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体育赛事运营策略
2023-01-05朱晓君
□文/朱晓君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提要]自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包括体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国于2021年成功举办了首个疫情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并做到“零感染”的壮举。研究表明:在后疫情时代举办体育赛事要以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通过科技赋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经济保障以及建立一系列应急预防预案等,为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奠定优良基础。
2020年初,全球大范围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中国也波及在内。受疫情影响,体育赛事一度遭到推迟甚至取消。2020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办,然而在举办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奥运村运动员集体感染现象,并且此次奥运会“零观众”,给东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体育产业链条受到影响。相比东京奥运会,我国于2021年9月15日至27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首个国内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顺利举办并做到了“零感染”,这为后疫情时代体育赛事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赛事的影响
(一)体育赛事无法正常进行。疫情的爆发,导致我国开始停工、停产、停学,包括体育赛事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举办推迟甚至取消,国内外体育赛事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2020年,我国部分推迟或取消的大型体育赛事如下:原定于2020年3月13日至15日在南京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推迟到2021年3月举行;原定于2020年5月在成都举行的铁人三项混合接力奥运资格赛将在西班牙举行;原定于佛山举办的女篮奥运会资格赛将在塞尔维亚举办;原定于武汉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拳击资格赛推迟至3月3日至11日在安曼举行;原定于4月29日至5月3日在厦门举办的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四星级分站赛取消;原定于3月30日至4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延期举办;原定于在中国内陆举办的各项WTA和ATP赛事将不再举办;等等。
国内体育赛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就冰雪运动来说,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国约130个冰雪运动取消,这对正处在迅速发展期的冰雪赛事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对于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随着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相关机构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我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和产业已经复工复产。2020年5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一篇《体育总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谨慎、安全、有序地恢复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但是对于国际性和全国综合性的体育赛事仍坚持不举办的原则。从文件可以看出,一些小型体育赛事开始逐渐有序恢复,但对于聚集性的大型体育赛事来说仍处于不利阶段。
(二)体育赛事经济效益降低。随着近几年马拉松在我国广泛兴起,马拉松产业发展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受到突发疫情影响,全国已有数十场马拉松取消,预计损失将达到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国最大体育赛事之一的CBA联赛,受疫情影响,19-20赛季被迫延期,经济收入遭受巨大损失。以南京同曦篮球俱乐部为例,该俱乐部在疫情期间几乎没有赞助商和门票收入,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中,亏损5,802,911.54元,只收到CBA联赛分红的1,000万元,较2019年上半年减少了1,444万元。甚至有些俱乐部在经济压力下,面临解散的危险。
(三)体育人口增加,线上体育飞速发展。《体育总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单位要继续通过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疫情下,线下体育活动难以大范围开展,这就使得线上体育活动成为后疫情时代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选择,2020年初,我国能够参与线上运动的人数高达16万人。线上体育赛事由电子竞技发展而来,并在马拉松上不断完善。在2020年太原马拉松赛事的第一阶段,则以线上赛为主,参赛者没有限制,只要完成报名组别的相应公里数即算完成比赛。诸如此类的线上体育赛事还有泰山国际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北京市民飞镖线上赛、全国体育舞蹈网络锦标赛、江苏省轮滑技能线上一分钟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参与人数也由数百人到几十万人不等。疫情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健康,人们对运动增强体质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厚。根据健身软件Keep的数据,疫情期间我国用户的运动时长平均每次36.2分钟,比2019年翻了将近一番,运动直播的累计覆盖人数也突破5,650万人次。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疫情下得到激发,全民健身也进一步得到响应。
二、疫情时期我国体育赛事运营策略
(一)采取多方位举措,确保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确保体育赛事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自21世纪以来,历届奥运会都给举办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但疫情却使得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而且是“零观众”。据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东京奥运会累计投入成本已超过1,278亿元人民币,受疫情影响,空场举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约1,420亿元人民币,由此日本政府遭受巨大财政压力。同样,我国体育赛事的延期或者取消,也给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一些俱乐部由此可能解散。因此,举办体育赛事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还要确保有经济保障,在举办过程中能够得到经济上的收益。十四运会是疫情以来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本次全运会本着“节约办运”的运行方针,总投资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可见体育赛事的投资之大。尽管花费巨大,举办方西安通过十四运会的开展实现了带动作用,进一步活跃了该市体育产业经济。
