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能训练研究进展及展望
——基于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

2023-01-04刘旭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竞技专项

刘旭

(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83)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训练则是为了满足各运动竞赛的需要,采取针对性训练手段,力求最大程度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为此,各科研机构、项目中心、广大学者对体能训练进行了广泛研究。各先进体能训练方法、训练理念,相继提出、普及和推广,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在不断完善创新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积淀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纵观海量文献,我国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有何特征?研究热点聚焦何处?未来研究如何延伸?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回答。本文以此为契入点,结合计量学分析理论,对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意在洞悉我国体能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研究问题,试分析出未来研究发展之展望。

1、数据遴选与研究程序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式为“篇名=体能and体能训练”或“主题=身体素质”and身体素质训练”,时间跨度1995-2021年,文献种类选择“期刊”,文献来源选择“核心期刊”,检索出获得有效文献263篇,遴选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文献200篇作为分析对象,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28日。

数据分析软件为:CiteSpaceⅤ。研究程序简要如下:(1)数据搜集,从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检索、筛选、下载文献数据;(2)数据导入,按操作程序将数据导入软件,选择以关键词呈现,设置时间跨度,以最小生成树算法绘制图谱,调整节点、聚类使之简洁直观,最后整理出高频关键词和频次绘制成表格。本文以代表研究热点的高频关键词和频次,作为主要的分析指标。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发文量的时间特征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某研究领域的重点期刊,具体指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具有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同时一定程度也代表了该学科(或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文献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且为刊载在核心期刊中的体能训练相关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以求最大限度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可信。

由图1可知,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核心总发文量总体呈现曲线上升趋势。相关研究始于1995年,最早的一篇核心论文是1995年由张茂先、毕春佑等学者发表的《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说明我国体能训练研究起步较早,始发于医学。2004年达到第一个峰值(年度发文量10篇),此后我国体能训练年均发文量基本稳定10篇以上。2008年、2012年、2020年均达到发文量的峰值,2008年、2012年关于奥运备战的讨论增多,2019年、2020年“冬奥会”、“冰雪运动”等关键词成为新“热点”。综上所述,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发文量的特征有:(1)总体呈现曲线上升趋势,未见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整体而言,年度发文量在世界大赛年份具有一定激增现象,呈现“奥运年”特征。

图1 我国体能训练研究年度发文量曲线图(仅核心期刊)

2.2、研究热点剖析

研究热点通常是指该领域中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普遍关注的内容,通常可通过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反映,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直观展示出该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对于该研究领域主题的关注趋势。将263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V软件,将时间跨度、阈值设置完毕后,按“keyword(关键词)”聚类点类型启动软件,生成聚类视图,将聚类及其连线进一步精简、调整后,绘制出我国体能训练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将图谱信息进一步归纳、提炼,整理出“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等排名最靠前的10个高频关键词(图3),这些高频关键词作为图谱中的关键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热点。

图2 我国体能训练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3 我国体能训练研究高频关键词(排名前10)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频次排名第1的关键词,在图谱中关键词连线反映出该关键词基本贯穿始末,不难看出体能训练是各项体能相关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历史脉络层面,高炳宏认为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历经了:理论引进(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004年)、学习消化(2004年后期至2008年)、吸收应用(2008年奥运会后至2012年)、发展与创新(2012年奥运会后至今)4个历史发展时期。现代体能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亟需建立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理论研究层面,黄滨通过对体能训练的定义与本质、结构与功能、要素与整体等问题的辨析,参照系统论的有关论据,对体能训练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解析,提出了以结构方法为首、功能方法次之的新思路。应用层面,李卫等研究发现,近年来体能训练的关注点在,重新定义了人体的“核心部位”,提高了对技术动作质量的把控,“两极化”耐力训练模式逐渐普及,重新探索了高强度训练和短距离速度训练,其研究结果对我国体能训练实践提供了参考。

