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共享发展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3-01-04刘小燕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念群众发展

刘小燕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共享发展理念自提出之后,就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理解和学科背景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解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推进了人们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从实践中来并且指向实践的科学观念,其内涵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其实现路径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更新。因此,必须根据人民群众实践的新情况系统阐释共享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并探讨其科学的实现路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全面系统地把握共享发展理念,而且有利于推进共享理念在实践中发展。

1 新时代共享发展的生成逻辑

社会发展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曲折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的理念是立足于实践并且反映实践问题的理念,因此,更有效解决问题并促进社会发展。任何一种理念都不是凭空而来,理念的提出必然有其现实基础。共享发展理念形成于现实发展矛盾之中,是在总结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具有现实指导性的发展理念。

1.1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指导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提出要“使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1]。马克思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消灭私有制、没有剥削,让“所有人共同享有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2]的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论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和价值引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虽然未明确提出“共享”的说法,但他提出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可以使我们富裕、强大起来,“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3]因此,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消灭旧剥削、旧压迫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始终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带领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由此可见,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和观点在当代的理论体现和反映。

1.2 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尤其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追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首先,我国的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世界前列,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除此之外,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许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居于世界前列,高科技产业创造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多。再次,城乡居民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这些成就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凸显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紧迫性。首先,我国区域发展差别明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坚持效率优先,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资金等投入不均衡,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西部地区发展较东部地区落后。其次,我国城乡发展差别明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农业支持工业化建设、农村支持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化发展,建成了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就业机会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就业渠道少,劳动力人口流出较多,农村建设力量不足。再次,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愈加明显,由于现实存在的区域、城乡发展差异,一部分地区、人群率先抓住发展机遇先富起来了,而另一些地区、人群由于发展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进程中处于相对落后位置。总而言之,这些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呼唤时代的回应,立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共享发展理念孕育而生。

1.3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丰富与发展

在改革发展40多年的历程中,由于面临的实践任务区别,党的发展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世纪90年代,面对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格局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21世纪初,着眼于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居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做了深刻准确的阐释,他指出共享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共享的客体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成果,共享的方式与途径是共建共享,共享的实现进程是渐进共享。他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习近平总书记阐释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共享发展理念正式提出之后,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战略,而且成为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也就是说,共享发展不是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领域,而是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共享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才能形成持续良好的共享发展格局。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准确把握,而且为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了发展新思维。

21世纪世界格局变动,国际形势变化多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治理机制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思想,主张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的全球治理思想展现了中国的发展格局,中国主动承担起世界美好未来发展的责任,体现大国风范。中国并不是关起门来只顾自己发展,在取得自身发展成就时,中国也没有忽略关心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5]中国始终与世界各国真诚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是对国内共享发展理念超越,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格局,促进了共享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发展。[6]

2 新时代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共享发展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实践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而提出的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2.1 共享是全民共享

全民共享强调了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全民共享明确了共享发展的覆盖范围和共享主体是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享有共享发展的成果是新时代倡导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的共享、一部分人的共享。”[7]这里所表达的人人共享,是不区分民族、地域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享。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倡的全民共享不是抽象、虚无的概念,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在民生福祉上。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多次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要求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保障人民权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始终坚持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利益主体,全民共享顺应了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要求。

2.2 共享是全面共享

全面共享强调是就共享内容而言,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成果。经历中国共产党带领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改善。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因此,对共享的内容也有了更全面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是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7]由此可见,共享发展必然是多层次、多方面、高质量的全面共享,共享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需求。在政治领域,全面共享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在文化领域,要求发展和完善教育机制,促进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满足人民多样文化需求。在社会领域,要求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养老体系。在生态领域,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有序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总而言之,通过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实现人民全面共享。

