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2023-01-04刘潇擎山东工商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会计学毕业生基地

刘潇擎 山东工商学院

在社会经济中,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覆盖面极广的行业。在教育领域,会计学专业是社会广泛知晓的热门专业,除部分有特殊建校目标的高等院校以外,都会设置有会计学专业,高等院校每年都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会计学专业人才。2021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金融、财经类毕业生占到10%以上。面对会计人力资源的逐渐饱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开始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已成为该专业的就业入门标准。通过收集整理作者所在院校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大多数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较好地满足这一条件。因此须加强分析和改革,通过在校学习的各个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补足毕业生实践经验的短板。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1.实践型人才定位

实践型人才是指身具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有着一定的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极强的动手和学习能力,可以快速融入各种环境中。实践型人才重点培养应用能力,以适应目前管理工作的现状。而会计学则是门实践性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等可以满足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2.就业环境的需要

通过收集招聘网站相关信息,分析发现目前企业招聘的会计人员一般要求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在我们大多数的校大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一条件,这使得学生在找工作期间会出现一定的就业难情况,学生以及校方都应当给予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但多数未能主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学校的实践机制,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完成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就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资质、动手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经得起考验的实践能力,可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规律,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专业技能,可以迅速发现财务问题,精准的提出财务决策建议。山东工商学院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中指出,毕业生需求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就业市场通过人才筛选,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要求。

(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配套设施落后,若仅停留在会计核算这一层面,与目前实践教学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标不匹配,为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学管理者理应作出改革,并付出实际的人力、物力保障[1],否则教育部门的毕业生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以作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近年制定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课程设置做出了有益尝试,增加了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决策模拟实验、智能财务共享模拟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以期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当前先进技术路线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自21世纪初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井喷状态,持续如此导致市场逐渐接近饱和,而这使得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一再提高。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会计学专业更是如此,在众多毕业生中,具备较高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创新思维的人才却不多见。作为用人企业更需要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执行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的人力资源队伍。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难以满足这一标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等还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面对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制定有效的专业策略进行处理。虽然在校期间,很多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不同的会计资格认证,但实际工作经验相当匮乏,这一类证书随着考取人数的大量增加而逐渐失去能力证明的效能,无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太多的有效帮助[2]。

观察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参考《心脏病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用药后,患者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用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用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无任何变化或加重[1] 。

(二)教育与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程偏少

纵观目前大多高等院校中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相较于理论课程占比太少,通过对多个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分析,可发现实践课程学时占会计总课程学时的比重约15%。在实践课程设计上也过度依托于理论课程,未深入考虑实际工作中的专业需求,这也使得仅有的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偏弱。

2.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

实践教学内容的渐进性和完整性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则。现阶段,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多为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偏少。课程实践多以单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展开,并由理论教学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或理论环节结束后承担实践教学任务,较少引入外部教学资源,如资深一线从业人员及能够反映当前经济特征的会计学案例。在当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够提升某项专业,而无法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综合吸收,进而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3]。

3.实践教学管理有待提升

基于作者参加实践教学的经验,教学硬件资源短缺、学时偏少、内容老化、大班教学等是目前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大班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被全面照顾到,接受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这使得部分学生缺少自制力而在课程中浑水摸鱼,实践课程的效果无法完全得以体现。此外,课程实践模式通常是仿制某企业中的某时间段的虚拟材料,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展开实训,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收获,但上述训练仍可归为题目训练,在数据量和知识点的多样性方面与实际工作的操作有较大差距。

(三)问题原因探析

1.教学目标、设置有待更新

实践能力培养依托于实践课程,学校应当合理设置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展开各种实训、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远超出实践课程,已经达到不合理的地步,学校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的实践水平得不到提升[4]。

现阶段,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中大多教师缺少长期企业长期从业经验,有很多甚至是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后直接进入教学系统,这类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实践经验偏少,甚至没有实际从业经验。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3.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落实

校外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宝贵的机会,同时在引导学生对实践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职责认知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校企签署有相关协议,但将实践基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对大多高等院校和企业来讲都有较高难度。教育者应该考虑如何在满足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主体需求的同时,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5]。山东工商学院有关部门另辟蹊径,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进行实践,部分创业团队在校内开展业务,涉及新媒体、电子商务、智能科技、区块链互联网科技和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这类初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会计专业人才,加强学生创业团队财务管理需求与会计专业学生实践需求进行对接,低成本高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

三、强化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在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的学习,与理论教学相比较更加具备真实性、启发性等,在实践能力提升中,学生可接触到规范的操作、技能,总而言之,会计学专业学生若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还需在校内实习以及校外实习实践来实现。

(一)精准定位目标

会计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育管理者应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学生需求、配套设施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此外,还通过收集学生参加过实践环节获得体验反馈,将其用于教学目标的制定[6]。

(二)改善课程体系

改善课程体系,特别是增加动手环节的实践环节,能够使会计学课程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吸引力,学生在这种教学课程体系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当前压缩培养环节学时的大背景下,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程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这也对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引导政策。作者的会计学专业的求学经验表明,一些实用、常用的技能在学习环节由于考核重点、方式的原因,学习后的应用能力还是较差,如制图、制表软件等,建议教师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增设“业务英语”“办公软件”等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可改用课程作业、口头测试等形式进行,使学生可以掌握实用性更强的技能[7]。

(三)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会计学案例分析》《会计综合能力训练》等骨干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贴近实际生产的教学材料,学生通过与真实账本、记账档案等接触,提高对知识点的感性认知;其次,加强校内模拟实物操作训练,符合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的趋势,学生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增强使用计算机记账和财务分析的技能[8]。

(四)充分开发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资源

利用现有资源及校方渠道,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会计学专业实践基地或者创新基地是开展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学管理者可以将此项工作此为教学评估指标之一,以促进教学基地的良性发展。开展实践基地实践时,学生分组以3-4人为宜,带队教师与提前与实践基地财务人员对接,在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下,确定实践内容和各项规章制度,为学生实践活动划定目标和边界。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多有所不同,如部分高等院校与事务所展开有深度合作,他们的实践基地便建立在事务所中;部分高等院校与生产、服务企业展开有深度合作,实习基地的工作性质不同,也决定了不同实践基地可提供不同的实践方向。因此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建设与之匹配的实训基地,甚至可以将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一并考虑。部分院校会受到资源的约束,这种建设在短期内或许无法完成,还需企业与院校共同努力,服务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9]。

(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机制

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除上述内容外,还需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决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实践经验储备直接关联,很多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体系中,中间缺少了实践环节,这使得会计学专业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活动时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底气,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校方需要完善教师再学习机制,通过制度引导教师工作后到企业参加生产活动。此外学校应紧跟学科发展组织各类校企交流平台等。

第二,制定综合的考核评价机制。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和完善,应当建立一个可靠、科学且有效的考核体系,通过扩大学生实践学分对学生有效参加实践活动起到督促效果,弥补部分学生自制力不足的缺陷,考核内容可以细化到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质量上,比如校内的模拟试验,可把会计工作划分为多个环节,改一次性评分为多个单元评分,反映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质量;校外实践能力的考核,可直接向企业发出调查表,反映出学生实践的真实水平。对于教师队伍,可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长和层次作为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自我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时代变化提出的要求,学生为更好地就业与适应社会环境,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活动中,增强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者,也应从培养方案、师资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会计学毕业生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的基地我的连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最“叛逆”的毕业生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