总体来说,我国体能训练历经了从萌芽起步到创新发展的历史阶段,理论与应用研究层面,从对体能训练本质的讨论,过渡到对具体项目的关注。当前我国体能训练研究主要分为:竞技性体能训练、大众健身性体能训练两大主题,近年来两者在某些路径的研究中出现了交叉,体能相关训练如速度训练、训练计划、青少年超重等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重点,受到学者们关注。

(2)专项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在高频关键词中排名第二位,在图谱中与其他主题联系紧密。当前,专项体能训练主要着眼于各运动项目为主。谢铁兔最早在研究中指出:结合篮球运动的时空特征,分析出该项目的供能特点主要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因而篮球专项体能应着眼提高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但以长时间持续性耐力训练为主的有氧代谢训练,对呼吸循环系统、氧转运能力的促进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卓金源等学者研究发现,高原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有明显增益,并在训练21天左右达到最佳效果;研究还认为高原训练负荷需要合理安排,运动员才不会发生疲劳现象,才能提高机体合成代谢能力。于清等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射箭运动员的体能 ,发现体能发展短板,提出了需要把握好专项体能训练结构,根据射箭运动员的不同特点,抓住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核心问题,制定个性化专项体能训练方案,使其体能得到全面发展。

(3)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在高频关键词中排名第三,反映出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王兴等学者率先通过问卷调查,厘清了体能教练员对“竞技体能训练”的认识与所存误区,探讨了竞技体能训练的侧重点,明确了竞技体能训练的原则,从理论研究上促进了学者对竞技体能训练的认知。此后,随着竞技体能训练不断发展,各类新理念、新研究逐渐涌现。杨国庆等研究人员指出,我国竞技体育复合型训练团队经过3个发展阶段后,逐渐形成了多种工作模式,也存在机制不完善、效能不高、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可供借鉴欧美等体育强国相对完善的复合型训练团队,逐步完善我国训练团队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团队工作模式。龙斌、李丹阳在分析功能性竞技能力结构后,肯定了功能性训练的在体能训练中的重要价值。研究认为,体能训练体系是功能训练的基础,无法代替系统体能训练成为竞技体能训的主体内容,可引进国外训练理念,去粗取精,逐步完善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体系。

(4)军事体能训练。

“军事体能训练”在我国体能训练研究中关注率也很高,在图谱中表现为第四大聚类。军事体能训练,也叫做军事化体能增强训练法,是为军人强健身体、锻炼耐力、增强团队意识的新型综合强化训练手段。闫琪认为将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融入传统军事训练,对于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基础军事技能以及减少运动损伤,具有明显增益;建议促进“军民融合”思想的融合,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增近专业体能训练人员与军方交流,以促进我国军人的体能更高效、更全面发展。陈南生基于体能训练在特种部队训练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特种部队体能训练现状和问题,探究了特种部队指战员体能训练与作战能力的相互关系,以“人本战斗力”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特种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发展的基本方向,构建了我国特种部队体能分层实战化训练策略,为特种部队体能训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5)其他研究。

除上述高频关键词外,其他主题仍值得关注。针对运动员个人体能训练的个案研究,近年来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牛学松从康复性体能训练入手,对运动员李妮娜伤病后实施的体能训练方案,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术后通过实施周期康复性体能训练,受伤关节力矩增长;各项体能测试均达标,部分可超伤前指标,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均达到伤前标准。通过分析国内优秀运动员的真实体能数据,论证了数字化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中的实效和重要价值,研究认为体能训练的数字化发展是未来体能训练的趋势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体育运动走向科学化、精准化,基于实时数据的数字化体能训练逐渐成为国际体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国内各研究人员也对此投入了更多关注。闫琪等研究认为,数字化体能训练作为一项双向调控的训练理念,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率、训练动机,达到针对化训练的目的。

