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问题研究

2023-01-04肖立新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参政议政人士

肖立新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及新媒体从业人员。2017年中央统战部调查显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总体规模约为7200万,党外知识分子占95.5%。[1]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数较多,多为党外知识分子,具备较高知识素养,涉足行业领域技术性、资本性、创新性、管理性特征明显,大部分属于中高收入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备一定示范效应。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团结引领作用,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用巨大。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近1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和壮大也紧紧依靠市场经济,经济上的成功使他们渴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性格又使他们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2]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充分利用他们在行业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将极大地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

(一)新时代加强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

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3]。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广泛活跃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行业,接触的各阶层各行业更加广泛和直接,团结引领的效用更加突显。在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规模必将不断增大,社会覆盖面必将不断扩大,更好地将他们组织起来,发挥各类新阶层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对于扩大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十分必要。

(二)新时代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要使社会的人力资源、产业集群、经济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采取更好更恰当的社会治理模式,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而最适合的社会治理理念无疑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4]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范围广,多数为党外知识分子,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是倾听人民心声、反映人民诉求、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力量,团结好组织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其为核心进一步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将成为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补充。

(三)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整体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组织起来”是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有效方法,不仅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归属感,而且为有效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凝聚人心、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必须组织起来,以便整合资源、积聚力量,加强内部交流、提升整体建设、构筑大合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运作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更大,影响力也更深远,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也将不断壮大,更具凝聚力,实现互促共赢。

二、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模式

2018年2月7日,中央统战部召开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修订稿)》。2019年大多数的省市都制订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截止2019年9月,已有23个省级统战部门设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机构,各省区市普遍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6]各地不断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相应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模式也在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制度主导型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统一战线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他们并没有特定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当前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主要以统一战线相关政策为基础进行,根据地方出台相关文件进行引导性推动。据此,出现了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一种模式:制度主导型。

2018年初启动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训,制定了各省区市2018-2020年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训方案。[6]2020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正式发布,其中的第八章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总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中央统战部门指导和推动各地、各部门通过座谈、沙龙、培训、考察、服务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新的社阶层人士组织得到极大地加强。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制度作为规范,在制度的框架和规定内运行。最大的优势就是以制度为保障,可以确保不会因违背政策而出现错误。但它的弱点是在运行和推动过程中都是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推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滞后性。

制度主导型模式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初步探索期有着积极意义,因为它是由政府基于战略和宏观高度考量,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主导实施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政策制度的研究与实施的滞后性特征更为突显,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匹配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导致制度主导型在特定时期和阶段,难以满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发展需求。

(二)政治参与型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是各行各业较为优秀和成功的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他们所联系行业人员中有着一定的话语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意愿时,也会以一定的方式吸收周边人的想法和意见,再以代言人的形式表达观点和看法。也正因为这样,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时就产生了政治参与型模式。

以江苏常州高新区为例,推出三项措施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一是以智囊团的形式引导参政议政,2020年区政协会议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占委员总数的15%,有的提案已列入主席办公会督办;二是建立调研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参政议政骨干人才库和咨政建言微信群;三是定期开展研究讨论,形成“圆桌会议”和“19点议事厅”。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7]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参政议政,一是直接反映自身的诉求,二是以代言人的身份反映身边群体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团结引领作用。

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一定的政治性的利益需求和权益愿望为推动;二是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介,以他们所团结的人或所处的行业群体为对象,对接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三是凭借一定范围的公信力成为代言人,以代言人的身份参政议政,或直接表达自身的意愿,或代替所联系的人表达意愿,以维护相关人士的权益。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以一定的需求性的利益或权益为推动,在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时,能以代言人的身份发动和团结相关群体。其弱点就是:如果作为组织方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觉悟不高,或政治私心太重,那他们的引领就会起到不好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律性,也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

(三)联谊交流型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对于其它社会阶层来说产生的时间不长,缺乏一定的纲领和组织规范,也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因而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一些活动作为平台:一是相互之间的行业交流活动,二是统战部门有针对性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最初的指向一般是增进交流、联络感情、熟悉彼此,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互相之间提供一定的帮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这种联谊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组织交流,也同样以这种联谊交流的方式团结引领本行业和身边的人。

2017年8月,内蒙古赤峰市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由市委统战部主管,这是个以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主体组成的具有统战性、联谊性、专业性的社会团体,对当时全市10.2万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起了很好的组织作用,既密切了政府部门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间的联系,又以他们团结引领了更多的人,在推动经济发展、调和群体关系、解决社会就业、维护市场秩序、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8]

这种方式的优点较多。一是以联谊的方式进行,气氛融洽,相互之间交流比较随意自由;二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以经验交流为辅助,相互之间以一定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目标;三是以一定的成功或优秀人士的人格魅力感染,以他们成功的经验聚合和带动相关人群。这种模式带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平等、自由、融洽、随和。正因为如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这种模式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与团结引领的人群处在同一个行业或同一个群体,彼此信赖,有一定的依存关系。这种方式的弱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联谊会并不是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严明的机构或部门,没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组织相对比较松散;二是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利益统一体,一旦有了利益冲突没有及时处理好,联谊交流就无法持续进行;三是这种模式必须是基于一定的情感认同才能进行,相关活动难以大范围和大规模进行,在一些地区这种模式还是依赖统战部门推动。

