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香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023-01-04汪全兵

南方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香樟天敌幼虫

汪全兵

(潜山市林业局,安徽潜山 246300)

香樟是安徽省潜山市十分常见的树种,在潜山市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在2021 年潜山市“市树、市花”评选活动中,同银杏、枫香一道被列为优选品种。近年来,我国不断在营林生产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香樟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然而香樟生长过程中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影响香樟的正常生长,导致生产效益降低,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基于此,针对香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香樟能健康生长。

1 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控目的是将其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内,维持有害生物的影响与林业生产之间的平衡。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林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要充分利用林业生态中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抗性品种选择、改善生长环境、培养生物天敌、加强检疫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程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1.1 林业防治

1)品种选择。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发挥其抗病、抗虫的特性,达到防控目的。2)加强管理。通过合理调控水肥供应,改善香樟的生长条件,使其健壮生长、枝繁叶茂,提高香樟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要做好清洁,定期清理林地,集中销毁残枝落叶,适时中耕除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香樟生长,同时破坏病虫害的寄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3)加强检疫。在香樟生长区域要严格做好进出林产品的检疫工作,避免带病虫的木材及产品出入,特别是疫情多发季节,更要严加管控,斩断传播源头。4)合理规划造林地。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营造混交林,形成天然屏障,阻断病虫害的传播。

1.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和器械方式进行防虫治病,可把害虫灭杀在盛发期之前,并且在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时作为一种有效应急手段。常用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人工和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集与诱杀、阻隔分离及微波辐射等多种方法。例如,对部分虫瘿、卵块可人工剪除,对于老鼠可用夹子捕捉。为防止害虫上下树,可采用捆毒绳、上胶环、扎塑料布等手段对害虫进行人工阻隔。诱杀是物理防治中采用较多的方式,如食物诱杀、潜所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多种手段。利用不同害虫对气味、激素、灯光、色彩的敏感性,采用针对性的手段进行集中捕杀。如灯光诱杀中常采用的黑光灯、碘钨灯、篝火等,对于各类害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诱集性,灭杀效果良好[1]。

1.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通过有益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从而避免有害生物规模扩大产生严重危害,具有不污染环境、时效长、成本低的优点,但存在效果慢、不稳定、种类少等方面的不足。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3 种。1)天敌法。主要是通过保护天敌或投放天敌,如保护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以虫类为食的鸟类,或投放黄鼬、猫头鹰、蛇等以鼠类为食的动物,从而达到防治目的。投放赤眼蜂、寄生蝇可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投放肿腿蜂可防治天牛,投放花角蚜小蜂可防治松突圆蚧。注意创造适宜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天敌造成伤害。如果原有天敌达不到防控效果时,可依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适时适量投放其他天敌。2)干扰法。在昆虫的交配阶段,采用信息素对昆虫行为进行干扰,阻止其繁殖。如释放性信息干扰素,能阻止昆虫交配,阻断繁殖,另外在昆虫交尾场所,释放雌性昆虫性激素,从而导致雄虫方向迷失,错失交配时间,降低繁殖率。3)生物农药法。生物药剂种类很多,主要是利用生物直接产生的天然活性物或直接将生物活体当作药剂来用。生物农药主要有以下4 种。①微生物农药,包括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角体病毒、木霉菌等。②生物化学农药,包括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丁子香酚、氨酰丙酸(盐酸盐)、啶酰菌胺及昆虫性诱剂等。③植物源农药,包括烟碱、鱼藤酮、苦参碱、除虫菊素及印楝素等。④抗生素类农药,包括阿维菌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及中生菌素等。生物农药范围很广,如部分商品化的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平腹小蜂等)也可以划到生物农药范畴。

1.4 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农药防治是一种用有毒的化学物质达到除病灭虫目的的方法。化学药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会污染环境,应用时要慎重选择,在分析研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规律后再确定施用农药的种类、数量、用法及施用的时机,做到低毒广谱、效果好、低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常用的农药包括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等。有机农药主要是用有机合成原料(如苯、醇、脂肪酸和有机胺等)经化学反应人工合成,含氯、磷、氮,如西维因、杀虫脒、托布津和多菌灵等都属于有机农药。无机农药主要是由矿物原料经加工而成,主要含砷、氟、硫,如硫磺、波尔多液等都属于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主要是由植物源成分生产的杀虫剂,如部分杀虫剂主要是由生物碱和配糖体混合而成,通过烟碱、百部碱等发挥灭杀作用,相对安全,毒力小,不伤人畜,无药害[2]。

2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

2.1 香樟赤斑病

香樟赤斑病主要为害香樟叶片,病原为叶茎点霉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第2 年春天温度升高后,孢子通过风力、雨水及昆虫等媒介传播到新叶上,从气孔、伤口入侵到叶内开始发病。初发病时,香樟叶缘、叶脉处出现不规则红斑,病斑不断变大,整个叶面连成一片,呈“半叶枯”状,最后导致香樟叶片大面积脱落。通常6—7 月病情最重,香樟会大量落叶、落果,损失严重。

香樟赤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2 种。1)物理防治。要加强林地管理,入冬前对林地上的大量落叶、残枝进行清理,同时对树上的病枝进行修剪,集中并进行无害化销毁,减少越冬病原体。在香樟生长盛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修剪,保证树木生长的必需条件,提高树木长势,增强抗病力。2)化学防治。采用化学药剂防控,春初在香樟初发叶时用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800 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采用可湿性退菌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2 香樟枝枯病