3、未来研究趋势及展望

3.1、随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延伸

竞技体育中的体能训练是为训练、比赛实践服务的,是为提高运动员训练表现和比赛成绩的身体训练。即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必须与训练实践中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除基本的理论和概念上的指导外,也需力争为实践训练给予最直接的方向导向。体能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一部分,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演变,其理论研究也在逐渐地延伸。就当前来看,在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学、运动营养等成熟原理支撑下,体能训练相关理论已得到较为深刻的研究与实践,各理论与实践已趋于成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这些方面的研究突破需要深层次地发掘相应学科。随着人类不断突破人体极限,各个运动项目的成绩不断被刷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展现将要求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将体能训练与专项能完美融合。可以断言的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体育学、生物学、甚至医学原理不会产生巨大变化的前提上,未来研究的走向必然围绕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影响等,开展不同思考与探究,未来的竞技体育中的体能训练原则与方法等,将结合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并逐步得以全面和完善。

3.2、向优秀运动员的个体训练扩展

体能训练理论产生与实践,也要服务于实践,竞技体育的中体能训练,目的是要提高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表现。当前,关于运动员个体体能训练的研究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针对运动员个体的“个案训练理论”应运而生。其基本概念训练形式及包括个性化训练、个体化训练、个别化训练以及个人训练,该训练理论的出现使得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促进了体能训练理论与现实训练的接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获以9″83的成绩,实现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短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有力的反驳了短跑训练中“人种论”的悖论。随即,以苏炳添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个案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前沿。学者们从通过对这种个案研究,从不同视角探析运动员个体体能训练的特征。一方面相关研究不仅丰富了体能训练理论;另一方面也从中探寻了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普遍规律和成功经验,为更多的教练和运动员提供参考与依据。

3.3、围绕各运动专项的特点展开

现代体能训练追求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在极限水平的相互平衡。当前,在运动量与负荷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无法增加的现状上,如何施加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科学达到适宜训练负荷,避免进行盲目无效的训练。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点在于完整且准确地了解竞赛项目的专项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当代体能训练为专项训练服务,并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不可或缺的训练手段。目前部分教练员由于缺乏对项目专项特点进行学习、研讨,缺少对运动专项特点的深入认识,致使体能训练有效性难以保证,甚至误将体能训练仅仅等同于耐力训练。随着体能训练的逐渐普及和发展,研读当前研究动向看,上述问题逐渐受到诸多学者、教练员或深或浅的思考和辨析,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涌现,但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尚有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基于各运动专项特点和训练实践的训练理论研究在未来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3.4、信息化技术与体能训练实践深度融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科研人员以及体能训练教练员,逐渐重视高科技成果在体能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价值,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有关方面的研究大都是在对小群体或小范围问题的整理,或者是对训练过程中各项数据的监测,所陈观点大多停留在对数据表面现象的解释和阐述,尚未建立起信息化、智能化的体能训练指挥体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更新较慢,相关学科研究未能完全揭示体能训练中的基本规律,部分研究人员缺乏对专项运动特点的正确认识和审视,加之组成训练和比赛的诸多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在探寻各个因素间的动态平衡,其涉及面较大,实在难以实现;另外,优秀运动员的培训是长期其复杂的过程,既包括了有基础人体科学相关理论的内容,也囊括了体育人文学、体育社会学的深刻内涵;部分因素可控、可预测,也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变化;有可测量的数据,也隐藏着未知的因素。这些不可控、非量化以及不可预测因素予以考究,当前未形成标志性的研究,这是未来研究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突破的研究方向。当前,运用信息化技术使体能训练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体能训练中的客观规律逐步明朗,体能训练理论体系将逐步建立,信息化技术与体能训练的融合研究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4、结论

(1)我国体能训练研究的核心期刊发文量总体呈现曲线上升趋势,呈现一定阶段性特征;年度发文量在世界大赛年份具有一定激增现象,呈现“奥运年”特征;

(2)我国体能训练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军事体能训练、竞技体育等,相关研究主要以此展开;

(3)未来研究将随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延伸,向优秀运动员的个体训练扩展,并围绕各运动专项的特点展开,形成信息化技术与体能训练实践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竞技专项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花与竞技少女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