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中造林及抚育技术探究
2023-01-04林华斌
林华斌
(福建省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安溪 362435)
林业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林业生产中,造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造林效果受现场环境和土壤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造林工作中必须考虑本地的实际需求,结合自然环境和相关政策统一安排造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造林与抚育技术尤为关键,是确保各类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也是做好造林工作的技术前提[1]。只有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 造林与抚育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和现状
1.1 意义
造林与抚育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1)进一步挖掘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潜力。受建筑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家具行业的改进与提升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林业资源的社会需求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保持着较大的需求量,林业资源的利用合理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造林与抚育能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增强林业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2)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保证林业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但从目前来看,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所以解决林业资源供给问题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这对提高林业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与此同时,造林与抚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上,如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改变和创新林业发展形态等,但这些与林业自身发展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1.2 应用现状
为提高林业发展能力,各地区已经认识到造林与抚育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根据本地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基本要求,将其应用于造林工作当中,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来改变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3]。同时,将造林与抚育技术与国家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政策相结合,在国家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在林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应用此种技术,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保护水平。尽管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但从应用的角度来讲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林业生产单位或个人对造林与抚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较差,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不够,不能将造林抚育技术全面应用于林业生产,最终影响此项技术在林业生产实践当中的实际应用。
2 造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要点
2.1 贯彻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造林技术不同于一般的林业生产技术,这种技术要求在造林工作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合哪些植物生长,合理选择造林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植物类型。其中,所选择的植物应以当地植物为主,因为当地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不存在环境适应性问题,只要进行合理栽种,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这些植物的成活率。在当前的林业生产中造林主要考虑树木的生长需要,在开展造林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后续的开发需求及国家相关生态保护政策,在制定造林方案的过程中,要以地区自然环境因素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确定最佳的种植区域,确保造林区域内的土壤成分、湿度和温度能满足所选择植物的生长需要。同时,在造林设计中需考虑不同树木间的生长干预问题,尽量选择生长过程中不存在影响的树种进行栽种,选择外来树种时应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确保其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造林前,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深耕处理,充分释放土壤当中的营养物质,为各种植物的成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建立科学完善的良种壮苗管理机制
从造林工作的角度来讲,苗木的成活率与苗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苗木的质量主要与品种和生长状况相关,种植良种壮苗可以改善区域内的森林结构及其生长水平,所以造林中重要的工作是良种壮苗管理机制。1)建立良种壮苗调查机制,详细调查造林区域内的物种结构及生长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生长状况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明确培育方向。2)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状况,不同区域内的造林密度对良种壮苗的影响机制,确保苗木栽种密度符合种植要求,使用计算机模拟分布及林分等重要数据。林地垂直空间和水平结构是各种树木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详细了解这些树木的生长特性才能确定每种树种的垂直空间和水平结构[4]。3)在分析调查结果、确定影响良种壮苗因素的基础上,对育苗条件、生长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2.3 注重生态造林技术的应用
生态造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传统的造林技术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但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生态效益。生态造林技术则更加重视造林的生态效益,主张在造林中,既要融入原有的生态系统,又要营造一个科学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为每一种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要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对造林方案进行科学的筹划,明确每一片林地所包含的主要植物及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确定这一生态系统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及如何在造林工作中营造这些生态要素,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生长和发展趋势。此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造林技术方案,建立人工林生态发展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结合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人工林在自然环境下的种群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分析现有生态造林技术方案不足的原因,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增强生态造林能力。
2.4 提升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能力
造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保持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能力,从人工林生长发育规律的角度来讲,人工林的成活率主要受种植环境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更新能力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人工林种植后,要每5~10 年进行天然更新能力调查,了解不同区域内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状况,分析影响不同类型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确定提升天然更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全面优化和提升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影响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林业部门来说不管哪一种因素,在进行人工林管理维护的过程中都要认真对待并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因素的影响途径及程度,提高人工林管理维护能力,增强天然更新干预能力。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调查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相关主管单位需要制定长期的观察计划,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及其标准,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及其负责人,每次观察都应该有详细的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 抚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要点
3.1 苗木培育
苗木培育对造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苗木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如果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林区的土壤状况和气候状况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所培育的苗木不适应林区的自然环境。在培育的过程中,需按照以下3 个程序进行。1)良种选择。在选择苗木种子的时候应以林区种子为主,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考虑外地种子,压条培育的应该以本地树木为主,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选择。2)苗木培育。苗木培育的过程中要构建一个与林区环境相类似的生长环境,一般采用就近培育的原则,也就是以附近的苗木基地为主进行培育,其生长环境和土壤性质基本上会接近于林区,这种情况下所培育的苗木基本上能够适应林区的生长环境和条件。3)育苗管理。育苗管理是指在种子或压条栽种后,要根据预期的培育管理方案做好相关种苗的管理工作,为种苗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3.2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林业抚育技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幼苗期的树木虽然生长非常快,但是生活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病害。所以苗期管理非常重要,在这一时期的管理要充分考虑每一种树木幼苗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既要做好防晒处理,又要保证有效的日照,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苗木都是在大棚中进行栽种和生长,露天栽培时应做好防晒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对苗木产生负面影响[5]。同时,苗期合理施肥非常关键,在施肥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添加剂,帮助苗木更好地生长发育。例如,在浇水养护的过程中添加生根粉,促进植物根部细胞分裂,加速根系的生长发育,从理论上来讲苗木的根系越发达,其生活力也越顽强。此外,冬季苗期管理要注意防寒,一般可采用搭建暖棚或铺设草席的方式进行保暖,避免苗木出现冻害。
3.3 中龄树木抚育
中龄苗木是指进入成熟阶段的苗木,生命力顽强且已逐渐稳定,在这一时期的抚育管理中,伐除非目标苗木或弱势苗木能有效降低栽种密度,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营养支持,保证其他苗木的健康生长。此外,随着树木的逐渐长大,其所需的生长空间也越来越大,原有的密度设计可能不适应林区林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扩大苗木的生存空间。而解决生存空间的关键在于抚育间伐,通过科学合理的砍伐,实现这些树木的经济价值,又可以为其他树木营造更好的生长空间。此外,在中龄树木抚育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同树木面临的病虫害威胁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根据人工林的树木种类做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目前来看,美国白蛾的灾区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需要根据本地区人工林的实际状况,重点防治美国白蛾。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一项非常科学系统的工作,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对人工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4 结语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明确自然生态状况及所选择树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选择造林与抚育技术,并将其融入具体的造林方案当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造林水平,为提高林业资源的社会供给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