再者,由于养殖小区装设自动监控,管理人员到现场巡查频率降低,监控管理人员监管力度松懈,导致发生农户在市场价格高于回收价时私自贩卖畜禽,后在外采购次产品滥竽充数或与其他工作者合谋谎报畜禽死亡等情况。

(三)产品质量风险高。由于监管问题,当饲养员饲养时使用劣质饲料、疫苗,虽然公司回收时产品表面符合合同质量要求,但由于未按公司科学步骤和使用科研人员特别配制的饲料,培育出来的畜禽可能暗藏质量问题,同时影响口感和延长畜禽产品生长周期,轻则销售价格下降,重则影响企业声誉。

(四)抗风险能力弱。“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相较于散户养殖在技术、效率和规模化上很有大进步,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自然风险来临时,转移禽畜工程量大、难度高,不管能否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转移产品,损失成本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或公司即使有系列应急方法,成本花费或经济损失也很大。此外,若某一畜禽产品感染病毒,则极可能形成规模性传播,如此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这一养殖方式存在不可抗风险。

(五)造成“质”“量”矛盾。作为规模化养殖的管理模式,为增强行业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凭借公司力量,经营模式不断升级,产生了“公司+家庭农场”等衍生模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温氏集团在技术上取得很大进步,畜禽产品养殖上也发生显著变化。如“公司+养殖小区”,据目前设计,一个20万头产能的种猪场周边可配套4~5个5万头的育肥养殖小区,5万头产能的高效化养殖小区需200~300亩土地,相较一般“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相等养殖面积能够饲养产品数量大大增加,养殖效率大幅度提升。虽然养殖效率提升了,但也说明养殖密度增大。同时,在此养殖方式中存在为缩短畜禽养殖周期滥用添加剂、促生长剂及激素等现象,这都会导致畜禽产品口感、品质和安全水平降低,出现“质”与“量”间矛盾。

四、“公司+农户”模式优化建议

(一)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效率,助力合作农户单批次饲养量,在土地面积不变前提下,依靠技术提升改善饲养规模、设备设施及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尽管劳动力减少,畜禽产品生产率也得以增长;借助合作农户单批饲养效率提升为公司规模扩张提供支持,不断探索屠宰、食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同时,增加副产品产量及销售,如借养鸡之便生产销售鸡蛋,不断拓展业务避免市场规模限制。

(二)加强实物物资监管。为防止实物资产被变卖,公司除安排站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外,还应派人对资产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清查。同时,在与农户签订合作合同前查阅农户其征信系统,了解过往合作记录,选择诚信程度高的养殖户,提高合同中道德条款的执行与处罚力度。

(三)人工与智能结合,提高产品质量。除日常工作人员巡视及不定时抽查外,更该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养殖场实时监控,对一线工作人员加以束缚,保证饲料以及疫苗等物资质量,降低产品质量潜在问题风险性,维护企业信誉。

(四)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公司因地制宜,据实际情况应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除要做好自然灾害预防预判、关注天气预报外,还得在养殖场内部做出管理改制,如通过自动化技术在危险来临前将禽畜批量运送到安全地带,同时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与启动预案流程,加强对员工和农户训练并实时演练,提高员工与农户在危急情况下应急能力和行动效率。做好财产保险规划,为固定资产和畜禽产品购买相应保险,做到风险分散和转移。

此外,对公共卫生监管制度也不能松懈。平日除了给合作农户发放防控措施手册外,还要培训农民疫情防控操作,防止与隔断病毒通过农户携带进入养殖场,在物理上减少外界人流和物流接触。在养殖场增加三级消毒设施,定期给养殖场消毒,对畜禽产品和饲料等要专车专用,集中配送。对于公司,则加强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对畜禽产品监控、饲养和粪便清理,完善畜禽养殖、屠宰和配送业务链,防止畜禽产品在运输中被病毒感染。另外,公司统一给农户提供消毒药剂和消毒工具。

(五)重塑畜禽产品品质形象。对于市场,企业首先要提高专业化水平与管理效率,适当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应对畜禽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其次优化原材料采购模式和饲料配方,降低原材料采购和饲料配方成本,还要提升自身资金周转率和技术优势,以低成本收获高品质产品,适应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化趋势,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从重视生产向重视生产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一体化转化,实现养殖到屠宰、包装、销售的产业链一体化形式。

此外,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和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提高可追溯化管理。依靠绿色科技,减少或杜绝滥用添加剂、促生长剂及激素等行为,通过适当扩大养殖面积或减少畜禽数量降低畜禽产品养殖密度,从而提高畜禽产品口感、品质和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温氏养殖场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温氏股份拟8.1 亿元收购河南新大牧业61.86%股权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温氏7.3亿元增资三项目
温氏股份:预计2019年上市肉猪2 75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