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

2023-01-04

南方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张掖市人居整治

赵 霞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委党校,甘肃张掖 734000)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甘肃省张掖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描绘美丽乡村画卷的“主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落实措施,整合资源要素,强力推进“三大革命”,有效实施“六项行动”,力促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提供保障[1-2]。近年来,张掖市采取的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首批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市。

1 改善人居环境的做法及成效

1.1 提高政治站位,“四级”联动齐发力

在贯彻“三新一高”的具体实践中,高质量、高标准谋划推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所遵循的根本指南[2]。为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把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张掖市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出台具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和切实可行的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主要领导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亲自研究决策、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一线指挥、督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各县区党委、政府强化主体责任,切实抓好项目落实、资金筹措、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分管部门各负其责,加强指导协调,全力协助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主抓一线落实,村社党组织率先垂范,发动群众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张掖市上下工作联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良好局面。

1.2 “两带”示范引领,全域共同推进

抓典型、促带动是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3]。张掖市认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念,将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和绿化造林规划相结合,布点带面,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倾心打造屋前绿化美化、院前渠水相连、村前环境优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重点建设项目848 个(2021 年321 个),完成投资345.84 亿元,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面全域拓展提升[4]。甘州区双塔村特色民宿、甘肃祁连牧歌有限公司智慧牧场、临泽县0.93 万hm2公益林生态供水工程、民乐县生态宜居小镇、肃南县康乐镇裕固族风情体验区、高台县乡村振兴生态产业项目及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绿化等一批示范项目建成运营,并发挥了积极的带动效应。止2020 年底,张掖市国土绿化面积累计达3.81 万km2,规模化国土绿化面积达7.16 万hm2,与前三年相比增长率达162%。落实乡村规划“五个留住”总要求,全力做好庭院、裸露地、道路沿线等的整治、修葺、改造,以看得见的“留绿”成效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以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自然环境变化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1.3 抓住重点任务,“三大革命”显成效

1)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厕所问题”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而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张掖市着力推进“厕所革命”,一改沿用数百年的老式旱厕为水冲式、双坑交替式、资源生物型等无害化卫生厕所,从根本上解决三格化粪池式和集中化粪池式处理带来的地表土壤和水源污染问题,目前50%以上的农户完成全面改造,卫生公厕已实现全覆盖。2)全面推进“垃圾革命”。开展全域垃圾集中整治,紧盯“无主楼院”“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沟渠林带”,统筹各方力量整治陈年废弃物、垃圾坑道和填埋场,多方位布点,不断完善环卫设施,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公共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车、一村一点、一社一斗、一户一桶”的目标。3)积极推进“风貌革命”。探索推行民乐县棚户区改造提升、临泽县梨园新村前庭后院改造等模式,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融入村庄整体改造提升之中,扎实推进“三清理、三整治、两推进、一美化”攻坚治理,累计新建改建房屋3.56 万户,实施风貌改造2.9 万户;累计建成清洁村庄757 个,覆盖率达到90.55%。

1.4 紧盯四个环节,强化保障促提升

1)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全面规范婚介公司和婚介人员行为,组织开展“移风易俗火起来”“文明家风晒出来”“道德模范视频拜年”“我为乡风文明建设做贡献”等十大系列活动,促进形成文明乡风。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播放公益宣传片,加大政策措施推动力度,大力营造“我以整治环境为荣,环境整治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风尚,激发广大群众“还我蓝天净土,冲在前,我要干,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内生动力。张掖市共举办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 万余场次,参与群众80 余万人次。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环境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省级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向群众公开公示奖补资金的管理机构、奖补的原则、奖补的范围、奖补的标准和程序,严格组织实施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顺利推进改善人居环境工作。2018 年以来,先后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35 项,计划投资20.01 亿元,完成投资9.56 亿元。3)强化督导检查。积极开展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工作,市纪委监委启动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专项巡察,共查找出368 项相关问题,通过挂牌销号和清单式管理,及时督促整改,对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搞形式主义和劳民伤财的问题及时启动问责程序,以案促改、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4)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清洁村庄验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制度》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群众整理堆放在院内的物品,清理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杂物垃圾,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纳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管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广大妇女发挥“贤内助”作用,促进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农村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张掖市部分村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大部分村庄规划编制仍停留在较早的阶段,修订不及时、可操作性差、实用性不高,已不符合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无法有效指导村庄建设。同时部分村干部和群众缺乏对镇村编制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执行规划意识淡薄,个别村缺乏长远考虑,农村小康楼建成后,楼院彻底分离,未合理规划农户存放生产资料和饲养家畜的场所,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

