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中的民主党派:定位、功能及发展路径
2023-01-04张师平
张师平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2](P822)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呈现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参与性主体:民主党派在新发展阶段中的定位
方位问题向来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认清历史方位、找准自身定位、增强使命担当,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会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3](P211)新发展阶段,是新时代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指向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新机遇,也不可避免面临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使命
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架构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同时,自198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明确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参政党地位以来,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早已深深嵌入到国家政治体系结构之中,构成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这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民主党派可以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的平台和形式广泛参与国家、地方重大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大量民主党派成员进入各级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民主党派深度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另一方面,也应清醒认识到,民主党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党,它虽是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但它“没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对执政党和政府形成了高度的依赖”“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还比较小”[4](P294),使其作为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在全面把握社会大环境和民主党派自身特性的前提下,不妨将民主党派称之为“参与性主体”。各民主党派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定位,跟上时代步伐,“继续担当起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政治责任”[5],要将完成自身使命与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紧密结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辅政性作用:民主党派在新发展阶段中的功能效应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我国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六大发展任务。“十四五”时期及新发展阶段各项目标任务突显出系统性和艰巨性,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优势,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也给作为“参与性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优势
新发展阶段,参政党履职尽责必须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界别优势。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各民主党派逐步发展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6],党派的代表性比较广泛。各民主党派在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界别特色和各自履职的主攻领域。如,在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时,各民主党派善于结合党派的界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同时创新渠道和平台让更多党派成员有效参与。在当前越来越注重履职实效、强化效果导向的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唯有立足自身基础、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并紧密结合党派界别特色,方有可能在履职实践中见真效。一是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民主党派具备广泛联系各界人士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广泛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协助党委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协助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工作,从而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参政党大多由专家学者等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比如民进的界别优势主要在教育、文化、出版等方面,通过发挥民进界别和专家会员等专业人才优势,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议政建言成果,有助于提升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和诸多领域关键问题,各民主党派须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着力提高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统筹用好各类专业智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三是发挥位置超脱的优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位置超脱优势,通过发挥立场中立优势、渠道畅通优势和组织优势等,可以使有些意见和建议直接反映给中共中央领导层,从而推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
(二)多党合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制度优势
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多党合作、携手共进的良性机制。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之始就嵌入国家制度中。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中更加深度融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伴随国家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国家治理也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多党合作制度所蕴含的参与、协商、合作、监督等价值和功能与现代国家治理理念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充分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一是力量聚合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同行,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巩固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够为形成这种力量聚合提供制度化的机制。各民主党派通过动员各自成员及所联系群众支持和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设,可以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更广泛地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从而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二是决策优化优势。决策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面对“两个大局”,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下的诸多不确定性等新情况,防止出现全局性、颠覆性错误和失误,必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政党协商,融合执政党和参政党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能有效防止决策失误,推进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7](P273)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是推动国家治理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三是协商共治优势。现代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国家治理也理应是多元共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是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执政兴国与参政兴国一体推进,是实现合作治理、协商共治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建改革发展之言、做富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行之力,展示了胸怀大局、参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优秀品质,主动服务、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8]
三、参与中成长:民主党派在新发展阶段中的发展路径
“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新发展阶段逐梦蓝图的徐徐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出了更高的履职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主动回应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解决有效履职的思想动力问题、能力提升问题以及机制保障问题,以自身履职能力新提高和履职尽责新作为助力“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一)不断激发民主党派有效履职的思想动力
新发展阶段,参政党有效履职应着重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做到以坚定的思想政治共识引领参政党履职实践。为此,各民主党派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进政治共识、思想共识、理论共识和情感共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一是强化政党意识,增强政党主体性。参政党要承担起自身政治责任,首先要有明确的政党角色意识。[9]政党是代表社会依托国家行使治理权力的主体,作为取得执政或参政权力的政党,其根本政治功能就在于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善治的政治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用心用情用力担当参政党的职责使命,有效破解民主党派组织层级中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二是凝聚政治共识,夯实思想基础。各民主党派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引导广大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把思想和行动、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准参政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是注重教育传承,弘扬多党合作光荣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奋斗,形成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必须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历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民主党派的光荣传统,始终不忘合作初心,坚定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二)持续提升民主党派有效履职的能力素质
新发展阶段参政党有效履职应着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履职水平,以高水平能力建设助推参政党高质量履职。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民主党派各项能力建设,尤其是政治能力建设,提高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和服务大局的能力,促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新面貌新作为展现参政党新形象。一是提升参政党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10]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转化为参政党履行职能的行动遵循,必须着力提升参政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新发展阶段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新要求。二是提升参政党集智聚力能力。有序推进“十四五”时期各项发展目标落实落地,需要凝聚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智慧力量。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深入开展前瞻性、系统性调查研究,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从而为国家发展进步聚人心、集众智、增合力。三是提升参政党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夯实民主党派组织根基,注重提高质量和强化特色。着重提高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参政意识及本领,不断优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途径等,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三)着力完善民主党派有效履职的机制保障
新发展阶段,参政党有效履职有赖于完善的内外体制机制,必须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有利于参政党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要按照中共中央加强参政党建设相关文件中关于制度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健全参政党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参政党履职方式,促进参政党履职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多样性。发挥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构建多党合作参与“治理决策—治理过程—治理评估”的闭合链条,努力把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二是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把握参政议政的方向性和特殊性,提高参政议政质量,议题选择要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并体现党派特色。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树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理念,把实际情况摸清、把难点痛点问题找准、把议政建言对策提实。三是完善政治交接长效机制。人才是参政党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要着力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更好发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逐步完善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确保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入到领导队伍或后备队伍中。四是完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目前,在民主党派各项职能中,民主监督职能发挥得较弱。“十四五”时期,各民主党派除了全力完成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之外,应主动谋划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内外运行机制,增进民主监督的实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需要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新发展阶段为民主党派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在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应发挥自身优势,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