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应用的数字鸿沟及法律治理路径

2023-01-05周思涵广西南宁530000

边缘法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鸿沟数字

周思涵 (广西 南宁 530000)

[内容提要]

栖居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应用模式不断创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纳米技术”和“5 G网络”等新科技正乘着大数据的东风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但仍然存在着无法使用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群体,他们难以进行在线支付、云端学习、互联网检索等最基本的通信技术应用。大数据及其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传播使得数字鸿沟不断加剧,也造成贫富差距无法弥合,难以实现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

根据文献的收集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大数据数字鸿沟的探究较少,已经带来深刻的社会公平困境。随着技术治理的进程加快推进,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最大程度地化解数字鸿沟困境,将成为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数字鸿沟的形成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更好解决实践中数字鸿沟的难题,需深入剖析数字鸿沟的产生根源。

虽然国内外现有关于数字鸿沟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有缺陷。一类认为经济因素是其根源;一类认为所有因素综合而致其产生。持经济根本说的学者认为,在数字鸿沟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持综合成因说的学者认为产生数字鸿沟主要包括教育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生理差异等因素。经济根本说忽略了其他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字鸿沟确认的影响,过分夸大经济作用;综合成因说未能将各类因素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占比进行合理分析,使其自身不具有足够说服力。

数字鸿沟通常包括八个方面:全球化进程;收入与财富;教育程度;地理位置;社会职业;种族与语言;性别与年龄;身心健康。通过对各国的多元分析,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被证实是影响通信技术接入和使用最有力的解释变量。收入水平与财富在加剧数字鸿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经济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数字鸿沟的形成还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种族也对数字鸿沟的加剧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印度国内出现的高种姓与低种姓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城乡地理位置不同,也会产生数字鸿沟,例如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明显会比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网络服务。性别作为数字鸿沟的成因之一,多数人认为选择和熟练掌握通信技术的是男性。与非残障人士相比,残障人士在获取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不平等。个体身心健康也会对数字鸿沟造成一定影响。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还因国家而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成因。

各个成因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导致了有无数定义数字鸿沟的方式。例如,一些研究侧重于具体技术,另一些研究侧重于综合技术;此外测试因素的强度和相关变量的使用,如发生率和频率,都因研究而异。

二、数字鸿沟的影响

数字鸿沟对国家和平稳定、区域发展水平、公民权利行使、社会文化多样性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数字鸿沟对社会公平、社会融合、社会和谐有一定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数字鸿沟”,其结果必然是网络参与权、话语权的失衡,更甚者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严重威胁网络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在经济维度上,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政府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导致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公平,扩大原有的贫富差距。

BCG的一份报告表明,在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国家,社区之间的网络连接相对更加容易,从而使这些国家的人口能够通过各类数字业务获得更大的经济份额占比。事实上,在这些地方人口持有的份额比全球平均额大约高出2.5个百分点。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一名孟加拉国代表表示贫穷和不发达国家可能将因缺乏资金弥合数字鸿沟而被抛在全球化进程之后。

新冠肺炎疫情初始,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发布封锁、隔离、限制出行等命令,由此造成学校教育、公共服务和商业运作接连中断,为避免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世界上大约一半的人口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远程医疗、虚拟教室、网上购物、社会交往及线上工作等,显而易见,这些都需要以高速或宽带互联网接入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90%的美国人认为在疫情期间使用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越来越多生活必备事项只能在网上进行,数字鸿沟造成的不平等更加严峻。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9%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可能会面临数字障碍。这些障碍包括在使用手机完成家庭作业时,由于家中没有宽带设备而不得不借助于公共无线网络,以及家中没有电脑造成的窘境。这种被称为“作业差距”的困难影响了超过30%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并且对影响了美国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造成无法计算的影响。足以可见疫情当下在教育方面的数字鸿沟呈更加严峻的形势。

另外据报道显示,多数老年人缺乏“技术使用能力”,即独立地使用设备的能力;超过50%的老年群众表示对设备了解不足,缺乏使用设备的信心。对于像中国这样65岁以上人口占14%,预计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缩小年龄造成的数字鸿沟,并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包容性成果成为关注焦点。

三、数字鸿沟的治理

由于数字鸿沟成因的复杂性,数字鸿沟的治理需要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的协同合作和联合调控。法律制度的发展通常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技术的进步,这种落后在大数据环境下更加显著。通过借鉴他国数字鸿沟的治理路径,可以对中国网络法律规制提出完善措施,聚焦中国社会现象,设计出符合国情的中国法律治理路径。

(一)构建大数据伦理观

为了规范大数据的道德伦理失范,需要新的伦理体系来支持,并对其进行调整以适应法律规制,从而实现大数据及其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开放与共享是大数据未来的趋势,要缩小数字鸿沟、共享信息资源,首先需要遵循公平、共享、无害、互惠、兼容、知情同意等原则。我国于2021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明确指出,“数据处理”应当“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并“与公共道德、道德规范相一致”。如果把法律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那么伦理规范就是指导人们思想的纲领。唯有道德伦理规范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并与法律制度相适应,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数据基础设施

由于各群体在信息可及和使用方面存有很大差异,要缩小这种差异,就需要制造可以让人们平等接触数字技术的契机。在我国,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首先应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其次,在数据基础架构技术支撑上,可以采用纵向贯通化、横向平台化、跨国界网络化、供应数据化等方式。数据基础结构既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和调用,又包括数据资源的管理。再者,国家应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将可公开数据作为公共资源,合法、有序地向群众开放。同时还需以政府为领导,发挥其监督和协调作用。最后,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问责制度也需配套完善。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数据公开、数据安全、数据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层面应最先作出行动,加强对大数据的规划并加快发展大数据的策略。针对大数据生态环境、技术发展目标、核心技术突破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其次,各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保护数据的法规,推动大数据的研发、交易、保护等立法,明确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权利与义务,使数据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大数据的开发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数据监管体制立法的进程,建立健全的数据监督制度,其中包括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和约束、专门的网上监控站点设置、可行有效的举报机制等方面,以此激发全民参与到大数据的监督中来。

(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

对大数据技术势不可挡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进行规制,明确其技术发展伦理和方向,确保技术朝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满足需求,又要有约束,要把“制约”要素渗透到“发展”概念中。

只有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正面价值,才能实现大数据技术真正为人们所用。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正致力于通过与中兴通讯合作推出面向老年人的5G智能手机来缩小因年龄产生的使用技术差距。2021年,京东发布了一款配备远程协助功能、同步照片共享和快速医疗咨询等服务的手机。京东认为,他们的5G服务有助于将老年人与家人和数字世界联系起来。2020年,京东通过有关如何使用数字设备的培训计划将老年消费者与在线购物平台联系起来。这类科技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达到缩小数字鸿沟中的年龄差距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数据收集者与数据提供者间的紧张关系。

在大数据技术发展方向还可以从创新数据安全技术入手。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网络信息安全设施如IDS、漏洞扫描系统、反病毒系统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数据销毁、动态密码保护、分布式访问控制、网络攻击追踪等数据访问与审核技术仍待加强。为保证网络节点数据的安全性,需对网络相关的网络环境进行技术控制和法律规范,从而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效果。

猜你喜欢

鸿沟数字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中老年农民工 如何摆脱数字鸿沟窘境?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数字
答数字
鸿沟为界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