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探究

2023-01-04张轶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适应力生涯团体

张轶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入读大学。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人数已超过高校生源的半壁江山,占比51%。[1]女大学生历经寒窗苦读,层层选拔,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她们肩负着社会生产和人类生产的双项重任,其生涯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且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安定。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系列团体辅导聚焦该群体生涯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紧扣生涯适应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过程趣味盎然,注重体验,深受女大学生喜爱;各次活动的时间间隔固定,系列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效果稳定持久。带领者着力构建温馨和谐,深度分享,情感支持的女性团体,密切关注成员在活动中的感受及反馈,引导她们充分参与,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利用团体动力,促使成员深入了解自身特点,主动探索职业领域,积极面对生涯困难,有效解决生涯问题,在生涯的发展变化中逐渐成长与改变。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涯适应力现状,有的放矢地开展生涯适应力团体辅导,具有推进生涯教育,领航女大学生扬帆职场、逐梦人生的重要意义。

1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实状况的深层透视

2020年11月,课题组成员运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对安徽某高校515名男大学生及505名女大学生进行生涯适应力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水平,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调适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国内学者近年来的多数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相比,在生涯适应力方面的表现更差。[2]因此,改善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生涯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

自全球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及就业形势受到不利影响:中小企业遭遇重创,招聘形式发生变革,稳定岗位数量减少,就业压力急剧增加。[3]女大学生受社会角色定位,职场性别差异,自身心理素质,弹性调适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职业生涯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4]为助力女大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果敢迎接新形势的挑战,在不确定的发展状态中顺势而为,[5]高校需要从突破生涯困境的关键要素“生涯适应力”入手,注重培养女大学生在生涯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及平衡适应,提升胜任生涯角色的能力,引领她们树立奋斗人生的支柱,强化自我实现的力量,夯实立足社会的基础,磨炼立业成才的本领。

2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突出问题的理性解析

2.1 传统观念造成生涯关注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男权主义思想依然误导部分女大学生。她们认为嫁个有钱人比找份好工作更可靠更实用,将人生幸福全然建立在依附成功男性的基础上。这类女生不会潜心关注职业生涯,对职场形势及生涯发展缺乏客观的分析判断,没有明确的生涯进取方向,热衷琢磨如何变得靓丽苗条,擅长烹饪家务,成为贤妻良母,增强异性吸引力,片面迎合富有男士的择偶标准。由于缺少主动建构生涯意识,她们在爱情受挫、情场失意时,容易悲观失望,缺乏安全感。

2.2 探索欲望匮乏致使生涯追求茫然

有些女大学生在父母的娇生惯养和大包大揽下,被宠成众星捧月的小公主。她们的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意识欠缺,对未来生涯的好奇程度明显偏低,主动探索职业世界的愿望和激情严重不足,对待职业生涯的态度消极被动,对工作世界缺乏清醒的认知和有益的尝试,对自己无法作出客观评价及恰当定位,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求职时完全依靠亲朋好友给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择业较被动,在生涯发展中容易忐忑不安,遭遇困境时常常手足无措。

2.3 职场歧视尚存弱化生涯自信

由于女大学生毕业后结婚生子,享受带薪产假,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女性婚后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付出大量精力,有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某些招聘方只招男性或首选男性。职场依然存在性别歧视,挫伤了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有些女大学生尽管综合条件优良,但仍认为自己无法和男生竞争,择业的自我效能感下降,导致竞聘时过度紧张,错失就业机会。还有些女大学生即便入职,由于心底潜在的女性自卑感,缺乏达成生涯目标的执着信念,阻碍其潜能发挥,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4 社交能力阻碍人际生涯拓展

有些女大学生受不良家庭环境或严苛教养方式的长期影响,性格内向敏感,心气清高,喜欢独锁深闺,孤芳自赏,钟情于埋头苦读,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她们对实践活动不感兴趣,对待实习任务消极懈怠,导致职业信息闭塞,社交能力薄弱,不懂团队合作,缺乏适应职场的必备能力。由于不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无法融入团队,不能形成合力,容易被孤立和边缘化,难以在职场中顺利生存,长期发展。

