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实践逻辑和运作机理的研究
2023-01-04郝骞张航张纬卿
郝骞,张航,张纬卿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一、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困境根源
通常,政府以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为目标,而企业以营利为目标,学校则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并同时承接、执行着政府和企业需要的主要载体。三者之间存在的价值差异、目标分歧、利益冲突,这是混合所有制办学困境的根源。
(一)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价值差异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是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价值共同体,以人才供需为利益出发点,将社会、企业和学校集合在同一场域。但如果三方存在价值趋向差异,势必会使三者在价值层面上无法达成统一。政府作为管理者追求的是政治价值,通过政策制定和引导企业及学校合作共同服务学生教育和产业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直接参与者,追求的是经济价值;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追求的更多为社会价值,负责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综上所述,政府角色追求的政治价值和企业角色追求的经济价值以及学校角色追求的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三者共同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重要前提。
(二)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目标分歧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目标存在分歧,都按照自己的理性逻辑行动,导致治理行为难以协同,行为主体无法形成合力。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通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围绕着科技创新进行政策制定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服务社会建设;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目标取向与职业院校以追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目标的不一致会直接导致三者行为上的差异。
(三)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利益冲突
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管理。混合所有制模式下,办学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学校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出现分离,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拥有所有权的同时可通过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等组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本身在参与管理决策的同时行使学校管理的职责。二是政校企合作机制。完备的政校企合作机制应综合考虑政校企合作各方的利益,建立市场化内部运行机制,包括沟通与反馈机制、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监督机制为例,企业追求利益,政府追求公平,当政府和企业的话语权无法实现平衡时将导致监督机制失灵,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呈现单方面主导的情况,回归到原公办或者民办院校的状态。三是教育的质量评价。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只关注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相关群体的切身利益。当企业加入教学组织之后,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程度和发展潜力等方面,从评价指标的不同也可以体现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区别。因此,如何明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利益所需,化解冲突并共同努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逻辑机理
混合所有制办学能够形成合力的根源就是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确保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实现教育及社会资源的有效供给。三螺旋理论是政校企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依据三螺旋理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的实践逻辑机理可总结为“三方螺旋、四链融合,六业联动”。具体而言,“三方螺旋”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螺旋共同推动资金链、人才链教育链和产业链“四链融合”,促使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事业和专业“六业联动”协同发展。
(一)三方螺旋
三方螺旋是指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通过组织协同和业务配合,基于共同目标交织成螺旋状结构,形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组织模式,三方通过横向和纵向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整合并螺旋上升。
三方螺旋中政府的角色是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引导与学校专业建设相关的优质企业主动参与学校学生的培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企业的角色是凭借其对职业技能培养和应用情况的了解程度,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和实操环境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还可以选拔优秀人才助力企业发展;学校的角色是在校学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和平台,是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并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
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在动力驱动下,彼此渗透并交叉融合,政府利用政策驱动校企合作,学校通过引入企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通过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提高企业职工质量,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政校企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依赖,呈现“螺旋—协同—融合—上升”的态势。
(二)四链融合
“四链融合”是指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中资金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融合。其中,资金链的流通可以保障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教育链和人才链是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中的人才供给方,而产业链是人才需求方。推动四链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有机衔接,对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激发社会各层的就业热情和创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金流通角度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相比于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其资产构成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产权由公有制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构成,因此供院校日常开销的资金来源也涉及财务预算和审核制度的应用。类似于现代企业,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会随着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也需要具有随着市场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资金链可以顺利流通的制度保障。