1、门票类收入。在以往各类体育赛事中,会设有各种门票,可以说门票的销售就是体育赛事运营下经济保障的一大方面。在东京奥运会中,只有三场比赛设有门票,观众可以现场观看,其余均是电视转播。而在十四运会中,门票采取“实时销售、先到先得、售完为止、实名购票、一票一证”的销售政策,虽然设有门票,但是先到先得、售完为止的销售政策往往会激发观众的购票积极性,同时实名购票和一票一证,也符合常态化下疫情防控要求,在减轻防控难度的同时,又满足了群众观看体育比赛的需求。通过售卖门票,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2、体育赞助。赞助作为活动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它在体育赛事经济保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更需要赞助商的支持。十四运会中,官方赞助商11个、合作伙伴7个、供应商32个,他们为全运会提供了进一步经济保障,促进了全运会的举办。
3、媒体直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在体育赛事中越来越少见,相反随着数字媒体的广泛普及,它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价值和用途越来越大。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参与线上体育运动以及观看赛事直播,这样举办方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赛事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在十四运会中,央视频、CCTV5、CCTV5+以及咪咕视频等都进行了相应的赛事直播,这不仅增加了全运会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经济收入。
4、授权商品。授权体育商品也是体育赛事运营收入的一大来源。因为疫情人们可能无法到现场观看体育赛事,而赛事举办方通过设置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在满足人们对体育赛事特殊情感的同时,又宣传了活动增加了经济收入。在十四运会中,以官方特许商品为纽带,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大赛等形式,进一步活跃了体育经济。
5、筹款/募捐。与体育赞助商不同的是,筹款、募捐在经济收入上不会有所回报,但作为体育赛事经济来源的一大方面,其作用不容小觑。在疫情下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追求增加,体育经济开始稳中向好发展。通过向社会募捐,可以进一步缓解举办赛事的经济压力。十四运会上,为了确保赛事圆满举办,西安上善公益慈善基金会成为本次全运会的公益募捐接收方,向社会发起公益募捐倡议。
(二)打造“云体育”,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疫情导致体育赛事举办减少,线上体育成为人们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赛事(运动)直播、短视频等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传播信息,普通大众在体育上的参与感增加。从我国第一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的天津全运会,到如今继续向体育群众爱好者敞开大门的陕西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在比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十四运会上,在群众体育中首次设立展演项目,比赛方式也是综合眼下疫情形势采取了线上参赛、线下评奖的方式进行,人们可以对作品进行投票、分享和评论。这种比赛形式不仅增加了普通体育爱好者的参与感,也更体现了疫情下促进全民健身和全面健康的主旨。不仅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激励了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掀起了全民健身的一股热流,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全运氛围。
(三)建立信息化系统,助推体育赛事发展。2018年,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实施大数据行动,在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加大,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各行各业。在疫情下,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还能进一步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十四运会第一次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国家级的大数据化运动信息系统,并应用到了本次比赛的各项业务中。此次比赛设有信息化系统2个,其中“挂图作战系统”是赛事的“智慧大脑”,通过视频会议、数字固话等信息化能力,为十四运会赛事提供全程指挥、培训保障等服务,是组委会的“信息中枢”;“应急指挥系统”则是为现场指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即时通信。在防控体系上,陕西移动运用数字孪生能力对十四运会重点场馆进行三维立体建模,构建了全域智能的立体化安保防控体系,为十四运会架起了一张“安全保障网”。在体育赛事观看上,陕西移动利用5G+AI+VR等新技术,创造了多种智能的观看方式。以科技赋能智慧体育,在后疫情时代,体育赛事运营更应以信息化服务为主,通过网络科技构建一张更加安全的智能防控体系和运营体系。
(四)建立预防、应急预案,确保参与人员安全。2020年东京奥运会确诊病例的出现给东京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财政压力,因此确保参与人员的健康安全是体育赛事顺利开展的前提要求。无论是封闭复赛还是空场举办,都需要认真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当前的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定期核酸检测等方式,实时监测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十四运会中,举办地西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印发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西咸新区执委会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布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在此通知中,要求各级各类部门、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以防面对突发的重大意外事故。在疫情防控方面,所有运动员、技术官员和记者需要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赛前进行7~14天的封闭管理,并进行健康打卡,还要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观众也要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健康打卡,在赛前72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观赛当天出示有效证件、门票及核酸检测证明,按要求在指定区域就座;其余工作人员要每隔48小时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十四运会严管严控,做到了“零感染”,为疫情下体育赛事的举办树立了榜样。因此,作为聚集性的项目之一,体育赛事在开展前要建立一系列预防、应急预案,严把防控关,在确保参与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有序开展体育赛事。
三、结语
十四运会是我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国内重大赛事,它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乃至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可靠经验。陕西全运会不仅是一场疫情环境下的体育盛宴,也是一场疫情环境下全民参与和共享的聚会。全运会的举办证明了在疫情环境下我国能够安全有序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运营树立了典范。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要借鉴十四运会的经验,建立赛前各种应急预防管理机制,以应对比赛过程中的重大突发事故;还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借助科技手段,利用信息化服务,通过打造“云体育”,确保体育赛事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保证体育赛事的经济支撑,以经济带动体育赛事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