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2023-01-04胡建成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文│胡建成(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62年的美国特拉华州冈博罗发现,随后该病在全球养鸡的国家迅速传播。20世纪70年代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入我国,随后在我国国内迅速传播,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病毒,并常根据毒株的致病性将其分为无致病性毒株、经典强毒株、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衰弱病并引起死亡,病禽法氏囊高度肿大或萎缩,肾高度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在法氏囊、腿肌和腺胃等组织交界处出血。导致家禽较高的病死率,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还可导致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鸡对其他病原的免疫能力降低,并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从而引发继发感染和免疫失败,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并分享一例具体案例,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各品系的鸡均可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发病日龄主要为2~15周龄,3~6周龄最易感。火鸡、番鸭、北京鸭、珍珠鸡等家禽也可感染,但一般不发病。患病鸡和带毒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可通过粪便向环境中大量排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养殖环境均可导致该病的传播扩散,易感鸡经口摄入病毒后感染患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在饲养条件较差、养殖技术落后的养殖场可促使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较为迅速,在发现鸡群中有死亡的鸡后可在极短时间内传播全群,感染后3天病鸡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随后很快停止。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后可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但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毒株毒力、鸡群免疫水平、鸡场环境卫生和饲养水平有密切关系。患病初期,病鸡开始啄泄殖腔,随后鸡临床表现出羽毛杂乱失去光泽、精神沉郁、腹泻,排出白色水样或黏稠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患病后期病鸡极度虚弱,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最后死亡。免疫过疫苗的鸡也可再次感染发病,表现出亚临床症状,主要为免疫抑制。
剖检患病鸡最明显的病理变化见于法氏囊,体积明显增大,有水肿和出血,患病严重的鸡法氏囊呈现为紫葡萄状。患病5天的鸡法氏囊开始萎缩,切开后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褶皱多混浊不清,病情严重的鸡法氏囊内有干酪样坏死。病鸡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内含尿酸盐,外观为红白相间的花斑状。病鸡腿肌和胸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病鸡法氏囊髓质部淋巴滤泡坏死变质,滤泡结构出现变化,淋巴细胞被异染细胞、细胞残屑的团块和增生的网状内皮细胞取代。滤泡的髓质部形成囊状空腔,并有异嗜细胞和浆细胞的坏死和吞噬现象。法氏囊上皮细胞增生,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腺体状结构,内含黏蛋白小体。脾生发滤泡和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髓鞘发生坏死。肾可见异染细胞浸润。肝细胞周围可见轻度的单核细胞浸润。
三、诊断
临床上应根据病鸡的发病年龄和剖检后法氏囊特异性病变进行初步判断,主要与肾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区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原的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其中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常使用9~11日龄的SPF鸡胚,在接种后可能会导致胚胎出现病变甚至死亡,若无变化的可进行盲传2~3代。此外,鸡胚成纤维细胞、鸡胚法氏囊细胞、猴肾细胞也可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离。
四、防治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发现病鸡应及时淘汰,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鸡可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以减缓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采取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市售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其中灭活疫苗主要用于种母鸡的免疫接种,在母鸡产蛋前和产蛋期分别紧急接种2次灭活疫苗,而弱毒活疫苗主要用于雏鸡免疫接种,在10~21日龄进行首免,间隔2~3周后加强免疫1次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对鸡舍环境进行消毒,尤其是育雏室。
五、病例分享
1.基本情况。2022年崇明区某蛋鸡养殖场新引进鸡苗2000余羽,引进1月后雏鸡逐渐死亡,并且死亡数量逐渐增多。经调查,该场之前流行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因此怀疑为该病。
2.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对蛋鸡场送检的病鸡进行临床观察和剖检。病鸡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降低,被毛杂乱无光,有腹泻症状,排灰白色稀粪,并污染肛门附近的羽毛。解剖病鸡发现其最主要的病变为法氏囊肿大出血,内有淡黄色分泌物。病鸡肾肿大明显,外观为红白相间,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病鸡腿部肌肉存在弥散的出血点,胸部肌肉有点状出血点。腺胃和肌肉无明显病变。
3.实验室检测。采集病鸡的法氏囊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离心后取上清液,用200微米的滤膜过滤除菌,将过滤的样品液接种至9日龄的SPF鸡胚。接种后3天鸡胚死亡,收集尿囊,并对鸡胚进行观察,发现鸡胚发育不良,皮下有明显的水肿和出血,剖检其肝、脾肿大出血。提取尿囊液的RNA,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鉴定引物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之后用1%琼脂糖跑胶在紫外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特异性条带,表明该鸡场的鸡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4.防治建议。根据该鸡场鸡群的患病情况和养殖情况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该鸡群很有可能是环境中存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引进带毒鸡苗造成的。因此,建议其对鸡群进行分群管理。发病和死亡鸡舍抽样送检,以了解鸡群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情况;对出现病鸡或死亡病鸡的鸡舍进行隔离饲喂,淘汰发病鸡,未发病的鸡注射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使用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鸡群免疫力的药物拌料。由于该鸡场之前免疫过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但未防控该病,因此建议其采集病鸡样品鉴定其感染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型,根据毒株分型选择最适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同时对全鸡场进行带鸡消毒,降低鸡舍内的病毒含量,同时对人员进出也进行严格管控,尤其是接触病鸡的人员应禁止进入健康鸡鸡舍。对于病死鸡先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后深埋处理。
5.病例诊断体会。该鸡场在之前流行过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提高了对该病的防控意识,但在引进鸡苗后仍再次出现该病,怀疑为鸡苗带毒。但根据养殖场负责人员阐述,距离上次发病后不到1个月后引进鸡苗,也有可能是鸡舍环境消毒不彻底引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复发。该鸡场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不同鸡舍由同一工人打扫和饲喂,可能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到其他鸡舍。此外,经实地调查发现,该鸡场的卫生条件较差,粪污堆积情况较为严重,并且通风不良,鸡舍内空气潮湿闷热,有明显的氨气,这也可能是导致该鸡场发病的重要原因。在本次诊断的病例中,鸡场雏鸡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仍未防控住该病,因此,推测接种的疫苗毒株和感染毒株类型不同,建议鸡场对病鸡感染的毒株进行分型鉴定,从而使用对应类型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六、结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对雏鸡和青年鸡危害较大,且可造成感染鸡免疫抑制的疾病,对鸡养殖可造成严重的威胁。笔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希望为鸡养殖人员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控方面提供参考。同时根据2022年崇明区某蛋鸡养殖场的病例为例分享了该病的诊断过程,并对该病例诊断后进行分析总结,为其他同行在诊断该病时提供参考。
总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对鸡养殖危害极大的疾病,养殖场应提高对该病的防控意识,采取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该病给鸡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鸡场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