从技术人才供给角度看,教育链是指在学生教育活动中,由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相互联动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连接的复杂动态链式结构系统,职业技能和专业课程信息在链式结构中通过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进行加工和传递。人才链是指为市场经营需要提供适用于贯穿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一系列人才,包括就业市场所需要掌握不同技能水平的人才。
从技术人才需求来看,产业链是在各个技术部门间通过特定的技术经济关系,或依靠一定的上下游经济关联客观所构成的链条型结构。产业链中,随着生产资料从生产上游输入,中间产品的价值不断提升,最终由下游向市场上输出商品或服务。教育链和人才链根据产业链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产业链自身的发展也确实需要教育链和人才链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组织形式可以把资金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完美融合,政校企深度合作,围绕职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力。
(三)六业联动
“六业联动”是指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事业和专业联动。其中,产业、行业和企业包含于经济环境中,职业和事业关乎就业环境,专业代表了教育环境。产业的阶段性变革会推动行业和行业内部的企业随之发展,企业的变动会导致原有职业的变化以及新兴职业的出现,就业市场的变化使得学校在专业建设上要围绕着新的职业岗位进行设计,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的变动势必也会影响在本专业就读的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这种影响是会伴随其一生的。
从专业链反向角度看,学生早期的事业规划是从上学期间开始的,伴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形成初步的计划,从而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对专业认知的变化会使其更容易适应职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市场需要的人才,推动行业发展,并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在过去的就业市场上,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学校对专业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混合所有制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办学,人才的供给由过去的被动调整到如今的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结构更加良好。
三、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的实践运作机理
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作为一个新兴高等教育载体,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数家。通过综合比较,这些院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合资新办、公立与私立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社会投资公办职业院校和私立职业院校引进国有资本等四种情况[13]。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公办职业院校引进社会资金联合办学。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阶段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的实践运作机理,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 产权责任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单位,其名下的公有、私有办学资产,必须明晰产权,并从法律上予以确权。在进行公私股份混合之前需要对多元主体可参与办学的资产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委托中介评估机构,进行办学资质评估,确定当前的学校资产,和其他参与混改各方投资的股份并依法进行确认。伴随着学校的扩张和发展,需要建立相对应的动态产权评估制度。如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在混改过程中,首先在第一阶段以约定方式确定了参与混改的各方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产权的持有比例。其中,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持股41%,山东省水利发展公司持股49%,潍坊市教育投资公司(原举办者)持股10%。新学校在首期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将由第三方组织对新校园资产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加协议的方式确定混改后第二阶段新校园项目各举办方产权比例。
(二)管理架构
混合所有制下的高职院校的管理架构类似于现代企业,在明确产权职责,充分尊重股本权力的基础上,需要依法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其中董事会由政府、公司企业和学校教职工代表联合参加,履行学校领导和决策的职能。学校监事会则由在行政许可区域内的国有资产经营企业、企业和教职工代表共同参加, 并根据理事会的精神领导学校决策工作和对高校的办学管理行使监督、监管权力。除此之外,学校在管理架构方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并设置了专门职权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职能管理效果。同时依托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逐步搭建起“”董事会决策领导、院校长依法依规依章程办学、监事会监督监管”为特色的现代高校法人管理框架。
(三)运行机制
建立企业化的运行机制,按照参股各方资产价值确定股权比例,依法登记注册企业法人。除此之外,将“公办”和“民办”两个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机地整合起来,坚持人才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原则,实现了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按业绩贡献水平分享薪酬,按个人能力水平提升岗位,合情合理合规合法。同时,保持学校在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中拥有重大影响,特别是保障了学校和企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良好态势。
(四)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方式需要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之间的衔接。现阶段,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过程脱离社会的实际工作环境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是学校对职业的认知有限,另一方面是学校的教学能力有限。而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则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在专业、课程、证书培训等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院校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并及时把将其加以实际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实际的工作项目的完整或部分环节直接引入校园中,让学生在校园内直接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更能使学生群体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入校的项目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由师生共同参与,加强师资建设,做到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用、课程共建、教学共同实施。
四、结束语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有利于解决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设计和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和全新探索。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协同办学的逻辑与运作机理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结合当前各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执行方式进行理论性讨论,特别是在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说明了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涉及的产权责任、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机理。但是,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办学还存在着产权责不清、管理流程不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未来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