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晚年读了哪些“大字本”

2023-01-04

新传奇 2022年51期
关键词:线装书大字印刷厂

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的读物是加大字体印刷的历史、文学类古籍资料,工作人员把它们统称为“大字本”。“大字本”被制作成一种长30 厘米、宽20 厘米的线装书,部分文字用繁体,字号用特制的36 磅长宋字体,全部用60克米色道林纸印刷。那么,他究竟读了哪些“大字本”?

据毛泽东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员、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徐中远回忆,从1971 年春天起,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后来,他患上了白内障,视力更是每况愈下,甚至要加上放大镜才能勉强阅读。于是,毛泽东指示,找一些专家注释一些古籍,印成大字本给他和中央一些领导人阅读。此事立即得到落实。

那么,为什么要印成线装本呢?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毛泽东习惯看线装书。二是他晚年看书特别是从1971 年那场大病之后,差不多都是躺在床上或者是半躺半坐在床上,有时还半躺半坐在沙发上看书。线装本用的都是专门工艺生产的宣纸,一册一册都比较轻,还可以卷起来看,这种式样看起来比较方便。

起初,“大字本”用一号长仿宋字体,比一般书刊的五号宋体清楚多了。但没过多久毛泽东就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一号长仿宋字体也看不太清楚了,改用36 磅长宋字体。可这种字体一般是排书刊标题用的,就连北京新华印刷厂都没有多少字模。于是,国家出版局找来20 多名优秀的刻字师傅,花一个月时间刻制了四副36磅的字模,北京存两副,上海、天津各存一副。这种字体每页排满共112 字,疏密适度,很醒目。毛泽东高兴地说:“今后印书,都用这种字体。”此后重新排印的大字线装本书用的都是36 磅长宋字体。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生命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学习。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军事、自然科学,古今中外,无所不至。当时,由国家出版局根据书的类别安排出版社印刷“大字本”。一般来说,政治类的图书由人民出版社负责,历史、古典诗词和曲谱集等读物由中华书局负责,通俗小说类、笑话书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印刷一厂和北京印刷二厂这三个大印刷厂作为定点印刷厂,有些大部头书还安排到上海和天津特设的两个点排印。

新印的大字线装书除供毛泽东阅读外,少量则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老同志阅读。

毛泽东读马列著作终身不懈,二十四史读了24 年,读逻辑学论文和专著,读鲁迅著作、《柳文指要》《一种清醒的作法》《智囊》,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读《随园诗话》《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读过《马王堆汉墓的葬制与西汉初期复辟反复辟的斗争》等。据徐中远统计,毛泽东从1972 年读新印的大字线装本《鲁迅全集》到1976 年8月底读《容斋随笔》,共读过129种大字本。

毛泽东晚年看大字线装本,看得较多、要得最急的是笑话书。1974 年是毛泽东读笑话书最多的一年。其中,《笑林广记》《新笑林一千种》《历代笑话选》《时代笑话五百首》《笑话三千篇》《哈哈笑》《幽默笑话集》《笑话新谈》都印成了大字线装本。每次印笑话书,他几乎都要求:“快些印,印好一册送一册。”

毛泽东晚年博览群帖,学习、练习和研究书法。他最爱看有风格、字大清楚、开本适宜的线装本草书、诗句一类字帖和墨迹。1974 年荣宝斋为他改装旧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宣纸本,加蓝色函套,费用456 元6 角,毛泽东叮嘱:“改装的字帖是我的,改装的费用从我的稿费中支出。”

读自然科学类图书也是毛泽东晚年爱好。他潜心阅读过线装大字本《物种起源》以及《动物学》《化石》《自然辩证法》《科学大众》等杂志。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早在1963 年就被他放在案头时常翻阅。1973 年夏,他在会见杨振宁后,又嘱咐把书印成大字线装本放在身边翻阅。1974 年5 月,毛泽东会见李政道后,要求把他的《不平常的核态》一文印成大字线装本,多次仔细阅读。

毛泽东生前读过的最后一部线装书是南宋洪迈撰写的笔记《容斋随笔》,涉及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宋代掌故、人物评价等。这是毛泽东珍爱的书,他从延安带到河北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中南海,读过多次,圈点多处。1976 年8 月26日晚9 时45 分,重病在身的毛泽东要看《容斋随笔》。当晚,工作人员从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找到了这本书。此后,毛泽东用书登记本就永远是空页了。

猜你喜欢

线装书大字印刷厂
八个大字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柳治征巧说线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