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3-01-04苏绍玉黄红玉冯先琼
曾 琴 苏绍玉 王 琪 黄红玉 黄 希 冯先琼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消化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无论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均可能导致儿童发热,目前发热是门急诊就诊患儿的主要症状之一[1]。发热会给儿童带来不舒适的体验,影响其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导致机体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增加,从而引起体质量下降、消瘦甚至营养不良等状况[2]。高热还会导致患儿出现烦躁、谵妄、幻觉、抽搐等,持续高热甚至可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3-4]。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家长还是医务人员,对儿童发热管理的认知均存在误区,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儿童发热的科学管理[5-6]。护士是评估患儿病情、对其进行治疗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在儿童发热管理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对儿童发热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儿童发热的处理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发热儿童的干预质量[7]。本研究以知信行模型为基础,调查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开展相关培训,以及提高儿科护士对发热儿童的综合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甲医院458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的儿科护士涉及该院儿科11个临床护理单元。纳入标准:获得执业资格且已注册的儿科护士;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士。排除标准:休产假的护士;病假超过4周的护士;进修护士或专科培训护士;未独立值班的规范化培训护士或实习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儿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是否参加过儿童发热相关知识的培训、有无育儿经历及所在科室。
1.2.1.2 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指南[8-10]后,参考文献[11]中的护士对儿童发热认知量表,并结合该院临床实际情况及本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认知调查问卷。初版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以确定问卷各条目及语言表达,最终形成包含3个子维度(儿童发热管理知识维度、儿童发热管理态度维度、儿童发热管理行为维度)共56个条目的问卷。儿童发热管理知识维度(20个条目)细分为3个方面,其中发热生理知识与发热评估基本知识各6个条目,发热处理基本知识8个条目,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每个条目答对计5分,答错计0分,该维度得分范围为0~100分。儿童发热管理态度维度(20个条目)细分为对发热知识的态度、对发热评估的态度及对发热处理的态度3个方面。儿童发热管理行为维度(16个条目)细分为对发热评估的行为及对发热处理的行为2个方面。态度及行为两个维度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其中态度维度的条目A15(对于需要积极降温的发热儿童推荐联合使用两种退热药物)及条目A17(儿童高热降温推荐首选非药物降温如酒精擦浴或冰水灌肠)、行为维度的P10(指导家属使用非药物降温如酒精擦浴及冰水擦浴)共3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将行为维度各条目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即各条目得分乘以1.25)后计算维度的总得分,态度及行为维度的得分范围均为20~100分。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40~300分,问卷总得分越高,表明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越高。根据各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评价知信行的水平:问卷各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该条目答题正确人数/该条目答题总人数)×100%。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经过信度检验得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7,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3、0.803、0.895,问卷信度良好。
1.2.2 调查方法:本研究经研究者所在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伦理规范。在征得研究对象所在科室的管理者同意后,研究者在现场向研究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征得其同意,基于尊重、平等、匿名、保密和知情的原则,借助问卷星,使用微信扫码填写问卷,当天内回收。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60份,有效问卷458份,有效回收率99.56%。双人核查后,将问卷进行统一编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儿科护士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458名儿科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6.3%(441/458);大多数护士(61.6%,282/458)年龄≤29岁;77.3%(354/458)的护士工作年限<10年;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81.4%(373/458);76.4%(350/458)的护士技术职称为护师或护士。此外,有育儿经历者占42.8%(196/458),无相关经历的占57.2%(262/458)。
2.2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 458名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识维度、儿童发热管理态度维度、儿童发热管理行为维度得分和儿童发热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分别为(60.30±9.51)分、(79.30±6.96)分、(78.16±7.89)分和(202.13±18.46)分,见表1。各维度回答的正确率最低的3个条目见表2。
表1 458名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情况(分)
表2 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回答正确率最低的3个条目
