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普通百姓的“独家影像”
2023-01-04
河滩上的放牛娃、席地而坐的庄稼汉、窑洞下拉练的民兵后生……这些照片是程默在延安时期拍摄的一组真实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照片。当80 多年前的200余张被瞬间定格的“独家影像”渐次清晰,一段鲜为人知的“延安记忆”跃动起来。
你的家里有没有偶然发现过祖父辈留下的神秘物件?2014 年5 月,曾拍摄过鲁迅葬礼、用相机记录日军对重庆大轰炸、定格开国大典历史瞬间的著名摄影师,98 岁的程默老人离世。儿子程京京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在壁柜里突然发现了一个生满了锈的铁皮箱子。
打开神秘的铁皮箱,里边有很多半透明的底片袋。当这些底片被整理洗印出来时,程京京惊讶到说不出话。河滩上的放牛娃、席地而坐的庄稼汉、窑洞下拉练的民兵后生……呈现在眼前的这些照片,是程默当时在延安时期拍摄的一组真实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照片。
“这些照片是之前从未见过的,可以说是延安摄影文物级的新发现!”当近80 年前的200 余张被瞬间定格的“独家影像”渐次清晰,一段鲜为人知的“延安记忆”跃动起来……
延安时期普通百姓的“独家影像”
1943 年,身在重庆的程默地下党身份暴露,组织上安排他前往延安。于是,出自程默之手,留下了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经典历史照片。
毛泽东的工作照多是程默在窑洞的窗外抓拍的。有一次,毛泽东听见摄影机的声响,就边整理衣服边走出窑洞说:“我一听到机器响,就知道程默来了。因为机器一响,程默也就不沉默了。你们要节约一些胶片,多拍一些战士和群众,多拍一些新人新事,不是更好吗?”
于是,程默牢牢记住了毛泽东的嘱托。他走遍延安城的街头巷陌、田野乡间,一个个延安老百姓真实生活面貌、情感状态的瞬间,被鲜活地记录下来。
戴耳环发卡,头发梳得整齐,正在给孩子一针一线,认真缝制棉鞋的年轻母亲
戴耳环发卡,头发梳得整齐,正在给孩子一针一线,认真缝制棉鞋的年轻母亲;头戴棉帽子,抿嘴浅笑,满是褶皱的脸上仍能看出几分清秀的老奶奶;穿着崭新的粗布衫、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眉眼和嘴角都笑意盈盈的年轻姑娘;被姐姐们带出来玩的弟弟妹妹们,或用小手掩嘴笑着,或被背着、紧紧抱着,脸上的笑容最是天真烂漫……
这些延安普通老百姓的照片,让人眼前为之一新、为之一亮。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他们虽然衣着破旧,但每个人都洋溢着笑脸。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出对战争的恐惧,更多流露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作为延安电影团主要摄影师,程默牢牢记着毛泽东“多拍人民群众,多拍新人新事”的嘱托,把仅有的珍贵胶片用来给老百姓塑像。这200 多张鲜活的普通人物肖像,充分显示了延安社会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被尊重。
地地道道“延安味”究竟是什么味道
80 年前,延安是什么味道的?从程默拍的照片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阳光的味道”。在有些晃眼的阳光下,妻子伴着丈夫的磨面声,细致地筛着自家丰收的谷物。小米、黄豆、红豆……不仅是延安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主食,甚至还能化身成“浪漫的味道”。
如果不是看到程默拍摄的照片,我们可能想象不到,一种以小米为食材的“饼干”,甚至还上了延安新市场门口的海报。
延安老百姓锅底的小米锅巴,因为大量革命青年的到来,有了一个颇为浪漫的名字——“列宁饼干”。“列宁饼干”不仅干香酥脆,还特别扛饿,成为很多人终生难忘的美味。
程默还用相机记录了另一款“浪漫味道”在延安的诞生——老乡用石磨磨出来的“鲁艺咖啡”。很多延安老乡连茶叶都没见过,鲁艺咖啡的出现,是因为当时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从海外回国后奔赴延安,习惯喝咖啡提神的他们就把黄豆、红豆磨成粉,用开水冲泡当咖啡来提神。
80 年前,延安的一道道质朴美味,“阳光的味道”也好,“浪漫的味道”也罢,其实都是延安军民内心洋溢着的火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处处创造奇迹的“青春延安”
抗战时期,来自全国的四万青年人,辗转各地,穿越重重封锁来到延安,参与并见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处处创造奇迹的“青春延安”。
延安时期是一个全民生产的时代,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短短3 年,延安军民开垦良田32 万亩,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牛羊遍地跑,把“烂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
延安时期是一个全民创造的时代。面对封锁之下的物资严重短缺,延安军民凭借着聪明才智,制造出了马兰纸、子弹壳钢笔、无名氏马步枪、炸弹碎片冰刀鞋等极具时代烙印的“延安创造”。
延安时期是一个全民文艺的时代。“风在吼、马在叫!”500人的《黄河大合唱》歌声震动着山谷,震动着延安的夜空。《白毛女》《南泥湾》《兄妹开荒》……一部部经典文艺作品诞生,在老百姓中间演了一场又一场。
延安时期是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在程默拍的照片中,有的靠着窑洞看书读报,有的来到新华书店驻足观望告示,台阶上、大树底下经常能看到读书看报的人。
延安时期还是一个全民热火朝天、军事体育训练的时代。投弹、埋地雷、障碍越野跑、军事体操、骑马、武术、单双杠……在延安,到处都有抗战的歌声,到处都有为抗战参加军体训练的人群。
延安时期,是一个在窑洞里创造一切的时代。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都投入到火热的挖窑洞劳动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延安军民在“洞穴”中创造了很多奇迹:窑洞里建起的中央医院共接生了3800 多个孩子;窑洞里建起了银行,这是金融工作者的创举;窑洞里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学校,随处可见“延安娃”学习的场景……
程默留给我们的“独家影像”,更印证了一个历史事实:在延安,人民是生活的主人,人民是时代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延安,每个人虽身居窑洞却心怀天下,在艰苦的环境下矢志不渝地奋斗着、追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