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下肢肌力及损伤状况研究

2023-01-04史文亚董必凯赵天一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肌群肌力田径

史文亚 董必凯 赵天一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第一条,田径运动定义为“田径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以及比速度、高度、远度的运动项目”,是一项综合型的运动项目。其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为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成为田赛;田径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肌肉的力量和速度,且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水平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心理技能水平等。

根据李茂鹏学者的研究 《短跑运动员大腿后肌群损伤的成因与康复练习》可知,下肢后肌群是跑动中的主要的屈肌群,它主要包括由半健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组成的大腿后肌群以及由腓肠肌、比目鱼肌组成的小腿后肌群。此外,许多专家和教练员认为下肢后肌群是短跑运动员的一个薄弱环节,且大部分短跑运动员下肢大腿屈伸肌力量不平衡,而仅有一些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前后肌群的力量相对较为平衡。在跑进过程中,大腿的前后肌群一方用力,另一方则起到一个缓冲、制动和延缓运动的作用,因此若下肢前后肌肉力量不均衡,可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是否不单单是短跑运动员,大部分的田径运动员都可能存在下肢后肌群力量薄弱而导致后肌群的损伤的现象呢?且目前对田径运动下肢前后肌群力量特征相比较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进行下肢前后肌群肌力测试以及运动损伤相关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广西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下肢前后肌群肌力特征以及运动损伤情况,从而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广西大学生高校田径运动员下肢前后肌群力量比例达到最优,从高提高运动成绩并防止运动损伤。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西地区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下肢前后肌群力量。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国内中文数据库内搜集田径运动员下肢前后肌群力量特征及运动损伤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背景基础,确定研究目的,以此设计研究方案,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从而获取相关研究结果。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进行下肢运动损伤状况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分析田径运动下肢运动损伤特征以及损伤原因。此次总共发放132份问卷,共回收122份,回收率达到90%以上。

(3)实验法。

利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对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65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下肢前后肌群力量测试,收集肌力测试数据,并对下肢前后肌群力量、左右下肢的前和后肌群力量进行比较。

(4)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测试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及组内结局指标的差异性。

2、实验过程

2.1、受试者

根据表1可知,所招募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20.0岁,平均体重为70.5kg,平均身高在170.2cm。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特征

2.2、实验仪器

本研究需要简易量角器、日本GT-310肌力测试仪、粉笔、硬垫等实验仪器,以完成对受试者的肌力测试。

2.3、实验操作步骤

(1)对受试者下肢肌力测试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在合适的墙面上利用简易量角器画上30°和60°角,以测试受试者左右下肢前肌群分别在30°和60°角度时进行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力;

(2)在测试时,将GT-310肌力测试仪放置在受试者下肢小腿前测,且让受试者的左右下肢分别在30°和60°角度时进行等长收缩,并尽最大努力发力坚持6s,为一次肌力测试,间歇3s后再进行第二次测量,需要收集受试者的左右下肢分别在30°和60°角度时最大发力的3次测量值,最后取其平均值;

(3)测试受试者左右下肢后肌群力量时,让受试者俯卧在垫子上,将GT-310肌力测试仪放置在受试者下肢小腿后测,使左右下肢分别屈曲90°进行等长收缩,并尽最大努力发力坚持6s,为一次肌力测试,间歇3s后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样的,总共测试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

3、实验结果

3.1、问卷调查结果

从表2可知,广西部分高校田径运动员中80%具有运动损伤的情况,且受伤的部位大部分集中在下肢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踝关节受伤占50%,膝关节受伤占25%,腰部受伤占25%,肩关节受伤占17%,腕关节受伤占8%,其他部位受伤占25%;肌肉损伤主要以下肢后肌群损伤为主,占67%。前肌群损伤占42%;急性损伤占50%,慢性损伤占50%;对于损伤的时间来说,训练时损伤的占80%,比赛时损伤占25%;对于损伤的程度,达到重伤程度的几乎为0,微伤程度占17%,轻微伤占程度25%,轻伤程度占58%;此外,83%的受试对象并非在训练中因身体疲劳而导致损伤,而17%的受试对象是偶尔在训练中因身体疲劳而导致损伤的;58%的受试对象偶尔在训练中因超负荷运动而受伤,42%的受试对象不是因在训练中因超负荷运动而受伤;50%的受试对象在比赛时运动损伤是因心理因素,8%运动损伤是因训练因素,身体素质因素和技术因素各占50%,环境因素占17%等。据此判断,广西部分高校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由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素导致下肢后肌群发生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表2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3.2、肌力测试数据结果

从表3可知,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前肌群肌力在30°时等长收缩所产生的最大肌力分别平均为210.2N和235.0N,且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左下肢和右下肢前肌群在30°时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肌力相当。

表3 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前肌群在30°时的肌力(单位:N)

从表4可知,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前肌群肌力在60°时等长收缩所产生的最大肌力平均值分别为237.4N,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左下肢和右下肢前肌群在60°时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肌力相当。

表4 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前肌群在60°的肌力(单位:N)

从表5可知,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后肌群肌力进行等长收缩所产生的最大肌力平均值分别为202.6N和203.4N,且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左下肢和右下肢后肌群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肌力相当。

表5 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后肌群肌力比较特征(单位:N)

从表6得知,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左下肢前肌群肌力与左下肢后肌群肌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值分别为237.4N和202.6 N,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田径运动员左下肢前肌群60°肌力和左下肢后肌群肌力的比较(单位:N)

