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2023-01-05汤玉婷
□文/汤玉婷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贵州·贵阳)
[提要]预算绩效评价是以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目标作为导向,以预算项目成本为衡量,将预算执行与资金支出情况评价作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统一资源分配和绩效提升,提高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其社会效益。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时还存有诸多问题,影响评价效果。本文基于对预算绩效和预算绩效评价概念进行解读,立足于评价原则和重要性,剖析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为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群众参与社会性事务管理是必然趋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评价是开展预算管理的主要依据,应利用科学有效的评定方法评价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力与效果,使单位依据最终评价结果制定目标和方法。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必须制定明确清晰的评价体系,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透明度,发挥绩效评价的效能,对单位未来财务发展状况提出合理预期,促使单位预算管理部门精准判断形势,及时调整预算编制,使其更贴合社会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预算绩效。从表面理解,预算即指预估财务的手段,此种手段具备法律意义与经济指导作用,往往要依托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形成长远合理的宏观调控计划,服务于国家年度财政收支。从词汇角度来讲,“预算”,既具有预测之意,又包含计算之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预测相对简单,计算则异常困难,它涉及诸多变量,不可预估性大、波动性强,且要高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消除这部分变量,主要因这些变量既能给社会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又会形成挑战,影响着单位未来发展形势。预算绩效是由预算衍生而形成的考核机制,与传统考核类似,由主管部门对单位展开评价,评价涉及诸多内容,如既定预算合理与否;单位预算使用效率是否达到标准;单位效益获得是否满足预期计划等内容。预算绩效具有默认规定,即所有预算金额要在前一年完成,也就是说,必须提前确定使用对象,以单位未来发展目标和既定战略为参考,预算规划与安排均为以上两者服务。可见,预算就是资源实现合理化,合理配置使用资源,提升资源有效使用率,这既是预算最终目的,又是预算最终职责。
(二)预算绩效评价。针对流程来讲,预算绩效评价在预算目标体现后才可评价,复盘预算,利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展开客观评价。为了实现评价最终目标,可借助部分优质模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评价,体现预算成功与否,确定预算完成情况。其重心在于评价把握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标准性与规范性等,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在整改上实现“有的放矢”。现阶段,社会各界已认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与重要性,国家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此项工作,同时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的效能。
二、预算绩效评价原则及其重要性
(一)预算绩效评价原则。预算绩效评价没有固定模式套用与借鉴,但以下四个原则是相关工作者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要遵循的内容:其一,全面兼顾原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不可“顾此失彼”,应最大限度考虑需要评价的各方面,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支出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等,如此才可真正掌握预算管理开展进程。其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完美融合,基于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评价可信度。其三,公平公正原则。即指预算绩效评价以客观事实为基准,评价标准与过程必须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偏不倚,如此才可实现绩效评价最终目标。其四,科学规范基础原则。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十分严谨,在工作开展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流程与制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准性。
(二)预算绩效评价重要性。第一,机构改革发展需要。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政府治理体系,尤其是为了推动现代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应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间的关系,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为广大群众及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第二,单位绩效管理水平提高需要。单位发展主要依靠服务能力与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倘若想实现单位持续发展进步,首先,需要明确单位功能职责,剖析绩效现状,改善影响绩效评价职能实现的错误做法;其次,落实具体工作后,绩效评价可为单位未来工作实施提供重要借鉴,有助于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协助单位员工形成良好正确的绩效意识,推动单位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第三,单位形象树立需要。从内涵角度而言,预算绩效评价主要作用是实现预算编制与执行,其评价工作成果属于具备良好社会收益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在评价公开中,事业单位信息与内部各项工作全面系统呈现给公众,使公众参与到单位监督工作中,对于单位而言,是“阳光行政”的完美呈现,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以及执行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正面形象。第四,预算科学编制与高效执行的必然需要。现如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时,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凸显,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中,这些不足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一)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认知片面化。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主要构成内容,其评价模式和方法,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现实开展进程中,因一些单位预算管理者和领导干部对预算绩效评价了解认知过于片面化,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未充分发挥评价和指导作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单位绩效管理观念陈旧固化,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中,重支出、轻管理,普遍认为绩效管理以编制预算报表及审核预算支出为重点,忽略了预算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二)预算绩效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缺失。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人员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先头兵”,他们如何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高效率地收集信息,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科室,缺少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大部分由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兼任,其对此项工作的系统认知度不够、业务能力不强、专业培训较少,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并且财务工作任务繁琐,在时间分配上分身乏术,导致不能系统、认真地完成此项工作,直接造成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不高,单纯为了完成评价工作而评价,工作推动乏力。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制缺少完整性。针对当前评价制度而言,其评价指标过于抽象和笼统,使得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开展面临诸多阻碍和困难。单位现有评价指标的设定过于注重定性问题,但定量相对宽泛,指标模糊化严重,致使预算绩效评价无法充分反映单位预算执行具体情况。与此同时,单位绩效评价目标一般均集中在预算执行是否与预算编制和相关法律相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预算执行涉及的社会效益问题,导致单位决策制定与整改缺少客观合理依据,不利于政策制定效率与水平的提升,更别说推动单位进一步发展。
