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运动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干预研究

2023-01-04张增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幅度肌力脊柱

张增佳

(郑州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下简称L3横突综合征)是骨科、康复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经常会诱发腰、腿等部位疼痛。L3横突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导致L3横突出现无菌性炎症,压迫刺激腰脊神经,引起慢性腰部疼痛,多以第三腰椎横突处较明显的压痛为主要特征,亦称L3横突滑囊炎或L3横突周围炎,是腰方肌与腰大肌在L3横突附着处的慢性炎症所致。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经济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拉伸练习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麦肯基自我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招募22例单侧L3横突综合征患者参加康复实验研究,均为单侧疼痛,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好发于从事体力活动的青壮年;(2)患病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3)没有L3横突综合征手术史等情况;(4)L3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压痛;(5)腰部侧屈、前屈或旋转时L3横突尖部有明显的疼痛;排除标准:(1)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肿瘤及腰椎结核等患者;(3)既往有躯干、髋膝踝足等下肢关节的急慢性损伤史;(4)不能完成测试及训练过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

性别(男/女)组别V A S评分身高(c m)年龄(岁)9.9 1±5.2 6疼痛侧(左/右)O D I评分5/6 2 1.9 1±1.8 1 4/7 1 7 0.5 5±1 0.1 1 5 3.4 5±1 2.8 6对照组(n=1 1)5/6观察组(n=1 1)2 2.5 5±2.2 1 4/7 1 6 9.0 9±8.3 0 5 3.1 8±1 5.7 0 9.5 4±4.5 4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核心训练方案,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观察组与对照组训练频率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

(1)核心训练方案。

本实验采用肌肉离心训练结合拉伸训练来锻炼脊柱核心肌群,以期平衡脊柱周围肌力、活动度,达到治疗L3横突综合征的目的。每个力量训练动作,根据节拍器提示,动作向心阶段1.5s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离心阶段用4.5s从终点位置回到起点位置,动作速度平缓,每组做8个,共3组,组间间歇1min。

①脊柱前屈肌力量训练

采取瑜伽球上仰卧起坐进行。患者两脚固定在地面上,腰部和臀部接触在瑜伽球上,两手虚放于头两侧,前两周徒手在瑜伽球上训练,后两周增加2kg的沙袋作为负重,两手抱于胸前。

②脊柱后伸肌力量训练

采取瑜伽球上俯卧挺身进行训练。患者俯身于瑜伽球上,双腿伸直,髋部支撑于瑜伽球上,两手虚放于头两侧,动作中躯干保持伸直,训练人员固定患者的双脚。

③脊柱侧屈肌力量训练

根据腰大肌腰方肌的起止点情况,在多具人体骨架上进行测量,明确腰大肌肌拉力线在水平方向与冠状面大约呈10°夹角,腰方肌肌拉力线在水平方向与冠状面大约呈30°夹角。侧屈肌力量训练按患者L3横突综合征的发病部位区分为健侧和患侧(疼痛侧),分开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健侧按水平拉力方向进行训练,患侧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拉力方向夹角进行训练。采用药球进行训练:第一周用1kg重药球,第二周用2kg重药球,第三周用3kg重药球,第四周用4kg重药球。

患侧腰方肌训练方法:患者身体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略朝外侧,双手持1kg重药球,手臂伸直,躯体按照地面指示线向健侧的前外方30°用4.5s的时间以缓慢的速度做最大幅度的侧屈,然后用1.5s的时间将药球提起,恢复到起始姿势。

患侧腰大肌训练方法:患者身体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略朝外侧,单手拎1kg重药球,手臂伸直,躯体按照地面指示线向健侧的后外方10°用4.5s的时间以缓慢的速度做最大幅度的侧屈,然后用1.5s的时间将药球提起,恢复到起始姿势。

健侧侧屈肌训练方法:患者单手拎药球,与身体冠状面平行做侧屈,4.5s的时间以缓慢的速度做最大幅度的侧屈,然后用1.5s的时间将药球提起,恢复到起始姿势。

④脊柱前屈肌拉伸训练

患者俯卧在瑜伽垫上,双脚并拢,脚背紧贴于地面,双手置于两肩旁边,然后将上半身抬起,手臂伸直,保持10s,然后回到俯卧位休息5s,重复5次为一组,在力量训练前后各做一组。

⑤脊柱侧屈肌拉伸训练

患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立与肩同宽,患侧一侧的肘关节曲至极限抬高置于脑后,健侧手抱着患侧的肘关节,身体向健侧侧屈到最大幅度,保持10s,然后回到中立位,5次为一组,力量训练前,健患侧各做一组拉伸,力量练习后患侧拉伸两组,健侧拉伸一组。

(2)麦肯基疗法。

①第一组动作

a.俯卧位。俯卧平躺,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头部向舒服的一侧转动,保持2min;

b.俯卧伸展运动。患者将双肘置于肩膀下方,将上半身支撑起来,前臂与上臂呈90°夹角,身体尽可能的放松,保持2min;

c.俯卧位重复伸展。身体呈俯卧位,双手置于肩膀下方 ,用力将手臂伸直,将上半身撑起来,髋部接触在理疗床上 ,支撑最高处保持2s,再还原到起始俯卧位姿势,做10次;

d.平躺弯曲运动。患者仰卧在理疗床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为起始位置,然后双腿屈膝上抬,双手抱住膝关节,尽可能使膝关节向胸部方向靠拢 ,在最大幅度保持2s,再缓慢回到起始位置,做6次;

e.俯卧位重复伸展(同③)。

②第二组动作

a.俯卧位(同第一组动作①);

b.加强俯卧伸展运动。将臀部扭向不痛的一侧,挪动7-10cm,然后做俯卧伸展运动,保持2min;

c.加强卧式重复伸展运动。将臀部扭向不痛的一侧,挪动7-10cm,然后做卧式伸展运动,幅度递增,重复10次;

d.平躺弯曲运动(同第一组动作④);

e.俯卧位重复伸展(同第一组③)。

③第三组动作重复第一组内容

注:(第二周用“坐式弯曲运动”代替第一周的“平躺弯曲运动”,第三周用“站立弯曲运动”代替第二周的“坐式弯曲运动”,第四周用“俯卧位伸展加压”代替“俯卧位重复伸展”。)