从表7得知,同左下肢前后肌群肌力特征相同,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左下肢前肌群肌力与左下肢后肌群肌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值分别为237.4N和203.4 N,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肌力平均值比较可知,在田径运动员中确实存在下肢前肌群肌力大于后肌群肌力的现象。

表7 田径运动员右下肢前肌群60°肌力和右下肢后肌群肌力的比较(单位:N)

4、讨论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短跑运动员的下肢后肌群较为薄弱,因此猜想田径运动员的是否也有下肢后肌群薄弱的现象。本研究发现广西部分高校田径运动员左右下肢前肌群在30°和60°时等长收缩所产生的最大肌力无显著性差异,且左右下肢后肌群等长收缩所产生的最大肌力也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左右下肢前后肌群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肌力测试发现田径运动左右下肢前肌群肌力大于后肌群。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损伤的部分多发生在踝关节和膝关节。刘振堂学者在《田径运动员下肢损伤的原因与预防》的文章中表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膝关节一般是在屈曲位(130°-150°)屈伸、扭转和发力,而这个角度恰恰是膝关节的解剖弱点,关节稳定机能相对减弱,使关节有轻微的内外旋和内外翻的不稳定因素,因为较容易损伤。预防膝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重视带动膝关节运动的相关肌肉的训练,例如,股四头肌、大腿三头肌等;(2)在训练和比赛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3)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动作反应迟钝,应终止基本部分练习;(4)若运动动作不协调,应终止相关的训练。而踝关节损伤主要以外侧副韧带受伤为主,原因是内侧副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较细密而强韧,力量大于足外翻肌群。预防踝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平时应重视踝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负重提踵、跳绳、足尖走等练习;(2)在保证技术动作正确的前提下,进行多次重复练习,会提高踝周围肌群的力量以及各个关节韧带的强度,起到保护脚踝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80%田径运动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是发生在训练期间,且多发生在小腿部的踝关节,这一研究结果与许大学等学者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的结果一致。此外,通过问卷调查也分析到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偶尔是超负荷运动而引起的,但由于身体疲劳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的几率较低。因此,高校教练员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教学训练内容与运动负荷的制定要合理、科学。教练员要善于专注运动员易发损伤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训练内容安排要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符合远动员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不同运动员的性别、年龄、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个性化制定训练方案,避免训练中的超负荷运动所引起的损伤。

目前,本研究发现广西高校部分田径运动员下肢损伤50%为急性损伤,50%为慢性损伤,应一帆等学者指出急性损伤是在突发状况下出现的突发病症,而慢性损伤可能是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导致发展成慢性损伤,也有可能是平时训练强度较大从而引发的慢性损伤。预防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的发生,要求田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应重视准备活动,加强技术动作训练,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调整最佳身体状态,且在训练结束后要注意恢复放松。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心理因素也易造成下肢损伤,在比赛、训练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许多运动员会有紧张、厌倦等情绪,这会对运动成绩、训练水平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据调查,在心理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生的运动损伤的事件要比心理状况良好的多。过度紧张会导致肌肉僵硬,动作迟滞,厌倦心理下容易精力不集中,动作无力等情况都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另外,对预防损伤的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在练习或训练时,急于求成,忽略了动作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细节等情况也都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因此,田径运动员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他们的麻痹思想,积极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除此之外,教练员应将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和技能传授给运动员,并加强运动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交流,增强田径运动员保健意识和自我检查的能力。安全的保护和友好的帮助可增强田径运动员学习信心和消除担心受伤的顾虑,为运动员的动作定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先前的研究以及推测,发现田径运动的下肢前肌群肌力大于后肌群肌力,前后肌群力量不均衡,且后肌群更易发生损伤。目前,刘振堂等学者在《田径运动员下肢损伤的原因与预防》中指出运动员下肢前后肌群肌肉力量不均衡是造成后肌群损伤的最主要的原因。孙健等学者表明在人体跑动过程中,大腿后肌群的力量应接近于前肌群的力量,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由此可见,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下肢后肌群的训练,教练员应该有目的、按比例的对大腿后肌群安排强化训练,以求保持前后肌群力量均衡。另外,田径运动员下肢后肌群的损伤康复也是重中之重。李茂鹏学者等指出大腿后肌群康复训练分为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后期以及康复训练结束期。康复训练早期主要以功能恢复为主、轻重量力量训练为辅,康复训练中期主要是力量训练、适当加入耐力以增强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后期主要是力量耐力的平衡发展训练,康复后期着重受损部位训练,全面恢复运动能力。

最重要地,要加强医务监督与自我保护。教练员要定期为田径运动员进行体格检查,对于有慢性病史的运动员,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长期的体格检查。如,参加国际田联举行的分站大奖赛前后,还要对运动员进行复查,以了解运动员身体在体育训练和比赛前后的变化,坚决禁止重病者和不合格的运动员参加剧烈的运动和比赛;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应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检查,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还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学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的发生。

5、结论与建议

根据此次针对广西部分高校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下肢前后肌群肌力的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发现,田径运动员确实存在下肢前后肌群力量不均衡以及下肢后肌群损伤的问题,且下肢前后肌群力量不均衡是下肢后肌群易于损伤的潜在因素。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要科学训练,尤其是重点关注下肢后肌群的训练,使下肢前肌群与后肌群肌力保持均衡,预防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肌群肌力田径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