2.3 不同特征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较 不同工作年限、技术职称、育儿经历及所在科室的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及所在科室的儿科护士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技术职称、育儿经历及所在科室的儿科护士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的护士行为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得分比较(n=458,分)
续表3
2.4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将工作年限(设置哑变量,以≤1年为对照)、技术职称(设置哑变量,以护士为对照)、育儿经历(无=0,有=1)及所在科室(设置哑变量,以新生儿科为对照)纳入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是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4。
表4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识维度得分为(60.30±9.51)分,最低分低至35分,整体得分较低,与Gaffney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需进一步提升。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儿童口服退热药物后,复测体温最适宜的时段)回答正确率仅为2.6%,这可能与指南更新后该院未及时组织护士培训学习、未及时修订相关规范有关。相关专家共识[13]推荐用于儿童退热的口服药物为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此两种药物的说明书均提示口服退热药后起效时间为30~60 min,且药物起效后体温下降还需要一个过程,通常会比起效时间延后,因此专家共识推荐复测体温的最佳时间为口服退热药物后的1~2 h。然而,有研究显示儿童发热时大部分家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恐惧,同时会不自主地催促护士复测体温,导致护士未到复测体温的最佳时机便开始给患儿测量体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对复测体温时机的认识[14-15]。条目K2(儿童发热时退热的首要目的)正确答案为减轻患儿不适,该条目回答正确率仅为28.4%,这可能与相关指南更新后儿科护士还未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有关。本研究还显示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相关基础知识欠牢固,如K1条目(按照最新观点,发热是指腋下温度测量值大于多少)正确答案为37.5 ℃,该条目回答正确率仅为64.0%,这可能与教科书及指南没有进行完全统一有关。教科书将发热定义为腋下温度≥37.0 ℃[16],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相关知识已经更新,国外相关指南[8]及国内专家共识[13]已将腋下温度≥37.5 ℃定义为发热。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产生积极态度和正确行为的基础,因此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水平取决于相关知识的积累。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态度维度得分为(79.30±6.96)分,行为维度得分为(78.16±7.89)分。态度维度及行为维度得分最低的两个条目分别为“对于体温为38.5 ℃或更高的熟睡中儿童,应当唤醒并给予退热处理”“指导家属使用非药物降温如酒精擦浴及冰水擦浴”,由此可见儿科护士尽管对儿童发热持有积极态度,但对儿童发热的处理态度及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能正确处理儿童发热的儿科护士仍然较少,相关标准处理措施知识较为欠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首先,儿童发热相关指南更新快,培训者未及时开展培训,导致护士知识落后[17]。其次,儿童发热期间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恐惧,部分家属甚至会要求护士唤醒熟睡中的儿童,并给予退热处理,因此护士在处理发热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2]。第三,儿科护士对儿童发热处理知识不熟悉甚至不知晓,导致未能意识到正确的降温措施对患儿带来的益处及错误措施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护士作为评估儿童发热情况、实施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否掌握儿童发热管理相关知识是全面评估病情的前提[18]。儿科护士对儿童发热管理相关知识亟待更新,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以提高儿科护士对儿童发热管理的水平。
3.2 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受不同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的影响。工作年限是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工作年限为5~<10年的儿科护士问卷总分最高,这可能与其工作经验较丰富有关,而工作年限<1年的儿科护士问卷总分最低,可能与新入职的护士未能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且护士到临床工作后未及时更新知识,指南相关知识学习较少有关。
此外,所在的科室也是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小儿外科护士问卷总分最高,儿童保健科护士问卷总分最低,这可能与不同科室的工作性质、住院患儿发热频率和程度、医护人员处理配合情况及儿童发热管理培训情况不同有关。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儿较多,术后发热较常见,加之科室管理层重视相关知识培训,而儿童保健科重点关注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及保健等,发热儿童相对较少,因此护士对发热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这导致其对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较低。有研究显示,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水平[19],参加过培训的儿科护士的知信行水平较高。因此,护理部及各科室均应加强护士对儿童发热相关知识的培训。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识水平较低,儿童发热管理态度及行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关儿童发热管理的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需要儿科管理者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对儿科护士的相关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入职的低年资护士及儿童保健科护士的培训。同时儿科护士也需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才能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调整R2较低,这可能与影响该院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水平的因素较多有关,除本研究纳入的因素之外,可能还与调查时该院儿科护士的个人状态、调查时间等因素有关。由于人力物力及时间有限,本研究仅纳入一家医院的儿科护士,样本的代表性稍欠缺,今后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