2.3 共享是共建共享

共建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和现实途径,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共建和共享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实现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尽其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局面。”[7]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今后要实现共享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基于此,我们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相统一,人民既是发展结果的享有者,也是发展的建设者。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为落后地区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以及积极推动基层群众自治,这些都为人民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充分满足了人民发展的权利。但是,共享不是坐享其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履行义务是拥有权利的前提。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积极性,鼓励全体人民携手共建美好生活。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共享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共享发展成果并非简单地将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平均主义会消解人民的劳动创造积极性。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实现财富积累,获得全面发展并且实现人生价值,我国充分重视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鼓励人民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共享发展成果。

2.4 共享是渐进共享

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过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7]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表明实现共享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由区域发展不平衡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国家提出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在东部沿海率先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沿海地区在政策、资金、资源等因素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东部地区发展领先于西部地区发展。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重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引进东部资金技术等要素帮扶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其次,由发展低级阶段到发展高级阶段的过程。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共同富裕进程中较为低级、不均衡的状态,共享渐进的过程要求在推进共享发展时思想上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在认清社会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在实践上着眼于全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展方式不能过于激进、盲目,否则容易出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情况。

3 新时代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依靠人民的力量实现共享发展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9]倡导共享发展过程中人人参与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与核心。实现共享必须充分承认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建设者和精神文明创造者,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并且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全民参与共建的过程中实现共享发展。

首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让人民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实行简政放权,明确政府的权力范围,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优化政府审批流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高效便利的政府服务,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更多发挥人民自身力量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其次,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强化群众创业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鼓励人民群众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劳动创造能力。政府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帮扶,鼓励人民群众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再次,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参与共建的有效途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此,必须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保障人民权利的行使。深化基层民主内容,在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上,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活动,方便群众积极参与并发挥力量,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基层自治,在参与中实现共建共享。

3.2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须始终高举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人民真正享有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在贯彻共享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促进许多领域的改革,其中社会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方面来说,社会体制改革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内涵。社会体制是社会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安排,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体制包含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社会组织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求社会管理逐渐民主化,传统社会管理依靠国家权力的系统控制,现在部分领域可以逐渐转向社会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身能力参与社会自觉自主管理,建设美好社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在积极参与共建的过程中实现共享。在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投资,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程度,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能够共享成果。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社会组织在慈善公益、社区建设等领域的重要协调功能,完善我国社会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政府各部门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审批、监管职责,同时,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分层分区的管理运行机制,让社会组织的运行更加规范,推进现代化社会组织体制的建设。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体系建设,减缓政府压力。

3.3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共享发展更加看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问题,收入分配改革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推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10]收入分配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才能够更好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差距上的作用。就初次分配而言,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贡献程度,提高居民劳动报酬收入;重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增加居民要素收入;重视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分配结构失衡的问题。[11]就再分配而言,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需要增强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的准确性和调节力度。

首先,完善税收调节机制,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改革,促进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发展的税收制度。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机制,通过政府有效介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就第三次分配而言,积极构建鼓励第三次分配的文化基础,营造有利于第三次分配的社会环境。初次分配依赖市场竞争和效率,容易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为了社会的公平发展,必须注重对高收入群体的规范和调节,鼓励并引导高收入者积极回馈社会;建立健全社会慈善制度,让高收入人群和企业回报社会能够受到制度和法律的保护。再次,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参与慈善事业的激励机制,动员更多高收入群体参与社会的慈善事业中来。

3.4 构建绿色发展助力共享发展的长效机制

通常意义上说,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大部分都是通过消耗资源来支撑的,当人类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发展不同步时,容易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继而影响经济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转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反映了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表明了对更高质量的共享发展的追求,其中的“美丽”就要求了绿色的发展方式。毫无疑问,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环境问题是共享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全方面和全过程,改变曾经的过于依赖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支持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完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用制度规范共享过程中涉及的生态问题。建立健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大力打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再次,不仅要在生产领域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也要在人民的日常生活领域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要加强培育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督促其形成绿色生活的思维方式,有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督促人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依托网络的力量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积极组织相关的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4 结语

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是关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共享发展的实现必将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所以,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现实发展不断拓展革新。一方面,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发展共享成果;另一方面,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享发展必须遵循的立场,只有坚定这个立场才能保障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

猜你喜欢

理念群众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