联谊交流型模式一般运用在相对较为熟悉或有可能交流的群体间,有一定的共识和认同感,由统战部门组织或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公信力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起辅助作用。

(四)社团联合型

社团联合型模式一般带有较强目的性和主动性,因为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和志趣爱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立各种社团吸引人参加,最典型的如商会,把一个地区有相同或相近从业人员聚合起来,大家在商会中交流信息、资本、技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联合经营,这种经营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会员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利益统一体,组织成员之间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组织凝聚力也更强。

2020年1月,贵州省工商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共31名委员,由贵州知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组成。这个平台对于组织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扩大朋友圈和工作覆盖面起了积极的作用。[9]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一是以利益驱动,有一定的相同的价值追求目标;二是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号召力的代表人士组织;三是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组织章程和权利义务,成员之间联系较为紧密,有一定的组织架构。组织凝聚力强,在一定程度上社团趋同于利益统一体,正因为利益相关,所以这种模式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较为显著。最大的缺陷就是在于以一定的利益驱动,如果社团组织者不能引领成员获取一定的价值利益,那么整个社团的组织结构就较难稳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

三、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策的过度依赖束缚了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受到社会关注的时间较短,政府部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管理工作还缺乏专业的特定机构和固定的组织人员,特别是没有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建立固定的机构,没有充分推动他们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

由于其自身缺乏相对较为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时,主要依赖现有的相关统战政策,由一定的统战人员引导或发动。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采取最适合的组织模式,并由他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所面对的人群去采取一定的举措团结人和引领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还没有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群体,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经济社会的各种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周边人群的团结引领。

(二)发挥作用渠道的相对单一严重影响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性

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发挥团结引领的渠道多为党委政府部门推动。从举办和组织方看,是比较单一的平台,且大多是提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过交流交往发挥作用,即通过情感和经验的交流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缺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利益价值观推动、以多种方式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渠道,未能充分团结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相同愿景和价值追求的人士。

(三)组织管理的松散性影响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整体功能的发挥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充分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必须组织起来,而组织起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一个有着一定的组织架构、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利益需求的整体。

但是,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工作实践中,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识别界定和吸纳还存有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还未有效激发,对党委政府和相关组织的归属感不强;三是缺乏较为细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正因为这样,组织管理的松散没有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一个整体,没有有效的组织,就使他们对自身所属的阶层缺乏归属感,政治性的缺乏也使他们缺乏影响人的自觉性,更不用说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团结引领作用。

(四)组织方式的缺乏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组织上显得较无序

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方式相对来说已经多样化,有建言献策型的政协和相关座谈会,有情感交流型的社团组织、联谊活动,有经验交流型的行业会,有专门性的对接和起一定组织作用的部门等等。但是这些组织方式没有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一定的组织性结构性建构,即没有按照他们的专业、情感意愿、行业方向组成一种系统性的层级,更没有采取一定的方式严格界别他们的身份,或者说,没有一种方式让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了解自己属于这个阶层,并对这个阶层有充分的归属感。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没有充分组织好之前,外部的推动总体来说是一种相对较为松散的无序的组织和管理,很难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充分的团结引领作用。

四、新时代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的对策

新时代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首先要以多种方式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其次是以多种途径向公众展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作为和成就;再次是要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带领公众干事创业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团结引领作用。

(一)组织重视,加强引导,充分团结

要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必须在组织上加以重视,即尽可能地将其工作规范化,并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推动相关组织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必须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确认、登记备案等制度;要按不同行业、不同身份来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系统的组织管理制度;要建立定期报到、活动考勤制度和联谊交流制度;制定对内管理和对外交流的对接制度。只有制度化了,才能有效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规范化,才能使之更具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团结引领作用。

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引领作用,还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具体可感的视频制作宣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成、发展、成就;登载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宣传文章;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公众互动等活动。要让社会公众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力量,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公众的意义,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良性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被公众熟悉和接受了,才能充分体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

3、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尊重和重视来自三方面,即政府、社会和阶层自身。相对来说,政府最具有公信力,政府认可更能推动社会认可,政府尊重和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支持和关心他们的发展,关注和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提供多种途径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部门和项目建设中发挥才干。社会的尊重和重视主要在于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的导向。如果社会舆论能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公众也会给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应的尊重和支持,不仅有助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更有助于他们发挥作用。

4、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一步团结和引导。一是组织上的团结和引导,由党委统战部门组织,引导他们建立一定的联谊、交流和组织机构。二是社会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和引导,在行业和群团合作交流中,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三是统战部门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在一定的行业、专业发挥他们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总的来说,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一步的团结和引导,就是要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励他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作出一定的社会贡献。

