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谈兵”新论

2023-01-05杜燕波

军事文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纸上谈兵赵括贬义词

“纸上谈兵”,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贬义词。它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密切相关— 《史记》记载,熟读兵书的赵括不善用兵,接替父亲赵奢指挥后,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大将白起,数十万赵军将士惨遭坑杀。由于那场战争规模宏大,且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赵括被人们鄙夷了上千年。后世常用“纸上谈兵”指代那种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本主义。

然而,如若摒弃历史感情色彩,“纸上谈兵”实际上应作为一个中性词。和平时期任何谈兵论道不都是纸上谈兵么?严格意义上讲,无论是军事学术,还是作战推演,本质上都属于纸上谈兵。甚至可以说,纸上谈兵非常必要,它是和平时期人们研究战争、认识战争、准备战争所必须经历的理性思考过程。

从这个视角看,问题不在要不要纸上谈兵,而是必须纸上谈兵;不在纸上谈兵对不对,而在于纸上谈兵谈得好不好、是否贴合实际、是否利于备战打仗。马克思唯物主义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却是个特例,它往往没有战争实践检验的余地— 战争一旦爆发,通常留给人们的便只有接受胜败结果了。相反,兵家更应当牢记的是《孙子兵法》的千年忠告:“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换作民间谚语,则为“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毛泽东则将“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列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

纵观古今中外,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往往是那些在和平时期纸上谈兵谈得好的;相反,失败方则是那些纸上谈兵谈得差的。至于纸上谈兵的标准,至少应当有两条:一是实践性,就是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客观地评估未来威胁,是否基于既有或可及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及整个军情国情;二是逻辑性,就是看是否遵循逻辑,是否符合基本的辩证法与逻辑推理。简言之,贴合实际的、遵循逻辑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纸上谈兵赵括贬义词
赵括很忙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永禄尸骨 不仅是“纸上谈兵”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存心有天知
纸上谈兵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你知道“纸上谈兵”的来历么?
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