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探讨

2023-01-04王文英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环球市场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人员资产

王文英 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必然会发生损耗,有关主体依据一定的比率对损耗金额进行提取。就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对公共责任的履行状况。事实上,当前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是直接先计提折旧。直线法能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合理的年限内平均分摊,未能准确反映出固定资产在不同时期的真实价值。而加速折旧法能在固定资产使用的不同时期提取差异化的金额,以实现和固定资产不同时期消耗程度的契合。因此,基于上述背景开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是特殊的社会主体,它同行政单位和企业法人不同,而是由国家出资举报的,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常见的事业单位有公立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园等。

所谓固定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日常业务活动而拥有和控制的使用期间在一年以上、能够达到一定金额标准的、在未来使用期间逐渐转移价值的资产。其包括但是不限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房屋和建筑物等[1]。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应该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于部分金额未达到固定资产确定标准的资产,应该从资产的性质和重要性出发,确认为固定资产,比如大批家具、用具等。

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固定资产准则和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固定资产目录和具体的分类方法。同时,财务人员应该运用职业判断参与固定资产目录的制定。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应当具备一定的灵活性[2],比如对于复印机一类的办公设备,虽然没有达到一千元的标准。但是为了便于资产管理,单位也应当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对于其他大批的同类物资,无论是分批购入还是零散购买,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事业单位也应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来确认[3]。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六类。第一、房屋及构筑物,主要包括生产用房、行政及服务用房以及烟囱、码头等构筑物;第二、通用设备。主要指的是涉及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通用设备,比如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车辆等;第三、专用设备。专用设备指的是事业单位根据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购置或者自行制造的具有专门性能和用途的设备,比如采矿设备、选矿设备、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4];第四、文物和陈列品。文物指的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图书画等。而陈列品主要指的是标本、模型和其他陈列品;第五、图书档案。图书档案指的是事业单位图书馆、阅览室、档案馆中所藏的图书、报刊、资料、档案等;第六、家具用具。家具用具主要包括办公家具,比如台桌类、沙发类、柜类。装具又分为床上装具、室内装具和室外装具等。

二、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发生价值的损耗,而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因此,事业单位应以某种方式对这种损耗进行计提,这就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就固定资产折旧具体的范围而言,事业单位应对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已报废的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等资产之外的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事业单位主要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并未确认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5]。

其一,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被称之为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平均分摊到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下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6]。固定资产因改扩建等原因而延长使用寿命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和使用年限确定折旧金额。

其二,工作量法,这种方式主要以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量为基础计提折旧。一方面,要确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全部工作量,另一方面,要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的比例对折旧额进行分配。对于部分车辆而言,事业单位还可以其行驶里程为依据,具体计算方法为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总里程。当月应计提折旧额=当月行驶里程*单位里程折旧金额。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加速折旧方式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中发生的消耗。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任何固定资产在使用中都会发生磨损,而且在使用寿命的前期,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往往要高于使用寿命的后期,因此,固定资产前期计提的折旧金额应该高于后期。加速折旧方法使事业单位在前期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后期少计提折旧,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价值消耗。

其次,加速折旧法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开展会计处理。在权责发生制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折旧、报废等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加速折旧法考虑到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而收付实现制模式下的固定资产计量无法准确反映出固定资产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加速折旧法便于事业单位提升资产管理质量。

最后,避免外部环境变化而给固定资产带来损失。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入之后,外部固定资产的价格可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动,且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这种情况会造成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减值,而加速折旧方法考虑到了货币时间价值,能很好地防范这种风险。

四、事业单位加速折旧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加速折旧方法的应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一方面,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而且无法将采购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都极不规范。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完成,单位属性难以确定,自然无法确定应该执行的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依据上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基于历史原因,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明,同时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状况,而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尚未确定有效办法,导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确定无从谈起。

(二)缺乏加速折旧法的意识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缺乏应用加速折旧法的意识。一方面,在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较为关注资产台账和会计台账是否相符,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层尚未认识到平均折旧方法的局限。固定资产会随着日常的使用而进行价值的转移,这体现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而由于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换代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同样会让固定资产产生无形损耗。事实上,事业领导层缺乏对无形损耗的考量。除此之外,在传统模式中,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来开展账务处理,即使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以双基础来开展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会计人员的思维仍然局限在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加速折旧方法的引入。

(三)缺少政府会计准则作为依据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第19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一定要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该条款并未对加速折旧法作出任何规定。基于事业单位的属性,其会计活动坚持严谨性原则,对于会计准则未规定的内容,不敢进行尝试。与此同时,虽然条款规定了“事业单位应考虑固定资产相关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给予了自由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空间。而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足,无法明确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固定资产的分类、确认和折旧的计提都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其专业素养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加速折旧法同年限平均法不同,在计算方面略微烦琐,容易发生计算中的错误,这对会计人员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部分会计人员年龄较大,学历水平较低,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无法深刻理解加速折旧方法的内涵和计提方式。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在信息系统中完成的,而实际上,部分会计人员习惯手工操作模式,尚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用加速折旧方法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为加速折旧方法的推广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一方面,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入账,定期核对资产台账和会计台账,保证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并加强对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的监督,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的不定期盘点制度,防止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除此之外,对于部分产权不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标准确定产权,并盘活闲置资产。总而言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加速折旧方法应用的必要前提。

(二)完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修订和调整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比如可以规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和固定资产的性质选择加速折旧方法,并确定预计净残值。根据此项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对常年处于不稳定状态或者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实施加速折旧法,并且要规定直线法向加速折旧法转换的衔接制度,规范会计调整的方式。同时,对于产权不明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应当颁布具体的指导意见,为事业单位解决复杂的资产问题提供依据。

(三)增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内涵的理解。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加速折旧法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该方法使固定资产的价值能在使用期间内尽早得到补偿,也有利于防范技术变动和资产减值给固定资产带来的损失。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研究和讨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的应用范围、应用时点和具体的计提方法。最后,业务部门也应该树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做好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实物基础。

(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应在源头上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人员的招聘环节,事业单位应落实“逢进必考”的原则,加强对会计人员主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在加速折旧方法应用之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首先要进行职业判断,完成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编号。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以及纳入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长效培训机制,所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内涵、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内在逻辑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绩效管理,比如单位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及时性、准确性纳入考核指标,并以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对固定资产折旧人员进行奖惩。

六、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社会主体,其运营水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满意程度的提高。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从具体细节入手,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重要类型,是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重要工具,其价值能否被真实、准确地反映关系到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传统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法反映出货币的时间价值,也违背了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原则,而加速折旧法恰恰克服了直线法的缺陷,对于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概念,并总结了事业单位应用加速折旧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策。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会计人员资产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