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1-04吕一星张静波陈妮妮李晓悦郑儒春罗昊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专科医疗

——吕一星 张静波 陈妮妮 李晓悦 郑儒春 罗昊宇*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理念、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出现,促使健康服务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提速,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从人民健康需求出发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健康体检与管理服务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为我国健康管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随后芬兰、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这些组织试图通过改变人群生活习惯,探索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以提高医疗资源质量效率,改善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亚健康问题突出,慢性病存量与增量同步上升,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了健康管理理念的传播[3]。现有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1 依托医院的服务模式

依托医院的服务模式是由医院提供的以健康体检和慢性病管理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健康体检管理分册》显示,健康管理行业中,依托医院的健康体检(管理)服务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且以综合医院居多。此模式依托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完善的运营模式、较强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医疗专家较高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4],在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健康管理学科赋予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新内涵。公立医院为适应社会对健康维护的需求,逐步加强疾病防控,更加关注健康、亚健康、慢性病人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采取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4],如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

随着国民多样化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传统的健康体检与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亟需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专科,健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健康管理专业人员执业范围,努力打造健康管理科成为院内连接各临床科室的平台枢纽,成为医院构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的重要科室。

1.2 独立设置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服务模式

独立设置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服务模式主要由社会办体检机构提供,健康软件公司、平台服务公司、咨询公司等参与。此类服务机构围绕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相关服务,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针对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需求,以服务质量为优先,通过加盟或连锁形式,采取不同经营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健康需求。其服务价格和服务项目具有相对灵活的市场活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健康筛查和健康促进需求。

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整体起步较晚,体系还不够成熟,专科建设与服务质量差异较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路径,保障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1.3 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作为社区服务模式的主体,包括公立综合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着力点,提供慢性病筛查、诊治和康复等健康管理服务,具有覆盖面广、政策支持力度大等特点。

社区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的落脚点。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对健康维护的作用更加明显,使得居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依从性逐渐增强,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的主动性明显提升。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性仍有待完善,健康管理涉及多种医疗和非医疗技术,既涉及医疗体系对疾病的诊治、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又涉及各类健康体检(管理)机构、保健机构、养老机构、保险公司等对健康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体系仍有待完善,医疗体系和疾病控制体系相对独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促进实现全方位数据互联互通。

2 健康管理发展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健康管理行业应更好地抓住机遇,规范健康发展。针对上述三种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健康管理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健康管理专科建设

专科建设包括内涵要素和外在要素,是高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学科基础与条件建设等[6]。学科带头人在专科建设中至关重要,资金支持是保障专科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专科队伍构建和提升是核心内容。因此,三级综合医院拥有专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应发挥自身建设优势,积极引领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的转型发展。(1)积极推进健康管理专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建设。分别从发展规模、流程规划、质控标准化、质控建设等方面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2)完善专科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专科体系要求,在专科建成的同时,成立教研室,编著专业教材,开设课程,承担教学任务,掌握专科发展最新成果,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科学制订课程体系,创新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7]等。(3)推进科研发展。一是利用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资源,遴选具有高学术水平、能够申请重大科研项目、指导和组织科研队伍并能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优秀人才引导行业发展。二是组建健康管理专家团队,主要围绕专项疾病健康预防、适宜技术推广、学科理论系统构建等重点展开研究。三是构建健康管理专业团队,目前缺乏预防医学、管理学和科普教育相关人才,加强人才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2 促进独立设置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服务均质化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健康管理发展实际需求,根据国内学者提出“健联体”概念,即“以健康为中心,以防治慢性病”为主要目标,以“防大病、管慢病、保健康”为核心服务内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联合体[8]。对一定区域内的健康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系统论、供求关系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统筹协调,可以解决健康管理资源配置中的公平性、效率性、供需矛盾等方面问题[9],使健康管理工作更加合理、规范,有针对性。

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模式发展,在物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健康管理的运用领域逐渐扩大,拓宽了健康管理服务覆盖面,让健康管理服务更加便捷、连续和系统化。实现日常健康数据采集、健康状况监测、慢性病管理、理疗康复等医疗服务模式[10]。同时,从健康经济学的角度设计主体架构,指导各级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科学制定和发布质控指标、标准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实现全行业服务高质量、均质化的目标[11]。

2.3 社区服务模式应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面对庞大的慢性病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慢性病服务如对慢性病患者做好全程管理与随访,能够深入民众,这对慢性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健康管理政策导向在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改进中起到关键作用,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应予以配套支持。社区服务在积极防控慢性病的同时,应兼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一方面,及时调整医疗资源,积极推动健康大数据平台发展,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让之成为健康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12],并且对相关服务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落实家庭医生服务[13]。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出远程监管服务,对用户的健康指标进行针对性监管,利用云平台,向用户发送个体化健康计划,如增加免疫力评估、完善疾病风险评估范围和手段、完善心理评估项目,让之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维护。同时,强化传染病防控教育,完善检后管理项目,增加提升免疫力的相关建议与措施,有效控制体征指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定期向目标人群发送运动视频,改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等。

此外,医务人员作为健康管理实施者,应积极开展科普宣教,让群众做好预防及自我管理。如慢性病的科普教育,慢性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正确监测,规律复诊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社会对健康管理专科建设和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快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完善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慢性病专科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