(二)建立社团,加强交流,增进信任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管理,既要依托党委政府建立健全层级式体系化管理体制,更加注重其社会性特征,建立健全与其专业性行业性志趣性相匹配的社团组织,增进心理接受度和价值认同感。

1、挑选优秀社团领导。要建立团结合作和联系紧密的社团,首先必须有个优秀的社团领导,这个领导要有独特的社团成员认可的人格魅力,要有社团成员认可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才干,要能帮助社团成员解决一定的问题、实现一定的价值、得到一定的利益。只有这样的社团领导才能让整个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社团成员才会对社团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自觉自愿服从社团领导和管理。

2、加强社团宣传,树立榜样,吸纳更多人员加入社团。成立社团,设置社团内部机构,配置运营管理人员,使更多的人加入,并使加入的人信赖社团,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团的宣传。一是对社团的职能和代表人士的宣传,特别是社团领导的宣传,要让公众看到这个社团具有很强的能力和较高的水准;二是对社团的功能和运营方向进行宣传,特别是对社团成员责权利进行通告,展现社团价值目标和运作方式。三是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社团成员事迹,即社团成员加入社团以后取得的成绩,发生的正面变化,让公众意识到是社团成就了这样的成员,是社团成员在加入社团后才取到了这样的成绩。

3、以政府相关部门与社团的座谈和调研推动社团参政议政。社团的目标靶向应是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根本实践成效要靠参政议政来实现。政府部门要以一定的形式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团组织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发展,与社团常态化开展座谈,及时了解社团及成员的需求,发现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听取社团成员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推动社团组织以一定的形式参政议政,印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建议及举措;分配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任务;安排进入政协参政议政等。同时,将他们参政议政的成绩适时公开,并以官方鼓励的形式公开认同。这样,以社团作为组织架构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就愿意加入社团,并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荣耀感,他们对于身边群众的影响力加大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

(三)举办活动,开展培训,加强认同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处的专业和职业不同,他们所关注的并不一定是相互之间的联合性组织管理和团结引领,较多关注的是自身在经济社会价值利益的实现。因而,对他们的引导性组织管理必须举办各种活动,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

1、积极组织公益性活动。公益性的活动本身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活动,虽然物质上得不到回报,但在精神上却是有所回报的,回报的是公众的信任。正因为如此,要想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并发挥团结引领作用,就要多邀请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以增加他们与公众交流及展示自己的机会,担当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更好地树立形象,引领人们融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

2、丰富开展联谊活动。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充分组织他们,不仅要在政策上引导、事业上扶持、舆论上宣传、还要在生活上关心。组织开展联谊性活动不仅能加强统战部门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参加活动时增进相互了解,这也是扩大团结面,巩固团结基础的重要策略。

3、抓好调研活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散布于各个行业,多数为知识分子,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通过座谈等调研活动,可以有效吸收他们的智慧力量,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建议被采纳,会有效激发其成就感和自豪感,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深度调研与交流中,也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解开疑惑,达成共识,更好地团结凝聚人心,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

(四)融合发展,政治参与,充分吸纳

要发挥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导向作用,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使命感荣誉感,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群体认同、身份认同、责任认同。

1、针对地方大政方针,以会议形式及时征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意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要以一定的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参政议政热情。比如,召开专项会议,即针对地方大政方针的专项议事会议。采用会议的形式的优点主要在于:一是官方举办,场合较为正式;二是征求意见的方式平等,体现协商民主;三是突出显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参与决策成员之一,增加认同感。在征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关意见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能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察及自身的利益诉求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紧密结合实际的创新性规划和建议,这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言献策的过程既是个缜密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更是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阶层归属感的过程。

2、适时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地方行业性的项目建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由于长期致力于一定行业的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对于地方施行和推动行业性的项目建设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新的社会阶层分属于各个行业,他们能从各个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和感受地方推行的项目的影响;二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地方推行的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社会人士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社会监督;三是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科学决策。

3、适时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政策宣传和理论研究活动。政策宣传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站在参与或影响决策者层面向公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宣传首先就必须理解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是督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入学习相关政策的意义所在。同时,政策宣传本身包括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的宣传。

相对于政策宣传,理论研究是从学理和学术的角度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入探讨相关政策。这种探讨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寻找问题和创新思维、寻找对策的过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结合所在行业和自身发展开展理论研究,会使政策和理论得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认可,这种引领作用是巨大的。

4、适时吸纳相关人员进入地方政协和加入党组织。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并发挥团结引领作用,一是可以吸纳他们中的代表人士进入地方政协参政议政,让他们有一个社会政治身份和一个更为直接的参政议政通道。二是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更好地以党员身份团结和引领广大群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党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领导,使其在发展中不偏离党的大政方针,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发挥团结引领作用,首要的是要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这种组织:一是要增强思想上的认同感,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阶层归属感;二是推动组织建设,以一定的机构强化阶层内部的组织性;三是以一定的活动增加社会认同,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参政议政;四是以一定的方式在公众面前充分展现才能,获得信任;五是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的团结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参政议政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关于开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效能研究的若干思考
WHEELS IN MOTION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
当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