2.2 生活废弃物处理难度大

废旧农膜、尾菜、畜禽粪污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利用推进难度较大。回收废旧农膜人工成本高挫伤了农户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加之尾菜处理工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生产规模,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畜禽粪污处理中,尚未完全形成“户收集、乡拉运、县处理”的机制和链条,政策经费保障持续支持不足,社会经济效益发挥不够。

2.3 农户垃圾简易分类和转运工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混合倒入垃圾斗的问题比较普遍,垃圾混倒增加了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成本,并且建筑垃圾容易造成生活垃圾压缩、处理设备发生故障。一些乡镇虽已建成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压缩转运车,但由于经费有限、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生活垃圾不能及时转运至焚烧发电厂或垃圾填埋场。

2.4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受社会变迁、地理位置、村庄布局、家庭条件和居住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农村空宅逐渐增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年龄增大,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阻碍了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大多数农户尽管在城区购买了商品房,但他们仍舍不得拆除老宅基地的房屋,长时间闲置无人清理,杂乱堆放废旧农具、杂物和草料等废弃物。也有部分农户“冬天住楼房、夏天住平房”,本着享受一下田园生活的乐趣,对破旧房屋维修保护。还有部分农户长年在外打拼,对其闲置旧宅缺乏有效的处置和管控手段,成为阻碍村社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因素。

3 对策及建议

3.1 科学合理并超前编制村庄规划

由张掖市乡村振兴局牵头,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组织县乡干部下沉村社和农户,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指导各镇村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尊重历史和民俗,对原有的风貌遗存和自然景观提出科学的保护意见和利用措施;做到环境整治和历史民俗、村庄规划和科学编修、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同步并进,既能突出时代特色,又能留住历史记忆和乡愁。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结合实际编制县域镇村布局规划,逐步解决现有住宅用地超标问题,鼓励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率。严格执行规划,推行镇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在镇村规划区内对各类建设项目依法核发规划许可证,建立健全违法行为查处机制,落实“规划不许可、无许可不建设”的管理要求[5]。

3.2 进一步加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力度

市县在安排畜牧项目时,要统筹兼顾粪污处理设施的配套和利用。畜牧养殖企业也要明确监管责任人,积极开展污染减排,做到达标排放,有条件的中型畜牧企业要建设有配套的消纳粪污的饲草料基地,做到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加大秸秆机械化收获、加工、窖贮、微贮、黄贮、袋装、压块及制粒等精细加工技术的集成推广,强化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普及和转化,强化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普及率和入户率。采取分类推广、整体推进的方法,在大中型养殖场(小区)主推秸秆机械化收获、大窖全株青贮技术;在家庭养殖和散养农户中大力推行青贮和氨化;龙头企业可将高效养殖技术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组装整合和集成配套,实现养殖效益和秸秆利用率的双增长。

3.3 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坚持“聚点成线、多线成面”的治理模式,综合地域乡俗、居民点远近和便利农业生产等因素,借助以市级垃圾焚烧发电为主导、6 座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厂为补充的循环再利用体系,建成收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链条和体系。落实收运环节、收运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转运监管、垃圾收集,保证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各环节的畅通衔接。

3.4 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及门户网站等宣传媒体和文艺下乡、宣传资料发放等方式,让农民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主动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清洁人居环境的华丽转变。学习推广典型经验,巩固提升已创建达标的“清洁村庄”成果,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积极争创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持续推广“前院绿荫园、后院成庭院”模式,健全完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泛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无穷生机和活力。

4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也是一项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举措。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没有一劳永逸的经验,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村庄,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出路,在寻求出路中总结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内”修“涵养”,“外”秀“气质”,颜值与内涵并存的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张掖市人居整治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张掖市高中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世界人居日