香樟枝枯病为害香樟枝条,易发于香樟苗1~2年生枝条上,主要由伤口侵入传播。染病初期,枝条病部出现肿大,树皮开裂,叶片发黄,随病发逐渐呈腐烂状,后期病部失水,病斑环树干发展,最后枝条干枯而死,严重时导致整株枯死。枝枯病多由管理不善、土壤肥力差、苗木长势弱所致,且林木间通风透光不好,林内长期阴暗潮湿、土壤板结、林地卫生情况不好均会导致病发加剧。

香樟枝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2 种。1)物理防治。要做好林地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林地,做好秋末入冬前的清园工作,将林地病枝、残叶、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做好修剪工作,合理疏伐,剪除病枝、徒长枝、超长枝,科学修冠,提高树体的透光通风性,适时中耕除草,避免土壤板结,雨季及时排水,避免林地长期处于潮湿状态。2)化学防治。春季做好预防,在初春病原尚未活动时,及时刮除病斑,再用渗透性较强的杀菌药剂涂刷,常用的有“401”“402”等,每14 d 涂刷1 次,连续2~3 次,可有效预防香樟枝枯病的发生[3]。

2.3 香樟黄化病

香樟黄化病属于香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过低造成的,根系和树皮损伤严重也可能引发此病。发病的香樟树势变弱,叶片呈不同黄色,严重时叶片呈黄白色,叶片边缘有焦枯病斑,随着叶落变得稀少,易发生冻害,出现冠缩,最后枯死。出现香樟黄化病的香樟树全年黄化,幼树与新移植的香樟易发生。此外,冬春季香樟黄化严重,新叶发病较重。

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2 种。1)物理防治。育苗阶段,选用优质种苗,以适地适树为原则进行移植;栽培管理阶段做好水肥供应、防旱抗涝、中耕除草、修剪疏冠等环节,提高树势,增强苗木自身的抗病力。2)化学防治。根部追施鸡粪+硫酸亚铁+尿素(40 ∶4 ∶1)等有机复合肥,用0.5%硫酸亚铁+0.05%柠檬酸水溶液喷施,或用2%硫酸亚铁+0.2%柠檬酸+3%尿素+0.02%赤霉酸水溶液+新高脂膜8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3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

3.1 樟叶蜂

樟叶蜂主要为害幼苗,1 年可发生1~3 代,而且成虫具有飞翔能力,为害时间长,范围广。樟叶蜂可吃光幼苗叶片,形成秃枝,导致香樟慢慢枯死。成林受害后,香樟冠上部嫩叶常被吃成空洞甚至吃光,严重影响树木健康生长,导致香樟长不高、低分叉,而且多叉,枝条丛生。

樟叶蜂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3 种。1)物理防治。加强水肥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合理修剪,做好林地的清洁,在入冬前集中进行1 次园地的清理,集中销毁落叶残枝等杂物,破坏樟叶蜂的越冬环境。此外,在冬季安排人工巡林,采集越冬虫茧并带出林区销毁,减少翌年樟叶蜂暴发概率。2)生物防治。幼虫为害期可适时喷施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等生物菌剂,浓度0.5 亿~1.5 亿孢子/g 制剂。3)化学防治。幼虫期可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或50%马拉硫磷乳油2 000 倍液,或喷洒杀虫素、灭幼脲等药剂防治,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4]。

3.2 樟蛱蝶

樟蛱蝶也是一种为害香樟叶片的害虫,幼虫以叶为食,严重时会将叶肉啃食干净,仅余主脉和叶基,严重影响樟木的生长。樟蛱蝶1 年发生3 代,老熟幼虫在叶面主脉处越冬,第2 年3 月开始活动,4 月蛹化,5 月成虫产卵繁殖下一代,卵多产于老叶上,孵化幼虫先取食卵壳,后爬至翠绿中等老叶上取食,为害樟树。

樟蛱蝶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2 种。1)物理防治。经常巡察育苗地或造林地,采集虫蛹和卵,然后集中销毁。此外,入冬前要清理林地落叶,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卵,降低第2 年繁殖量。2)化学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施敌敌畏乳油或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 倍液进行灭杀,也可采用杀螟松乳油、辛硫磷溶液进行喷杀,都有很好的灭杀作用。

3.3 樟巢螟

樟巢螟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食叶害虫,有香樟栽植的地方均有发现,幼虫为害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一起,形成团状,远看似鸟巢,因此而得名。每年5 月成虫羽化,7 d 产卵孵化,7~10 d 出现幼虫,初食卵壳,后食叶肉,呈群集性,2~3龄时吐丝卷叶成巢,巢由丝、虫粪、枝、叶合成,幼虫白天不动,傍晚取食,叶光巢移。9—10 月,幼虫落地入土结茧越冬。

樟巢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3 种。1)物理防治。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现虫巢进行人工采除,然后集中销毁。冬季,结合深翻将越冬幼虫埋入土中。2)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在幼虫孵化初期,不喷化学药剂。此外,利用冬春挖出的虫茧放入沙笼内,用来收集甲腹茧蜂,并适时将其放回树上,防治樟巢螟。幼虫期,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500~800倍液进行灭杀。3)化学防治。幼虫活动期(7 月上旬至9 月上中旬)傍晚喷90%的敌百虫1 000~1 200 倍液,或50%的马拉硫磷,或80%敌敌畏进行防治[5]。

4 结语

香樟的高价值对于促进潜山市的经济发展、林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香樟病虫害防治是栽培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认真深入研究,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苗头,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香樟生产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香樟天敌幼虫
江南的香樟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果园天敌(续)
香樟树,樟树香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