2.5 自我决策盲目导致生涯掌控不力

有的女大学生优柔寡断,抉择时摇摆不定,最终与机遇失之交臂;有的只愿留在家乡陪伴父母,惧怕去陌生的环境奋斗,放弃锻炼自己的机会;有的爱慕虚荣,好高骛远,仅锁定大城市大公司好职位高收入,导致屡屡受挫;有的贪图安逸,主动放弃专业对口但条件艰苦的工作,选择相对轻松却无法展示自身才干的岗位。上述女生,由于欠缺理性思考,求职方向存在偏差,未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承担责任,作出恰当的决策。

2.6 心理素质脆弱影响生涯弹性调适

有些女大学生心理承受及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习惯自我否定,常常陷入自责。她们一旦碰壁便一蹶不振,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这些女生由于缺少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信念,不会管理情绪,不懂自我调适,不能冷静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未能从失败中汲取有益经验,因而对客观现实缺乏及时有效的弹性回应,没有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无法产生适当的改变,最终导致生涯发展陷入僵局。

3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有效改善的团辅策略

由于女大学生对自身及生涯的认知不够全面,探索不够深入,兴趣不够浓厚,信念不够坚定,调控不够科学,拓展不够充分,高校教育工作者须针对上述薄弱之处,充分利用团体辅导的优势,提升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水平。

3.1 鲜活主题点亮成员好奇心

团体辅导的主题是活动的灵魂,一次活动应聚焦一个重点内容,着力突破女大学生生涯发展某个方面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标题应画龙点睛,引人入胜,言简意赅,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女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激活她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懈的探索欲,用好奇心这把金钥匙,为女大学生打开探索生涯的神奇大门。

3.2 优秀带领者激发参与主动性

团辅活动的带领者是活动的领航人,团体的核心力量,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带领者应具备丰富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经验,熟悉女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善于营造和谐的团体氛围,有效激活团体的正能量,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能够恰当把握活动的节奏,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胸,积极关注成员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乐于启发成员正视自身的不足,相互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增强自我构建生涯的主动性、责任感,以及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

3.3 精巧环节调动积极性

生涯团辅应融知识性、趣味性、实操性为一体,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介绍,又有别开生面的游戏互动,还有现场模拟情境及实践演练,促使团体成员在轻松愉快、张弛有度的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生涯相关理论。引导女大学生面对生涯议题时,冷静思辨,科学决策,积极调适。通过跨越时光,设想未来,引发人生目标和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小组代表发言、成员交流、个人展示,增强自信心,锻炼交流表达、人际沟通及社会交往能力。通过集体游戏及合作任务,增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培养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3.4 活动延伸强化运用持久性

各次活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衔接。带领者应在每次活动结束时,引导团体成员将活动经验与自身情况密切结合,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通过建设性的行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技能,使理念入脑入心,不断提升实力。鼓励团体成员互相激励,彼此监督,共同实践,长期发挥团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 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团体辅导的实施要点

为便于对比分析和跟踪调研,遵循实验法的筛选要求,经测试,选取安徽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二的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均为46名女生,平均年龄约20岁,辅导员是同一位老师。

4.1 设计依据

根据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实水平及该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生涯教育的相关理论:一是赵小云提出的中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六维模型,紧扣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控制、生涯调适的具体内涵和要求;[6]二是自我表露理论,鼓励成员在活动中打开心扉,表述经历及现状,表达想法及情感,通过真诚坦露,获得彼此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三是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依据个人的兴趣偏好,辨别职业兴趣类型,分析兴趣种类与职业选择的关系;[7]四是技能分类理论,重点关注能够在不同行业复用的可迁移能力,引导成员发展可迁移能力,提升职场适应力及竞争力;五是“五分法”决策风格,探究理智型、直觉型、依赖型、回避型、自发型决策的心理特点,分析各自利弊;六是埃利斯ABC理论,明确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C)的根源是错误认知(B),而非客观事件(A),识别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4.2 活动过程

在团辅活动室,对实验组学生共举行六次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学生不参加团辅活动。

4.2.1 第一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照亮生涯梦想路。

(2)团辅准备:每人一份团体合约书和一支笔,空白卡片和生命意义练习单各一张;轻松愉悦及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

(3)团辅目标:组建团体,明确生涯团辅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订立团体合约书;增进成员间的了解;探寻人生价值,厘清生涯之旅的方向。