(四)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方式单一化。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采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手段相对落后,无法获得科学高效的信息支撑,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精确性与真实性。具体来讲,预算绩效评价一般是根据现场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等模式开展,在评价过程中极易受到社会外界不可控因素干扰,且流程繁琐,使得调查结果缺少准确性,信息覆盖不够全面。特别是针对单位社会效益的绩效评价,实施难度极大,所以必须对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为单位进一步发展提供所需信息。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建议
(一)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重视程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创新发展。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亟须提高内部宣传力度,强化职工绩效评价意识,定期对职工及单位管理者进行系统化培训,以便于单位职工了解单位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明确预算绩效评价要素及实施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发挥牵头引导作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强化素质建设,提高管理能力,了解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与重要性,并将其与职工管理与内部运行相融合。在具体开展中,单位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优化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手段,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公开、透明的竞争氛围,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调动单位职工工作热情和能动性,打造全员参与与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发挥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效能与作用,推动单位向前发展。
(二)完善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制,发挥预算绩效评价效能作用。首先,根据我国《预算法》与相关法律,制定符合单位管制辖区现实情况的预算绩效评价开展细则,将评价环节程序化,强化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以财政部门作为“牵头羊”,构建包含辖区所有行政单位的绩效评价管理架构,落实方向,明晰权责,确定专人专管机制及单位和财政部门衔接机制,确保准确下达预算决策,及时反馈执行效果。其次,评价指标全面化、系统化。评价目标合理是评价指标科学的先导条件。设立评价目标,应依托行政单位职能与行政目标,对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战略进行有效协调,兼顾单位预算管理涉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收益。目标由各单位制定,由预算管理部门完善调整,统筹单位领导及职工代表看法意见,考量群众政策实施反馈,确保符合单位实际与群众需要。以科学正确的目标为基准,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将指标定性和定量并重,汲取以往单位工作和预算管理开展中的经验成果,深入反思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抓关键指标,统筹次要指标,给予不同指标相应权重。最后,提高评价体系执行力度。从本质角度而言,预算绩效评价应贯穿于预算管理工作整个过程,实现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此外,绩效评价工作还应依托监察组织的监管职能,在对预算工作整体执行情况展开考核时,及时发现错误与徇私舞弊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永葆行政部门的政治性和廉洁性,有效填补制度与管理漏洞。
(三)应用多元化预算绩效考核方式,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价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与全面预算均具有周期性,一般会按照年度展开预算编制,制定与其对应的考核目标,可见,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具有联系性和长期性。但是,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效能和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改变自身年终考核方式,应用多元化考核手段。第一,制定与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有关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并确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考核者。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相关领导与管理者无法知晓全体员工工作完成状况,对此,则需要寻找了解员工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专业人士担任考核者,在单位内部成立绩效考核小组,从各阶层职工中挑选优质人才,以预算绩效评价为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从而提高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成效和质量。第二,考核方式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年末和年中结合。同时,也可使用目标管理法,将预算管理不同阶段目标传递给基层职工与部门,在进行预算目标管理时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全方位评价法,系统考核员工业务,分期评价上下级同事与服务对象,真正实现对单位职工的全面测评,以此达到最佳工作成果。
(四)加强单位管理人才团队建设,保证单位人才资源储备充足。首先,定期培训和人才选拔。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就资历较老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与领导干部,单位应开展定期教育与培训,积极更新老员工的预算管理观念,学习现代化预算管理手段与绩效评价方式,了解新型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思想,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其预算意识,积极学习相关制度,同预算管理部门展开高效协调工作。单位在人才选拔上,应注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拒绝知识储备量低或非相关专业个体进入单位预算管理系统,优先提拔道德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工作人员。针对新人培训,单位应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方面,加强新人对实用工作经验的学习与掌握,丰富新人知识体系,提高新人工作质量,以此保证单位人才资源储备充足。其次,同第三方机构合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评价主要在内部开展,虽然具备极高的准确性与借鉴性,但同时也会受到相关利益部门与领导干部的影响,约束职能行使。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同第三方进行有效合作,聘请高校专家学者为单位财政系统运作以及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提出宝贵意见与看法,邀请会计事务所和咨询组织对单位展开第三方审计与评估,协助预算绩效评价的方式调整、内容完善、结论修改。最后,落实在岗考核,针对单位在职评价工作人员开展在岗考核,定期轮岗,强化相关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有能力、有水平制定符合单位业务现实发展状况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和效能。
综上所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重视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效质,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指导分析作用。为了推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开展,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内部相关制度,结合单位工作现实情况与社会群众发展需求设定目标与评价标准,利用高素养人才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而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