1.3、测试指标与方法

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由经过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对22例L3横突综合征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具体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美国Hoggan MicroFET3测量核心肌力;通过采用Schonberg测量方法测量脊柱前屈活动幅度,通过卷尺测量后伸、侧屈活动幅度。

1.4、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L3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疼痛变化

两组治疗前VAS,压痛和OD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VAS均下降,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ODI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治疗前ODI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 ODI值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疼痛及腰痛功能障碍变化情况[(±s),分]

表2 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疼痛及腰痛功能障碍变化情况[(±s),分]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表示组内实验前后自身比较,P<0.05,差异显著;▲表示组内实验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后表标注方式同此注释)

指标 观察组(n=1 1) 对照组(n=1 1)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V A S 5 3.1 8±1 5.7 0 5.9 1±7.3 5☆▲ 5 3.4 5±1 2.8 6 1 5.9 1±1 2.6 1▲O D I 9.5 4±4.5 4 3.3 7±3.0 0☆▲ 9.9 1±5.2 6 5.6 4±2.6 2△

2.2、L3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核心肌力变化

如表3所示,治疗前,两组核心肌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前屈肌与后伸肌肌力均有上升,观察组脊柱前屈肌与后伸肌实验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实验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脊柱左、右侧屈肌力均有上升,观察组左、右侧屈肌实验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实验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脊柱两侧侧屈肌力比(患侧/健侧)的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实验前后两侧侧屈肌力比(患侧/健侧)差异显著(P<0.05)。

表3 治疗前后患者核心肌力变化情况[(±s),kg]

表3 治疗前后患者核心肌力变化情况[(±s),kg]

?

2.3、L3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幅度变化

治疗前,两组核心肌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前屈幅度均有所上升,对照较观察组脊柱前屈幅度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后伸幅度均有所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脊柱后伸幅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左侧屈幅度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治疗前后左侧屈幅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脊柱左侧屈幅度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脊柱右侧屈幅度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治疗前后脊柱右侧屈幅度差异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脊柱右侧屈幅度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脊柱两侧侧屈幅度比(健侧/患侧),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患者脊柱活动幅度变化情况[(±s),cm]

表4 治疗前后患者脊柱活动幅度变化情况[(±s),cm]

?

3、讨论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运动疗法是治疗腰痛较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核心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目前主要的运动干预手段包括躯干屈伸运动,核心肌力训练,腰椎稳定性训练和有氧运动等。本实验采用的方法为核心力量训练和拉伸训练,重点增强附着在L3横突周围的腰大肌、腰方肌和腹肌等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改善L3横突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软组织黏连,达到消除炎症的效果。

1972年,Woodforde等首次将VAS用于疼痛程度的评价指标。VAS由一条100mm的线段组成,一端标记“0”表示无痛,另一端标记“100”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中间数值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在这条线段上画一条竖线表示自身的疼痛程度,用来评价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疼痛程度。VAS作为测量评定疼痛较敏感可靠的方法。ODI在脊柱外科领域作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康复前后 的评估。刘文红等采用徒手核心训练法和八段锦分别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结果经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JOA、VAS等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本实验中,两组干预方案均属于运动疗法,观察组是核心训练法,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4周训练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在VAS和ODI评定中均有显著疗效,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有研究表明,通过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和治疗腰部疼痛,其机制是通过增强脊柱稳定性和加强核心肌肉力量的方法来防治腰部疼痛。拉伸训练改善人体肌肉伸展性,增加关节幅度,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明。黄宽举等通过对40名腰痛患者采取拉伸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7天后,显著减轻患者疼痛。腰椎失衡是造成下腰痛的主要因素,双侧腰大肌和腰方肌不对称会导致腰椎失衡和受力不均,使腰椎间盘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从而使腰部产生一定损伤。本实验中,通过前期的测试,针对L3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设计核心训练方案,以期达到平衡脊柱力量与幅度的目的,观察组采用核心训练法,对核心薄弱环节的肌力和柔韧进行强化,核心训练方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力量训练,对脊柱前屈肌、脊柱后伸肌用瑜伽球进行训练;脊柱侧屈肌的训练分健患侧,健侧训练用单手提药球向对侧沿身体冠状面左最大侧屈训练;患侧根据腰大肌和腰方肌走形特点以及肌拉力方向确定侧屈肌力训练动作:向健侧前外方向30°线以及健侧后外方向10°线用药球进行训练。经4周训练后,观察组核心肌肉力量增加显著,脊柱前屈肌、脊柱后伸肌和侧屈肌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核心肌力差别不大;第二部分是拉伸训练:针对腹肌采用眼镜蛇式拉伸,侧屈肌拉伸,身体直立侧屈至最大幅度保持10s,然后回到中立位,5次为一组,力量练习前健患侧各做一组,力量练习后患侧拉伸两组,健侧拉伸一组。经过4周训练后,两组患者脊柱活动幅度中的4个方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幅度均有提成,其中观察组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除前屈活动幅度有明显改善外,其他方面差别不大。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训练与拉伸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核心肌力,提高活动幅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为临床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新的证据。但本研究群体为大学生,研究时间较短,病例数量也较少,其结果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幅度肌力脊柱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