(4)团辅内容:一是探讨并确定团体合约书的内容,签订并共同朗读该合约书;二是破冰游戏“揭开神秘面纱”,每位成员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代号和特征,带领者读出卡片信息,其他成员猜测卡片的主人;三是思考练习“遇见未来的我”,写出20年后自己的状态,取得的成就,具备的品质,设想离开人世的时候,墓志铭将对自己的一生作怎样的评价;四是总结与延伸,总结本次活动的感想和收获,讨论活动结束后如何为梦想助力,成员之间如何互相鼓舞,共同努力。

4.2.2 第二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携手生涯同路人。

(2)团辅准备:每人两张白纸和一支笔;彩笔及眼罩若干;场地障碍物;欢快动感及轻柔温暖的音乐。

(3)团辅目标:融洽团体氛围,增进友谊,加深信任;提高成员的互助合作能力;提升人际沟通和交往水平。

(4)团辅内容:一是热身游戏“数青蛙”,团体成员依次往下说口诀,说错口诀的同学表演节目;二是体验游戏“朋友树”,每位成员在纸上绘制“朋友树”,中间的树叶象征自己,其他的树叶代表朋友,树叶的正面写朋友的名字,背面写朋友的优点及成为朋友的原因,并邀请现场的朋友签名;三是体验活动“画图游戏”,一名成员先单向传递信息,再双向互动传递信息,其他成员在两种情况下分别绘制图案并比较差异;四是合作游戏“心有千千结”,团体成员手拉手站成圆圈,记住自己的左右手分别牵的是哪位同学,随音乐松开手走动,音乐停时保持所在的位置去牵原来左右手所牵的同学,都牵手之后想办法还原成最初的圆圈;五是体验游戏“跨过地雷阵”,成员两两一组,被蒙住眼睛的成员依靠另一位成员的语言提示,避开地雷阵里的障碍物,抵达安全区域;六是总结与延伸,分享体验和感受,探讨今后在人际交往方面怎样改变与实践。

4.2.3 第三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探秘生涯兴趣岛。

(2)团辅准备:标注岛屿特色的宣传图片,每人一张心愿清单和一支笔,柔和温馨的乐曲。

(3)团辅目标:点燃成员探索自我及工作世界的激情,借助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厘清自身兴趣爱好与职业类型的关联,解决择业困惑,提升择业水平。

(4)团辅内容:一是专注力游戏“狐狸和葫芦”,成员围成圆圈,每人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顶着相邻成员的手心,听带领者讲故事,当听到“狐狸”时,左手抓住别人的食指,右手迅速逃脱,两手同时完成动作任务的成员获胜;二是实操练习“心愿清单”,每位成员在清单上列出七件让自己感到幸福并且想经常从事的活动,分析这些活动和职业的关系;[8]三是体验活动“六岛探秘”,根据不同岛屿的风格特色、居民特点、生活方式等信息,选择自己想要去谋生的岛屿,思考及分享行为背后的原因;四是理论点睛“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介绍和分析六种类型的典型特点与相应职业,探讨兴趣与择业的内在联系;五是总结与延伸,成员分享收获及活动结束后探索生涯的行动措施。

4.2.4 第四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发掘生涯迁移力。

(2)团辅准备:每人一份能力清单、一张成长故事清单和一支笔;舒缓的轻音乐。

(3)团辅目标:认识自身优势,提升自信;理解能力与职业的关系,培养可迁移能力;从成功的经历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深入发掘潜能。

(4)团辅内容:一是热身游戏“优点轰炸”,成员围坐,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夸奖身边的成员,被夸奖者分享感受,继续夸奖下一位同学;二是思考练习“能干的我”,在能力清单中填写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及具体原因;三是理论点睛“可迁移能力”,结合案例介绍可迁移能力的含义、特点、种类及作用,启发学生联系自己,进行对照分析;四是实操演练“成长故事”,根据STAR法则的要求,至少写出并分享五件为自己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的事情;五是总结与延伸,回顾活动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可迁移能力。

