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评价研究

2023-01-04饶志广

四川水利 2022年6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降雨量径流

饶志广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水利局,江西 南丰,344500)

0 引言

近年来,南方城市水源区上下游用水矛盾需求突出,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尤其是突发的极端降雨天气,对水库水量泥沙的影响重大[1]。针对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减水减沙作用已有较多研究[2-4],如采用“水文法”和“水土法”等方法进行流域减水排沙效应评价,为水域减水降沙效应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5-7]。传统水土流失治理长期依据“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理念,尽管在减沙效应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更多地适合用于黄土高原、北方丘陵沟壑区等水域较为贫乏区[8]。我国南方地区,不管在地质结构和气候环境下都与北方存在较大不同,尤其是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场次暴雨和强降雨较多,短时间内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因素对水域的土壤侵蚀影响不同[9-10],目前针对南方红壤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研究南方某一红壤区在不同雨强、雨量级别下的降雨特征与产沙间的关系,以揭示大暴雨对南方红壤土侵蚀规律,为南方水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南丰县抚河流域内,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均气温14℃~22℃,年均降雨量约1480mm,雨型多为暴雨、大暴雨,降雨历时短,强度大,20年一遇最大降水量为136mm,汛期4-9月占年径流总量80%以上,7、8月份最高,10月以后逐渐下降。流域地区植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热带常绿季雨林为主,次生林为针叶稀疏群落,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玉米等。地形地貌为土石质丘陵区,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特点,地面坡度25°~35°占25%,土层坡度差异较低,流域表土以红砂岩丘陵台地为主,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土次之。红砂岩颗粒较均匀,胶结力较弱,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水蚀作用下,形成不同形态岩溶地形,易造成土壤侵蚀。由于年内和年际降水量变化大,流域洪、涝、旱、咸自然灾害频繁。

1.2 研究方法

根据项目区自然环境和水土保持措施类型,设置5个标准径流小区,分别为次生林、稻田地、人工林地、灌木地、大豆地,各径流小区特征见表1。

表1 各径流小区布设

将自记雨量计(型号:JDZ-1,中国仪器仪表公司)装设在各径流小区观测降雨量,每6h记录雨量资料,并利用Rain Record软件分析降雨特征因子,包括降雨强度、I30、I60指标,采用Model悬移质泥沙测定仪测量各小区的产沙量。

2 结果分析

2.1 降雨量变化特征

2018-2020年抚河小区流域共降雨382场,各年份的降雨量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年度降雨量分布

其中2018-2020年 降 雨 总 量 分 别 为852.6mm、836.6mm、1032.6mm,侵蚀性降雨量分别为526.6mm、326.5mm、526.6mm,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分别为63.72%、36.63%、63.72%。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年度变化方面,每年9月降雨量变化最明显,3-4月变化较低;季节变化方面,降雨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和秋季。

2.2 侵蚀性降雨等级

根据相关研究标准将抚河流域降水量划分为7个等级[11],见表2所示。在2018-2020年期间,1#~5#径流小区发生侵蚀性降雨分别为52、60、31、42、26次,侵 蚀 性 降 雨 量 分 别 为1529.1mm、1462.4mm、1100.6mm、1375.3mm、642.3mm。随着降雨级别的增加,侵蚀性降雨次数呈现出跳跃式变化。在0~50mm降雨级别时,侵蚀性降雨次数、降雨量与降雨级别表现出正相关性,在更高降雨级别中降雨总次数减少,但侵蚀性降雨次数增加,一次较强降雨往往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10mm~50mm降雨等级时,1#、2#、3#、4#径流区的侵蚀降雨场次分别为33、39、20、29次,占总侵蚀性降雨场次为63%、65%、64%、69%,5#径流区在5mm降雨级别时就发生严重侵蚀性降雨。当降雨量大于50mm后,降雨引起土壤侵蚀达到100%,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表2 不同降雨等级的降雨特征分析

2.3 降雨等级与产沙量关系

降雨和下垫面是影响坡面产沙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降雨等级下的径流区产沙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稻田地和大豆地径流区平均产沙模数明显高于次生林地、人工林地和灌草地。降雨量0~50mm等级时,次生林地和灌木地产沙量变化较小,大豆地产沙模数随降雨量级别的上升而增大,玉米地产沙模数随降雨量级别上升呈现出凸形分布。人工林地径流区产沙模数随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出不均匀变化规律,但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比较几种典型径流区的产沙模数,当降雨量等级大于10mm时,稻田地、大豆地的径流区出现严重的侵蚀,而降雨等级达到50mm时,灌木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显著,次生林在不同降雨等级下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同一降雨和坡度下,地表覆盖类型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其中顺坡种植大豆最易发生土壤侵蚀,其次为稻田地,顺坡种植难以含蓄水源,但对泥沙冲刷作用较小。

图2 不同降雨等级的降雨特征分析

2.4 降雨特征与产沙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沙量相关性进行分析,20mm/h~40mm/h降雨等级仅发生一次,因此,不考虑该数据的关联特征,获得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沙和降雨特征相关系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当降雨强度0~5mm/h时,1#径流区产沙量与降雨量和I60呈现出显著关系,其他降雨特征指标下的径流区产沙并未表现出显著关系;2#径流区和3#径流区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沙指标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关系,4#径流区产沙与降雨量便显出极显著性,5#径流区产沙量与降雨等级表现出显著性关系。可能是2#径流区以大豆植被为主,大豆根系发达,随着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度增加,能够发挥一定的拦蓄截流作用;5#径流区主要以顺坡沟垄方式来种植大豆,当遇到降雨天气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降雨强度在5mm/h~10mm/h时,2#径流区产沙量和降雨量、降雨历时、I30、I60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此时径流区主要受降雨量、历时,I30和I60指标的影响。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当降雨强度在0~5mm/h时,1#径流区和降雨量、I60呈现正相关,6#径流区产沙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对于2#径流区,降雨量小于5mm/h时,降雨历时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当降雨强度5mm/h~10mm/h时,产沙量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和、I30、I60呈显著正相关;对于4#径流区,降雨强度0~5mm/h,产沙量与降雨量呈相关性,5mm/h~10mm/h,产沙量与I60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对3#径流区并未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影响3#径流区因素可能是下垫面条件或其他因素,由乔木类植被具有很强的林冠截流作用,而灌木类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较低,尤其是在降雨频繁的南方地区,随着降雨量增大,灌草类植被的拦截泥沙作用逐渐下降,水土保持效果减弱。

3 结论

(1)相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覆盖度不同对土地在拦截泥沙和雨水入渗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土壤侵蚀变化,顺坡种植水稻最易发生土壤侵蚀,其次为大豆地,顺坡对于雨水的拦截效果较差,但泥沙的冲刷相对较小。

(2)频繁的小型降雨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远低于大暴雨,耕地对土壤的扰动作用较低,因此在预防水土流失过程中,针对大暴雨的土壤侵蚀作用做重点考虑,尤其是在耕地径流区,往往形成较大的土壤侵蚀。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降雨量径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陕西省汉江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基于RULSE的九寨沟县地震后土壤侵蚀定量分析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探析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岗托土壤侵蚀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