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
2023-01-04刘洋
刘 洋
(南雄市委党校,广东南雄 512400)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先进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坚持不懈的浴血奋战、不断开拓进取和长时间积淀与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并结合乡村振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许多乡村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财富,一定要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南雄市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革命老区,其中灵潭村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南雄县委开展农民武装暴动的策源地,同时是钟蛟蟠烈士的故居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鸳鸯围农民武装暴动旧址、抗日战争时期陆军总医院旧址及革命烈士钟蛟蟠故居等红色遗址。灵潭村是利用红色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代表,因此研究灵潭村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知网检索,目前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大多在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者利用不同地方的红色文化对于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融入的路径。周佳佳等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几个时期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果,结合黄山学院所处地理环境及在校生红色文化认知和需求,探讨了黄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3]。李浩等则从青海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发,阐述青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并探讨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4]。王娟分析广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从发挥“四个课堂”作用、培养红色文化宣传队伍2个角度探讨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5]。
对于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入研究,学者大都从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王建华等以陕北杨家沟红色根据地为例,分析杨家沟红色文化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红色文化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6]。陈木标以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为例,分析了柑村村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及利用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分析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路径优化[7]。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得出,学者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理论研究,侧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融入路径。对于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的融入则侧重于实践探索,从不同地方对于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经验入手,从而提出路径优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对灵潭村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进行实践探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路径优化,并对现有研究提供一定补充。
1 灵潭村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1.1 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
灵潭村打造以高端民宿运营、农家乐餐饮服务、创意农田花海、沉浸式文旅为一体的“寄心小院”民宿,结合当下年轻人热衷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模式,将红色文化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创造性地开发了“灵潭1927”(游客可以实景实地体验),它的灵感创作源于灵潭村所发生的红色历史事件——南雄农民暴动,根据此次历史事件的进程设置了6个情景任务。线上会给予一定提示,游客线下去寻找线索,使游客能够线下体验及重温这段历史,也可以打卡当地特色风景,游客通过游戏体验的形式感受红色文化,实现学习和娱乐的深度融合。这种方式比较新潮,非常符合年经人的特点,未来这种方式将会被逐步推广,更多地运用到传播红色文化上,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文化对心灵的滋养,打造人文湾区的精神家园。
1.2 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灵潭村充分利用中国工农红军在南雄市走过的足迹,把1929 年1 月至1937 年7 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粤北期间的系列故事穿点成线,浓缩演绎成一条3 km 长的迷你红军路,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这条红军路是灵潭村精心设计的,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红色故事。灵潭村还设有钟蛟蟠事迹馆、灵潭村史馆、珠玑革命历史展览馆、战地医院故事馆4 个室内展馆。每个展览馆都有红色讲解员负责讲解,整条重走长征路的起点设在灵潭驿站、寄心小院。整条线路根据游客的时间和需求来安排,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将灵潭村的革命历史巧妙地串联起来,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易于让游客接受。
1.3 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
灵潭村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党建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打造了党建阵地并加强自身建设。党支部的凝聚力对于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有利保障。南雄市积极发挥了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尤其是“三个在先”机制的创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1)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将原来的村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并且将党组织建设下移,进一步增强支委班子的力量。2)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对于村里的重大事项决定及重大资金使用,由村党组织开会讨论决定。目前,村党组织已讨论决定实施多项工作,效果显著。3)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原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泥潭村”,蝶变成现在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灵潭村,重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4 唤醒“红色记忆”合作共建
针对灵潭村市场化运营可行,但本土企业却难挑大梁的现状,当地政府与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并引入合作伙伴联合运营,集结多方力量共推项目落地。地方政府参股提供政策引导,为本地全域旅游提供政策、税收、租金等优惠条件,助力产业初期发展;而公司全权统筹,打造内部农文旅闭环。灵潭村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党总支大会讨论决定成立村集体公司。通过壮大村集体收入来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规划了烤烟房、农业服务队、腐竹加工厂、农家乐等6 大产业,并且构建出利益联结机制,灵潭村集体以房屋租金折价入股,每年都能固定分红;项目公司优先录用本地村民来公司工作;农户参与公司的订单农业,把农产品直接卖给公司,销售有门,省心赚钱。因此,村民可以通过流转自家土地来获取租金,通过年终分红获取股金,通过务工获取工资,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个人收益,增收成效显著。此外,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广东东旅联合运营,积极导入游客市场,维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红色教育人才不足
据了解,目前岭南股份公司只有少数几个人负责带团讲解,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缺乏红色教育讲解专业团队,缺乏对灵潭村整个历史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人员流动性较大,相关的业务能力不足,讲解词反复使用,阻碍了挖掘灵潭村的红色文化及灵潭村红色旅游知名度的提升。红色讲解员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是提高红色文化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要积极探索运行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梯次结构,落实人事待遇制度,建立科学的培养、选拔、管理、考核体系,打造高素质红色讲解人才队伍,助推灵潭文化、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2.2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红色旅游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也正是如此,部分旅游景点过于强调其教育意义,致使旅游的意义丧失,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灵潭村的革命历史目前在广东省知名度较低,许多红色历史文化一直都鲜为人知,没有有效利用多种现代宣传手段来发挥灵潭村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以往的宣传手段单一,导致接到的红色旅游团队较少,无法更多地带动当地的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
2.3 服务对象较单一
现在灵潭村对外承接的班次以研学为主,服务群体集中在珠三角特定的高校,缺乏与其他群体的合作,如旅游团、政府单位等。这导致灵潭村的服务范围较窄,无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3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红色文化建设对策
3.1 加强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
加强红色讲解员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队伍的建设与规范化,提升其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树立红色讲解员良好形象,组织讲解员到高校集中培训,学习讲解红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讲解词的修改方法,让讲解词生动具有感染力。红色故事讲解员是红色文化的宣传者,能够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作为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员,应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同时要熟练掌握各种技能。鼓励讲解员牢记初心,守在讲解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讲好红色故事。
3.2 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业要大力发展,少不了有效宣传,需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发掘本地红色旅游景点,对本地的红色旅游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利用线上互动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灵潭红色故事、推广南雄红色旅游线路,促进灵潭村红色旅游的发展,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3.3 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可以依托党校的力量,利用党校教师团队共同打造灵潭村红色现场教学点,加强党员的党性锤炼。依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将灵潭村红色文化设置在干部培训的计划中,从而进入党校课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如书籍、视频等载体,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让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党员理想信念。还要组织党员干部去参观南雄市的其他红色文化景点及参加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建议县级党校可以在灵潭村建立分校区,依托党校的资源及优势开展红色现场教学,设立红色教育教学点,带动更多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走进灵潭、了解灵潭及向外界宣传灵潭,充分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南雄市的红色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4 结语
灵潭村是红色革命老区村,拥有非常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灵潭村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中,并取得一定成效,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称号。针对灵潭村利用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大宣传、融入党员干部培训角度提出对策,助力灵潭村红色旅游发展,实现灵潭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