4.2.5 第五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把握生涯决策权。

(2)团辅准备:苹果园的图片;每人一张空白的“生涯决策轴”和一支笔;动感的乐曲及柔和的轻音乐。

(3)团辅目标:熟悉决策风格的类型,辨析自己的决策类型,扬长避短,培养理性决策的能力。

(4)团辅内容:一是热身游戏“鸟蛋变变变”,团体成员先从鸟蛋开始,石头、剪刀、布两两对决,胜方升级,负方降级,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鸟蛋、小鸟、大鸟、凤凰,同级别的成员继续对决,升级为凤凰则为最后的赢家;二是情景模拟“智慧摘苹果”,创设苹果园采摘场景,进入苹果园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一个最大的苹果,每位成员分享各自的采摘方法;三是理论点睛“决策风格五分法”,结合“摘苹果”的不同方式,讲解五种决策风格的特点及利弊;四是实操演练“生涯决策轴”,横轴代表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纵轴上方标注恰当决策事件及积极影响,纵轴下方标注不当决策事件及不良后果;[9]五是总结与延伸,表达活动反思及体会,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决策水平。

4.2.6 第六次团辅活动

(1)团辅主题:稳度生涯瓶颈期。

(2)团辅准备:每人两张白纸和一支笔;彩笔若干;热情的音乐,班得瑞轻音乐,以及模拟海边情境的音频。

(3)团辅目标:培养成员乐观阳光心态,提升抗压抗挫能力;有效管控不良情绪,适度心理调节;主动灵活应对,勇敢走出困境。

(4)团辅内容:一是热身游戏“大家一起做”,每位成员示范一个喜爱的动作,全体成员喊出这位成员的名字,学做相同的动作;二是体验活动“接力绘画”,倾听感受班得瑞轻音乐展现的情景,每位成员先在纸上画1分钟,再按顺时针方向由其他成员接力绘画,每位成员画20秒,直到作品传回本人手中,再画1分钟;三是实操练习“负面情绪故事”,成员讲述产生负面情绪的经历,讨论生活及求职中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学会接纳负面情绪;四是思考演练“刨根问底”,用纸笔自问自答,层层剥茧,找到引发负面情绪的根源信念;五是体验活动“想象松弛练习”,播放模拟海边情境的音频,在指导语的引领下,想象自己来到海边,逐渐放松身心;[10]六是总结与延伸,通过照片和视频重温六次生涯团辅历程,分享感悟和蜕变,面对未来的人生旅途,满怀信心,不畏艰难,勇敢向前。

4.3 实施效果

使用团辅活动反馈问卷及赵小云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测评团辅实施效果。在女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团辅活动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涯适应力前测结果显示:两组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在生涯适应力系列团辅活动结束时,两组女大学生前测与后测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女大学生接受团辅之后,生涯适应力水平有显著提升,对照组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前后测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后测显著高于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后测。团辅结束三个月后,对实验组女大学生进行生涯适应力追踪测试,追测和前测相比,仍有显著提高。每次团辅活动反馈问卷结果显示:团体成员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带领方式、现场气氛、成员互动、实施过程及成效的认可度均在96%以上,且随活动次数的增加,满意度递增。由此可见,六次生涯适应力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女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通过走访两个班级共同的辅导员、代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我们发现实验组女大学生参加团辅之后,比对照组女大学生更自立自强自律,参与实习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佳,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4.4 经验总结

女大学生生涯团辅活动,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团辅带领者须满怀职业忠诚,以饱满的职业热情及团辅育人向未来的高度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团辅活动的每个细节。必须充分了解客观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团辅活动对女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

利用女大学生情感细腻的心理特征,扬长避短,耐心引导她们聆听分享,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对其他成员的不同观点抱持接纳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人表达想法的权利,提高成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积极引发良好的正能量共情,使成员感受到团体的温暖与力量,增强团体动力,促进和谐共振,优化团辅效果。

针对女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嫉妒心较强,喜欢攀比,小团体之间容易互相指责、无端攻击等具体问题,可运用不同的分组方式,打破小团体,通过变换不同的位置或组合,增加不同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成员积极融入整个团队。通过有趣的游戏,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成员互相欣赏,发掘彼此的长处,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弹性较差、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情绪迁移的心理特点,引导她们真切关照自己在困境中的身心感受,让情绪在身体内顺畅流淌,不必刻意压制、阻止或隔绝不良情绪,而是与之和平共处,从旁观者的视角学会自我接纳,识别自动化思维中不合理的成分,改变面对问题的消极态度,逐步调适和化解各种负面情绪。教会女大学生具体的心理放松技巧,帮助她们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及时自我疗愈,恢复和保持正常状态,从从容容学习,坦坦荡荡成长,真正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适应力生涯团体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预初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特点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我的教书生涯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